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 海伦·福斯特·斯诺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37年延安之行
(美)海伦·福斯特·斯诺著

  1937年4月21日当我离开北京去延安的时候,对于使我在1O月17日以前回不来的那些问题一无所知,其中包括7月7日开始的日本对华北的占领。
  在我1937年访问之后的1O年里,在延安的窑洞和山峦中产生了一整套新的民间传说和民族神话。一个以毛泽东为中心的新的宗教创造出来了,“延安精神”成了1966年旨在复活传统的革命神秘性的“文化大革命”的主旋律。毛泽东在延安写出了他的著名论述,现在成了权威著作。象特尔菲城的神谕一样,描绘了未来的轮廓——往往是对的。从全球来的访问者,使到延安的朝圣,恰如西方2500年以来到巴那塞斯山上的特尔菲城朝圣一样。
  除了附近的窑洞以外,原来的延安城已经不见了,1938——1939年日本人在全面的和不必要的野蛮行为中,把延安炸为瓦砾。中国人重建了延安,当然并非原样。在我的300多张照片中,有一张是这老的写照,那是1937年拍下的,有宋朝的城门和城墙,对这么小的一个城市说是太厚实了。
  延安象嵌在城墙和山峦里的一颗珍珠。这个城市有杰出人物的自豪感,有横跨狭窄的街道,刻画华丽的大理石牌楼,有双层城墙里的砖房。延安挺立在那里守卫着文明,而在其它地方,文明仅在精神上残存着,深深埋藏在古老的窑洞里或土墙的后面,宣示着赤贫如洗的屈辱性灾难。几百年来,从中亚西亚来的骑兵部落,在征服中国大西北的途程中,轰雷似地冲过这狭窄的战略山谷。每个山头都经历过许多战斗,红缨枪曾经守住了堡垒——而现在,那些守卫者的后代们手持来复枪在捍卫着通道。
  延安成了民间美术的题材,可与道教的天堂和女皇媲美。懒惰的、泥泞的延河仍然环绕着重建起来的城镇,风水宝塔也依然耸立山头。这条河不再是小河沟了,上面架设了一座在洪流中架起来的新桥,现在在中国,它与扬子江上的桥同样出名。我猜想那座使人回忆起远古民族崇拜的古老墓冢还在那儿,但那些曾经守护每家大门的泛灵论道教的自然神道们,已经逃往远祖的古老洞穴中去了。
  现在看起来有点奇怪,一个年轻的美国女人竟会成了延安故事的一部分。我的书《红色中国内幕》①是写延安的第一本书,是多年来仅有的一本,也一直是仅有的把这座古城和它的特殊神秘性人格化了的书。中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们读了这本书的译本后奔向这座城市,感到有一种信念,既然一个美国姑娘能到那里,他们也能。在延安,我的书和我丈夫的《红星照耀中国》都是大学的指定读物。《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是保安。埃德离开西北几个月后共产党才占领延安的。
  使人惊奇的历史背景,可以对延安的神秘性作些解释。毛泽东及其纵队在1934年离开江西,经过6000英里历时一年的长征,正好在中国文化的摇篮地区结束。这里由长城的一个弯道保护着,长城则半环绕着遥远的黄河上游流域。延安躺在一个三角形里,其顶点是长城跨越黄河的地方,(保安是红军在长途中停留过的,要更远些,在延安西边30英里,是个仅能维持生命的地方。)
  曾经存在过或者根本不存在的传说中的第一个帝王,中国的创建者,就在陕西,在延安附近。黄帝陵,是中国最古老的陵墓,可回溯到5000年以前;长城则是约2000年前建造的。黄帝的后继是尧、舜,和第一次驯服黄河洪水的禹。黄土质的肥沃有机土壤,使人类在这象是沙漠的地带生存下来。
  在陕北,人们学会了再思。那里,从剑齿虎时期到日本人和蒋介石的轰炸机时代,人们不得不藏在山洞里以求生存。生活在窑洞里,面向着永恒,就会想得很远。有机质土壤中的电流,从深邃的源头出来,如果你倾听地下,就会听到千百年声波的回荡。
  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的路线和目的地都不是他挑选的。由于需要才赋予延安以伟大,并不是出于选择。也正是在这里,在孔夫子曾想模仿古文化的山洞里,毛泽东终于把孔夫子学说这条老龙置于死地——如果真的是已经杀掉了。在中国文化诞生的地方,人们对孔夫子并没有多少敬仰,至少在过去2000年里,中国文化在那里凝滞着,在地狱般的生活中死去,除了山洞作纪念物外,什么也没有了。

一个女记者的传奇/(美)海伦·福斯特·斯诺著.—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