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续范亭与毛泽东 35 目睹人民当家做主
高建中
    
  白求恩和平医院,在当时,是延安最好的一所医院。
  续范亭住在一座多孔的砖石窑洞内。在窑洞的前面,有一株屈干如鞠的老槐树,宽阔的树荫覆盖着一块修整的土坪,四周是山谷和溪流,环境很是安静。续范亭喜欢在树下放一张木凳,坐在这里阅读文件、看书、写作及会晤友人。他还经常在这里与医院里面的年轻人谈心聊天。
  住进这所医院,续范亭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到的,“延安如故里,诊疗施百般;衣食愧饱暖,同志复时看”。
  医院里面的年轻人很多,有年轻的医生,护士,也有一些住院的八路军干部。续范亭随和可亲,见识广博,谈吐幽默,很快,大家便喜欢上了这位新来的老病友,有事没事的,大家时常主动找上门来,要么请他讲故事说笑话,要么请他谈形势说见识。整天里,续范亭和年轻人在一起,倒是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有一天,几个年轻的护士问续范亭:“续老,我们听说你见过蒋介石,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啊?”
  “要我说蒋介石,”续范亭立即想到了毛泽东,他说,“在国民党部队里面,讲究的是盲目服从,一切服从领袖,你是不必用这个的……”续范亭指着自己的脑袋说道。
  续范亭的意思是说,在国民党军队中,一切讲究盲目服从,根本就不需要你来思考问题。他随后又指着自己的脚后跟说;“只要这个就行了。”
  看到年轻的护士有些不解,续范亭补充说:“在国民党那里,你去看吧,一个个将皮鞋擦得锃亮,蒋介石一说话,只听见咔咔咔碰脚跟的声音。蒋介石就爱听这个声音。蒋介石的理论家周佛海有一句名言说,我们对领袖的信仰要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要做到盲从的程度。他是理论家,说话还文明一点。但实际上,他也没有盲从蒋介石,而是跟着汪精卫投降日本人去了。”
  大家哄笑了,续范亭在大家的笑声中,也开怀地笑着。俄尔,他接着说道:
  “在北平,我就听说有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一个地痞流氓当校长,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他对学生训话说:我们的领袖就是一个王八蛋,我们也要服从他……”
  几个年轻人又轰地笑了起来,这次,续范亭却没有笑,他装扮着那位校长的严肃的样子,一本正经地环顾着大家,似乎是他在训话。看到他的那副神态,大家更是笑得没完。
  续范亭接着说:“有一个势力小人,是蒋介石的一个高级军官,他犯了罪,蒋介石有心要杀他,而这个军官知道蒋介石未必是真心杀他,所以,当蒋介石将他训斥了一番以后,他一碰脚跟说:‘我死了以后,我的灵魂也要跟随蒋委员长’。
  “‘我死了以后灵魂也要跟随蒋委员长’,你听这话说得多么坚决啊!过了几年,在‘长沙大火’事件发生以后,国内民怨沸腾,蒋介石为了平息民愤,找替罪羊,到底还是要将他处死。这个时候,他就不说‘我死了以后灵魂也要跟随蒋委员长了’,而是大喊冤枉,将蒋介石臭骂了一通。在国民党军队里面,那个纪律,完全是虚伪的,是盲目服从的。哪里像在八路军的队伍,这样自觉,这样真诚啊!”
  续范亭讲到这里,目光中充满了对旧军队的鄙视。
  续范亭住进医院以后,他对于自己依然遥领在晋西北的一些职务感到不安,他写信给毛泽东,提出了免去这些职务的请求。而在这一个时期,毛泽东因为工作的劳累和住窑洞潮湿所致,患上风湿病,右胳膊抬起来有些吃力。续范亭听说以后,很是惦念。他在信中亲切地问候了毛泽东。
  9月22日,毛泽东给续范亭写了回信,信中说:
  大示敬悉。已交组织部陈云同志考虑,俟得覆后再行奉告,你的要求是正当的。我的风湿近日采用洗澡,晒太阳,按摩,吃水果诸法,颇有起色,知注敬告。关向应同志已动身来延,不日可到。敬问健好!
  经过了约有半年时间的治疗,续范亭的病情大为好转。他原来大部分溃疡的左肺,有了钙化点,肠胃病也有了改善,他的健康趋于稳定。
  10月,根据续范亭本人的要求,中央办公厅接他出院,并安排他在延安的交际处休养。
  交际处位于延安南关的一条公路旁。说是交际处,是接待四方来客的部门,但这里的条件很简陋,只有几个窑洞。来来往往的一般客人,交际处就安排他们住进窑洞,冬季里靠烧木炭取暖。而在交际处窑洞的前面,盖有两间平房,并围砌起了一个院子。这两间平房砌有地炕,在屋外东侧烧火,烟道经地炕通往西侧的烟囱,可以加热地炕,使屋子比较暖和。这里是招待比较重要的客人的,续范亭既是病人,又是重要的客人,被交际处安排在这里住下。
  续范亭住在东屋,警卫人员住西屋。交际处的同志觉得这样还不够,又在东屋给续范亭添了一个火炉子,这样屋子里面就更加暖和了,对此住处和在此的生活,续范亭很是满意,他高兴地在诗中写道:
  城南有茅屋,结构在西坡;
  沽酒临北市,汲水下东河。
  有时读马列,有时学静坐,
  偶尔为诗赋,兴致亦高歌。
  室雅何须大,好友不怕多,
  我居临大道,远客亦时过。
  ……
  11月6日这一天一大早,续范亭应邀来到了延安城南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参加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
  一面山坡上,新建了一座大礼堂,礼堂的顶端,竖立着面面彩旗。礼堂的大门上方,悬挂着一条横幅,写着“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字样。礼堂的四周,则贴满了各种标语,如“庆祝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开幕!”“热烈欢迎来自边区各地的参议员!”“中国共产党万岁!”等等。前来参加会议的人们聚集在礼堂前面的一块平地上,他们中间有满身油污的边区工人,有身披老羊袄头扎羊肚手巾的陕北农民,有神采奕奕的八路军官兵,也有身穿粗布制服的边区机关人员……他们个个精神焕发,喜气洋洋。
  续范亭站在山坡上,惊奇地注视着这一切。这样一种民主政治的热烈场面和气氛,正是他参加革命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呀!
  红日升上宝塔山,阳光照耀着会场,人们在阳光下亲切地交谈着。这时,续范亭发现,在山坡下面,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穿一件黑色的棉袍,被人搀扶着一步一步地迈进会场。他带着一副大眼镜,留着长长的胡须,又高又瘦的身材微微有些驼背,这位老人便是著名的民主人士、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
  见到了这一位老人,续范亭立即想到了共产党人实行的三三制和民主政治的创立。他看到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在这里是真正地实现了,他感受到了空前的安慰。多少年来,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推崇和信仰他的三民主义,但是,他在国民党那里,他连个民主政治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而眼前的这一切却活生生地出现了。
  最使续范亭感动的是他看见一位农家打扮的妇女,抱着自己的娃娃从眼前走过,怀里的娃娃正哭着,她像是怕耽误了开会,一面和善地拍抚着孩子,一面焦急地穿过人群,走进会场。续范亭有些纳闷,这位妇女来做什么啊?
  在场的一位《解放日报》的记者见续范亭疑惑的目光,上前来介绍说,她叫康秀英,是延安市选举出来的一位女参议员。续范亭听了,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30年了,自己一直在追求着民主自由,梦想实现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结果,自己的理想一次又一次地像肥皂沫一般地破灭了,许多战友还为此献出了生命,自己也落得个在中山陵前面剖腹,可是民主政治始终没有实现,直到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敌人后方的解放区,他终于看到了几千年来压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走上了政治的舞台,旧社会受压迫最重、痛苦最深的劳动妇女也当上了参议员……,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续范亭在人群中,也同相识的人握手攀谈,许多还不认识他的人,了解到了这位穿军装的瘦高个子便是续范亭时,也急忙走过来,亲切地问候他,询问他的健康,嘱咐他要坚持疗养,大家对他充满了敬意和关怀。正在这时,续范亭一抬头,突然见到了朱德总司令在人群中,迈着稳健的步伐,笑呵呵地向他走来。他急忙赶上前去,和朱总司令热烈地握手。
  续范亭很是敬重朱总司令,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给了朱德,诗中说:“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眼下的朱德黝黑的脸上挂着笑盈盈的表情,使人感到格外和蔼可亲。他见到续范亭,也非常热情地迎上前来握手,一边握手,一边关切地问道:
  “你的身体有病,这么远还赶来参加会议,不要太累了呀。”
  朱总司令的声音不高,说话也有些慢吞吞的,但是语气很有力量。续范亭由衷地感激朱总司令对他的关心,他回答说:
  “我的病已经好多了,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个会议。这里,”续范亭指着大礼堂说,“这里是全国最好的医院——民主医院啊!”
  会议在欢快的气氛中开幕了。雄壮的歌声过后,朱德、林伯渠等人在雷动的掌声中讲了话。这时毛泽东乘车赶来了,他从礼堂的侧门进入会场,会场上立即响起狂暴的掌声。身穿灰色军装的毛泽东被大家请到主席台上讲话。
  毛泽东以浓重的湖南口音讲道:“我们这一次参议会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行三民主义,共产党今天实行三三制,有义务与党外人士合作,我们无权利排斥党外人士,共产党绝对不是要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我希望大家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提供意见,以便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实行三民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大会秘书长南汉宸宣布:“请国民党前辈、晋西北行署主任、新军总指挥续范亭先生讲话。”
  礼堂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续范亭满面红光地走上主席台。能够在民主大家庭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他带着激动的语气讲道:
  “各位参议员、各位来宾、各位首长:
  “我能够参加这样的大会,感到非常荣幸。记得在民国13年,就是1924年,孙总理在北京的时候,就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反对‘善后会议’,但是由于许多人妥协投降,结果把孙总理气死了!孙总理在遗嘱中说:在最短的时间,召开国民会议。‘最短时间’,离现在已经16年了。……
  “未能实现民主,最应该负责的就是我们这些总理的信徒。我们真对不起孙总理,对不起为民主斗争而牺牲的先烈!……”
  接着,续范亭胸怀坦白地讲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把自己从一个“不为权门称知已,原来穷汉是乡亲”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如何找到了共产党,并接受了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的过程介绍给大家,他表示:
  “来到了延安,我更加看到,只有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全国人民的救星。我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决心抛弃唯心主义世界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跟着共产党干革命!”
  大会对续范亭的讲话抱以热烈的掌声。
  这次会议进行了半个月的时间,11月21日,大会举行闭幕式。毛泽东到会发表了演说,在这篇著名的演说中,毛泽东讲道:
  “为什么我们要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因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直到现在还没有在全国实现。为什么我们在现在不要求实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当然是一个更好的制度,这个制度在苏联早已实行了,但是在今天的中国,还没有实行的条件。陕甘宁边区所实行的是革命的三民主义,我们对于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没有超过革命的三民主义的范围。就目前来说,革命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就是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一部分人谋利益。……”
  毛泽东的演讲,句句说到了续范亭的心里,这铿锵有力的话,使续范亭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过去,他一直崇拜着孙中山,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召唤着他在风风雨雨中艰苦奋斗了30年。但是,由于蒋介石集团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实行了祸国殃民的法西斯主义,使得中华民族黑暗一团。他是“每读遗嘱热泪流”。如今,毛泽东说出了他的心里话,阐明了革命的真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这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前途和希望所在啊!
  接下去,续范亭听毛泽东继续讲到了我们现在实行的新三民主义的政策。他说:“我们实行这种政策是有成绩的,是得到全国人民赞成的,但是也还有缺点。一部分共产党员,还不善于同党外人士民主合作,还保存一种狭隘的关门主义或宗派主义的作风,他们还不明白共产党员有义务同抗日的党外人士合作,无权利排斥这些党外人士的道理。这就是倾听人民的意见,要联系人民群众,而不要脱离人民群众的道理。……”
  “倾听人民的意见,要联系人民群众,而不要脱离人民群众”。这话说得好啊!陡然间,续范亭想起了发生在这年夏天的一件事情——
  那是6月3日的下午,延安地区下起了大暴雨。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召集各县县长的联席会议。突然,雷电交加,一声霹雳,小礼堂的一根柱子被雷电击断,坐在柱子一旁的延川县县长当即殒命。这个霹雳,还打死了当地农民的一头毛驴。死了毛驴的这个农民借故发泄不满情绪,说起怪话来了:老天爷不长眼,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
  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保卫部门,保卫部门认定说这话的人是反革命,要追查这个人。
  毛泽东听说了这件事,立即制止了保卫部门的追查。他对有关的同志说:群众有意见反映了我们工作上的毛病,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要允许人家讲话,讲错了也不要紧。
  经过调查,原来这位农民是嫌公粮征多了,负担过重。经过核实,果然是这样:1938年公粮仅为1.5万石;1939年上升为6万石;1940年增至10万石;而1941年则剧增到20万石。所以,相当一部分群众产生了不满情绪,有的人还说:“救国公粮任务太重,群众要饿肚子了。”“共产党的经是好经,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从这样的调查中,毛泽东看到了群众还是拥护共产党的,但是对一部分共产党员的工作和作风有意见。负担过重了,要伤害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也是要损害党和群众的关系的。通过这件事,一定要解决群众负担过重的问题。
  于是,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的领导同志商量,决定将公粮减少到16万石左右。并对群众能不能负担缩减后的任务,又做了调查研究。当时延安县的征粮任务比较重,征收公粮的任务完成以后,延安县的县委书记到几个乡去做了调查,写了一篇《救国公粮完成以后,对群众的生活影响怎样》的调查材料,毛泽东看了这个材料,很高兴地说:这样,我就放心了。以后,每年征收公粮的指标逐年递减。政府和部队的粮食不够,就用紧缩开支和生产自救的办法解决。
  回想起这件事,又聆听毛泽东阐明的联系群众的道理,续范亭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的自我批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正当续范亭为毛泽东的演讲进入沉思的时候,他突然听见毛泽东在会议上亲自宣布,要请他上台讲话。
  在一片掌声中,续范亭又走上了主席台,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异常激动地说:
  “我奔走了几十年,始于今日目睹了边区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真正看见了新中国的光明前途。我相信,将来的中国是胜利的、光明的、民主自由和独立富强的,因为我们有了共产党的保障。我们应该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会后个把月,12月23日,续范亭接到了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说;
  两示敬悉。电已照发,所见很对。承馈佳蜜,即与若飞分尝。我臀部十愈五六,是洗澡晒太阳之功,再过一时,或可全(应为痊——作者注)愈。尊恙有起色,大家都欢喜。惟不可急于求愈,不宜即准备行动,我看你的身体至少再休养一年,以为如何?住地以适为主,中央医院如有房子自好,否则即住现处,有林谢高南(指林伯渠、谢觉哉、高岗、南汉宸——作者注)诸人谈谈,可愈寂寞。元旦此间有一小晚会,如有兴致可来看看,我派车子接你。
  读到这封信,续范亭倍感欣慰,他深为毛泽东对自己的关心而感动。
  

续范亭与毛泽东/高建中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