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续范亭与毛泽东 36 “你的诗做了座右铭”
高建中
    
  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2年的春节,延安军民是在祥和的气氛中度过的。当迎春的鞭炮响起来,迎春的秧歌扭起来的时候,续范亭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给毛主席拜年去!他向交际处的处长金城提出了这个请求,金城立即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很高兴地答应了。
  在一阵阵鞭炮声中,金城陪伴着续范亭来到了杨家岭毛泽东的住处。由于续范亭通晓中国历史,酷爱研究古代哲学,与毛泽东有着共同的爱好,并且续范亭有着很不寻常的经历,所以毛泽东很爱和他谈话。他一到来,毛泽东立即请他进了自己的屋里,和他谈了起来。整整一个上午,毛泽东和续范亭谈国内外的形势,谈抗战的统一战线工作,彼此爽朗的笑声不断传出窑洞,回荡在杨家岭。
  到了中午,毛泽东谈兴未尽,热切地请续范亭留下来吃午饭。席间,他们又边吃边谈了起来。过年了,饭菜很丰盛,炊事员还特意做了一道红烧锅巴。当炊事员举锅将汁浇在了油炸的锅巴上,锅巴哗地爆发出了响声。毛泽东举着筷子问:“这一道菜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你们猜猜,叫什么呀?”
  续范亭和金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摇了摇头。毛泽东笑着说:“这叫‘轰炸珍珠港’啊!”
  续范亭和金城一听,都大笑了起来。毛泽东又说:“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对中苏两国至少有六条好处:第一,华北华中的日军攻势将逐渐减弱,就是说无大举进兵之可能;第二,国民党进攻边区的可能性会减少;第三,给亲日亲德两派以致命的打击,我们使国民党既不投降又不能‘剿共’的可能性更大;第四,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前途也更大了;第五,苏联可从东方抽调一部分兵力向西;第六,欧洲会迅速造成第二条战线之可能。将来战争欧洲会短些,东方会长些。日美战争前途,最初对日会有利,战争会延长,将要二三年后英、美力量准备好才能决战。美、英可能先集中力量打败德国,然后英、美力量均向东打败日本。今后将使国民党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我们的政策要一打一拉,有软有硬。
  “蒋介石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是又被我们击退了的。在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超过了我们国内的阶级矛盾的情况下,蒋介石和国民党的顽固派,从他们一党一派的私利出发,不顾民族利益,企图挑起全面内战,实现他们的‘对日和,对内战’的方针,是有很大困难的。去年1月他们制造了‘皖南事变’,蒋介石自己从反共反人民的后台,走到了前台,借口整饬‘军令’、‘政令’以决心发动内战相威胁,企图压迫我们在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退到黄河以北。我们在政治上揭露了蒋介石、何应钦、顾祝同、陈果夫等破坏抗战、破坏团结、勾结日伪反共反人民的面目,与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目的是逼迫他们继续合作抗战。但是又要充分准备其全面分裂,争取其不敢分裂。因此,我们的斗争策略,仍是坚持‘磨而不裂’的方针。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次的反共高潮中,阎锡山跳得最高,闹得最凶。可是在这第二次的反共高潮中,阎锡山却保持了中立的态度。这说明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有号召力的,我们的统战工作是有成绩的,这里面也有你续先生的一份功劳啊!”
  续范亭听到了主席对自己的称赞,赶忙解释说:“不,主要是主席大智大勇,领导得好。”毛泽东继续说:“我们对蒋介石的反革命的两面政策,虽然做了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但对蒋介石本人仍留有余地。斗争的结果,是蒋介石顽固派在政治上陷于空前的孤立,我们已经使广大人民和中间阶级、民主党派进一步看清了蒋介石顽固派的反动阴谋,提高了觉悟与认识;国民党内部也有了分化,陈诚、张治中、卫立煌与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的态度就大有区别,这就证明我们的策略和方针是正确的,是胜利的。
  “当然,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方针,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何应钦亲日反共派,仍寄希望于日德意法西斯阵线的力量,他们必然要勾结日伪。在民族统一战线中,斗争仍将是尖锐复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国民党的顽固派,‘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方针,仍是适用的。反磨擦斗争中‘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也必须坚持下去。
  “当前,我们打击的对象主要是何应钦等最顽固的反共亲日派,对国民党顽固派中的多数人仍要争取联合抗日,至少迫使他们在反共问题上采取中立态度。只有这样才不会把国民党顽固派和国民党特务集团看成‘漆黑一团’,在与他们的斗争中‘束手无策’……。”
  从毛泽东的这一番谈话里,续范亭又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回到了交际处,他禁不住对金城说:“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论述和对蒋介石采取的斗争策略,真是一篇杰作。”
  金城说:“我这也是第一次听主席讲争取顽固派与我们合作抗战的重要性,受益匪浅,心里真是亮堂多了。”
  过了年,延安各机关投入了整风运动,掀起了学习中央规定的22个必读文件的热潮,续范亭积极置身于学习之中。他学习了有关的文件,很有收获,有感而发,写了两首诗:
  革命二十二文件,党内党外齐学习;
  今日先用紧火煮,今后常须慢火炙。
  又写道:
  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
  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已。
  厨师费匠心,消化全凭你;
  本是百年粮,贪多怨自己。
  出身小资产,遍体多油腻;
  湖水涤难尽,延河洗不去。
  二十二文件,是我新武器;
  革命称至宝,应比匕首利。
  续范事将自己的这两首诗,请金城转送毛泽东。毛泽东看到以后,很高兴。
  一天上午,毛泽东来到了交际处看望续范亭,他要和续范亭谈心。见到主席来了,续范亭十分高兴。一见面就兴奋地对毛泽东说:“这22个文件好极了,通过整风运动,我们党的作风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毛泽东却笑着说:“我可没有你那么乐观,党的作风的转变,没有那么容易,有很多的困难,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在政治上建党,有纲领,在组织上建党,有党章;可在思想上建党呢?长期以来没有建好,多次犯‘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可见在思想上建党之难。处于幼年时期的我党,就像一群小孩子赶一辆牛车,目标是清楚的,但路线怎样走却不知道。刚取得一点胜利就头脑发热,拼命地抽鞭子,结果翻了车。翻了怎么办?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推到一边,说还是我来赶。可又不认真汲取教训,端正思想路线,结果还是拼命抽鞭子,还是翻车。这个比喻是说思想路线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我们当前开展的整风运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整风运动若能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变化,我就很满意了。”正说着,突然,门被推开,走进一个小女孩来。这小女孩,叫金戈,她是金城的孩子。
  交际处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工作人员的子女不准到客人的房间里去。由于续范亭在这里住久了,又是一个人,有时难免孤单,加上他与金城很熟识,金城的女儿便经常到续范亭屋里来。与续范亭交上了朋友。此时,续范亭的女儿在西安,他见到了金戈,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感到很是亲切。每次金戈来,续范亭就给她三个板栗,渐渐成了习惯。每天上午九十点钟,金戈便来找他玩。续范亭则准备好三个板栗,放在火炉上,金戈来了,就让她拿走。
  这天,金戈不知道毛泽东来找续范亭谈话,和往常一样推门进来。续范亭便向毛泽东介绍说:“这是我的好朋友,现在大家都很忙,不能经常来看我,只有这个小孩子每天来一趟,我就每天给他三个板栗。”毛泽东听了,笑了起来,说:“这个孩子倒是很懂得党的方针政策,有‘礼’(理)、有‘栗’(利)。”
  毛泽东对续范亭讲的一席话,使续范亭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几天以后,续范亭对金城说:
  “上次毛主席的谈话,对我启发太大了,我真犹如茅塞顿开。这几天我老是琢磨这个问题,联想很多,的确,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的阶级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同,就拿赵承绶来说吧,他是我的老乡,和我一起长大,但是由于我们出身不同,经历不同,虽然是20多年的老朋友,但世界观却大不一样。1938年我见到赵承绶夫妇时,赵的老婆伤心地对我说:‘五台的老家里存的300条被子,给日本人抢光了。价值1000多元的洋狗,也给日本人打死了。埋藏在地下的银钱财物,还不知道在不在了。’赵承绶也告诉我说:‘我的家产是完了,北平的也没有了,大同的也没有了,绥远、太原、五台的家也没有了。现在,只留下现洋60万元,俭省一点,可以过几年。’你看看,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想的是献出一切来进行抗战,中国大批土地失去了,人民流离头所,苦难深重,而像阎锡山、赵承绶这样的军阀、财主,却还念念不忘剥削来的财产。思想感情是何等的不同啊!
  “再说我们山西老财吧,不知道你听说没有,简直叫你想不通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钱,他们同上海、天津的大资本家不一样,大资本家喜欢挥霍钱,或拿出去不断扩大生产;山西老财可不行,爱财如命,平时省吃俭用,一毛不拔,把钱攒起来往地里埋。今年算算10万了,明年算算20万了,心里就舒坦,像吸大烟一样有瘾,而且瘾越来越大,搞了钱舍不得花,还想一代一代传下去。假如我们跟他们讲,搞那么多钱没有用,人活着要有爱国、事业心,那无异于对牛弹琴,是根本不通的。世界观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就很难。所以,毛主席说的思想建党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地啊。
  “再拿我来说吧,我出身于中农家庭,在旧军队中过了大半辈子。我对旧社会的许多东西就习以为常,比如女人的小脚,你们看了一定会感到反感,当然也怜悯,而我看着就习惯,不觉得难看。我知道天足好,裹小脚是不对的,但就是积习难改。这就是思想感情的差别嘛!中山先生说过,我们的敌人有比帝国主义还要厉害的东西,就是社会的旧思想。列宁也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难克服的。”
  又一日,金城陪同续范亭到毛泽东的住处谈话,回到交际处,续范亭拿出《赠毛主席》诗给金城看,并一句一句地解释给金城听,诗是这样写的: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
  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续范亭解释说:“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好领袖,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和方针政策。他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但是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无论是对干部、战士、勤务员,还是对普通的老百姓,他都平等待人,推心置腹,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所以,我说他‘领袖群伦不自高’。
  “毛主席是知识分子,博大精深,满腹经纶。从外表上看,他文质彬彬,学者风度,但他实际上不但是一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只有毛主席那样大胆的政治、军事家,才能在双十二事变时力主释放蒋介石,才能在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两个反共高潮中,坚持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第二句是‘静如处子动英豪’。
  “第三句‘先生品质难为喻’。的确,拿毛主席比喻历史上哪一个人好呢?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历史上一切伟人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关于这一点,斯大林有句名言,当一名记者问斯大林,列宁同彼得大帝相比,谁更伟大时,斯大林回答说,如果列宁是大海的话,彼得大帝就是沧海之一粟。所以我说‘先生品质难为喻’。
  “我曾想把毛主席比作刘邦的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但还觉得不够全面。所以这首诗的前三句我早就想好了,可最后一句想了好几天,最后才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句诗是杜工部赞颂诸葛亮的,是《咏怀古迹》中的一句,原诗是:‘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里面,‘万古’一句,是‘空前’;‘云霄’,是‘甚高’;‘一羽毛’是羽上的一毛,品清质虚而体积小,惟其清虚而不自大,所以空前而又甚高。用诸葛亮比喻毛主席,还是不够的,但想不出更恰当的比喻。只好这样了。”
  金城觉得续范亭的诗写得很好,便拿给毛泽东。在这之前,续范亭还送给毛泽东一篇漫谈。5月14日,毛泽东给续范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你三月的漫谈,到今日才复你,可见我的不对。我把你的漫谈当做修省录,但不同意(你)的夸赞,因为夸得过高过实了。因此,我也不把这漫谈退还你,目的是使你不能发表,我觉得发表不好,如你手有副本,也务请不要发表,就你的地位说,发表也有妨碍的。不自高,努力以赴,时病未能,你的诗做了座右铭。
  

续范亭与毛泽东/高建中著.—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