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续范亭传 一〇 如此抗战
南新宙
    续范亭终于回到山西,回到他阔别已久,心中怀念的故乡。
  这时候,日本继续从关东向华北运兵,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方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河北在搞什么“防共自治”政府,实际上是日本的傀儡政权;在绥远东部,爆发了百灵庙的抗战。无论是娘子关外或者雁门关外,山西已经处在抗日的前线,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如怒火燃烧。续范亭来到太原,也确实看到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报纸上发表了一些宣传抗日的文章,街头上贴出了抗日标语,一些机关、工厂、学校不时举行集会,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开展救亡运动;阎锡山甚至公开同共产党“合作”,表示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释放了一些“政治犯”,包括王若飞这样的“大共产党”也从监狱里走出来了……。表面看来,阎锡山似乎干得挺不错,满进步。续范亭虽然不相信阎锡山,但他看到人民群众不断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觉得山西开始有希望,有前途了;二十多年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一潭死水,已经动荡了,有些活气了。他心里当然明白,这一切都是共产党的工作和影响,听说薄一波等一些共产党人,受党的委托,在太原帮助阎锡山开展抗日救亡工作。这时候,续范亭还没有同山西的共产党组织直接发生关系;他的身份是杨虎城将军的代表。
  续范亭到达太原不久,阎锡山就会见了他。那天,阎锡山满脸堆着笑容,步出客厅门外迎接,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态度显得十分谦逊、恭敬。续范亭向他说明来意,当场交出杨虎城的亲笔信。阎锡山双手捧过信,读后哈哈大笑,连声说道:
  “太好了,虎城兄对我实在关心,实在帮忙。他近日怎样,身体好吧?”
  “杨先生这次与张先生同共产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逼蒋答应抗日,功在国家民族。近来公务十分繁忙,然身体安泰。”
  “这就好。虎城兄与汉卿兄的所作所为,兄弟也是十分钦佩的。”阎锡山看看续范亭,注意到他身体瘦弱,面带病容,于是有些歉意地说:“续先生多年在外奔波,山西的朋友们都很惦记。过去的作法,实在有些对不起续先生的地方……”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续范亭态度冷漠地说道。他不愿同阎锡山提起旧事。“还是向前看,希望阎先生真心参加统一战线,抗日御侮,为山西的百姓们做些好事。”
  “对,你说得很对。”阎锡山连连点头,“续先生是咱山西有名的人才,我一向非常仰慕。我听说续先生忧国忧民,在中山陵剖腹明志,很受感动,做得实在壮烈!我很敬重续先生的民族气节和革命精神,这次回来,一定能助我一臂之力……”
  阎锡山似乎很高兴,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他心里也确实很得意,不仅因为续范亭能文能武,是有用之才,现在回到他的手下,可以为他所用;而且,续范亭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同志,西北军的将领,二十多年跟自己不和,他现在能够容纳续范亭,待为上宾,仇人成了他的座上客,对外可以为他的“美名”增光;他也清楚续范亭在山西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他认为这也可以利用,为巩固他的统治增添实力。总之,他自以为续范亭回来给他捞到一笔政治资本,心里自然很高兴,很得意了。
  续范亭的想法却恰恰相反,总觉得在阎锡山手下工作是不得已的,事与愿违,而且寄人篱下,但他是能“为了大我,牺牲小我”的。所以听了阎锡山的一席话,明知是假情假意,有些话甚至令人听了肉麻,但出于礼节,表面上还是要应酬几句的。续范亭于是说道:
  “阎先生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际,表示团结抗日,这是很大的进步。我受杨先生之托,前来协助工作,还望多加关照。”
  “请不必客气。续先生有什么需要,只管对我说。山西虽小,也是大有可为的地方,大家合作,共赴国难,有啥不好!”
  阎锡山东拉西扯地谈了一个多钟头,最后再三劝续范亭养好身体,抗日的事情不能着急,要一步一步来。当续范亭告辞时,他又亲自送到门外。
  续范亭回到家中,许多老朋友都闻讯赶来看望他。最先知道消息,也是最先来看他的,自然是同窗老友赵承绶了;随后是刘定庵和郝梦九等,众多朋友,欢聚一堂,谈笑风生。
  改天,续范亭走出家门,去回访朋友们。他领着七、八岁的孩子,行走在熟悉的太原街头,那狭窄的街巷,坎坷不平的路面,两旁店铺古老的字号和招牌,以及来往行人说的乡音,这一切对他都是那样亲切、自然,充满了感情,心里觉得挺轻松、舒畅……忽然,背后有人猛力地撞了他一下。他一个踉跄,站稳脚跟,扭头看去,那人已经仓惶而去。续范亭这才吃惊的发现,大街上已经乱做一团,人们呼叫着四散奔逃;就是那些货郎摊贩,也在忙乱中收起货物,奔向商店里、屋檐下、墙角旁。人们一个个脸上显得十分紧张,甚至流露出恐怖的神色。续范亭本能地伸出双臂,紧紧地护着孩子,任凭人们来往推撞,一时也无处可躲身。正在他莫名其妙的功夫,忽听得阵阵刺耳的喇叭声,一辆小汽车,象一阵旋风一样横冲直撞,从他面前驶过,转眼间消失在大街的尽头。
  过了许久,人们才松了口气,纷纷从商店里、屋檐下和墙角处走出来,市面又恢复了正常。续范亭愣了一会儿,忙向旁边的人们打听,小汽车里的人是干什么的?人们躲躲闪闪的,不肯直接回答他。后来,等人们散去,才有一个人悄声告诉他:
  “那是阎锡山儿子的汽车。”
  顿时,续范亭浑身的热血向上涌,呼吸也急促了。阎锡山那副丑恶的嘴脸,浮现在他眼前。他重又想起辛亥革命那年,正当他率领部队,攻打大同清朝统治者的时候,阎锡山混入同盟会,玩弄两面手法,攫取了一个“都督”。权力刚到手,他就叛变革命,投靠了袁世凯,把晋南革命领袖李歧山骗送到袁世凯的监狱里,并且到处捕杀革命者,下令通缉晋北革命领袖续西峰。续范亭也遭到阎锡山的通缉,被迫逃亡到陕西。不久,袁世凯说自己“八字”好,正合乎做皇帝的资格,他一登上“宝座”,就封了阎锡山一个什么“侯”。那时候,续范亭在一首诗中写道:“左手提着同志头,右手换取一等侯。”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叛徒的嘴脸。袁世凯“驾崩”后,阎锡山摇身一变,又先后积极地拥护北洋军阀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吴佩孚……真是一条变色龙。续范亭对阎锡山有着深仇大恨,二十多年了,他被阎锡山四处迫害,背井离乡……要不是为了团结抗日,他非同阎锡山清算这笔债不可!
  续范亭把满腔的愤怒和仇恨深深埋藏在心里,领着孩子继续向赵承绶家走去。赵承绶是山西省数得着的大财主和军阀,曾经担任过国民党山西省政府主席,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手下的一员“大将”。当续范亭领着孩子,走进赵承绶家里的客厅时,孩子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望着她从来没有看见过的高大明亮的客厅,和那些富丽堂皇的陈设,好一会儿,才轻声地说:
  “爸爸,这屋子多漂亮呀!”
  续范亭听了,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说道:
  “这房子好是好,就是……”他抬起一只脚,在地上踏了踏,“这下面压着多少死人啊!”
  孩子信以为真,大大地吃惊了,似乎有些害怕的样子。她紧紧地依偎着爸爸。
  恰在这时,门帘掀动,赵承绶挪动着肥胖的身子,走进客厅来了。孩子突然问道:
  “赵伯伯,爸爸说,这房子下面有死人,是真的吗?”
  赵承绶先是一怔,很快明白了续范亭话里的意思,不禁脸孔胀得通红,强笑着说:
  “不要听你爸爸瞎说。”
  续范亭看着孩子的天真样子和赵承绶的尴尬神情,忍不住纵声大笑了,笑声是那么爽朗、坦率,富有感染力,孩子也跟着咯咯笑了。赵承绶为了掩饰自己的狼狈处境,连忙转换了话题,装出一副关心国家大事的模样,反而打听起阎锡山对抗日的态度来了。其实,他是阎锡山的心腹,主子对待抗日的态度,他还能不知道?他这样问,不过是表示客套,应付续范亭罢了。
  “他还没有明确表示态度。”续范亭随手取出一支香烟,点着后,才接着说道:“对于抗日,要是再动摇不定,那就是民族的败类,国家的罪人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共产党的主张,一致达成的抗日协议,我都当面对他讲过了。”
  续范亭来到太原,同阎锡山见面、谈话,赵承绶都是清清楚楚的。但他听了续范亭的话,什么意见也没表示,只是频频点头说:
  “是啊,这几年你在外面经的多,见的广,多同阎主席谈谈。”
  续范亭知道他言不由衷,还是说道:
  “现在还有人不愿意抗日,不就是舍不得他们那点家产么?”
  “对,对,”赵承绶附和道,“你说得很对,一切的罪恶,都是由私人财产而起。不过,”他怕引起续范亭的不满,小心翼翼地说,“阎主席有什么命令,我们还得服从;咱们总是脱离不了山西这个小圈子的。”
  续范亭冷冷地笑了,心想:土皇帝一倒台,你这个军阀兼财主岂不失去了靠山?对于阎锡山,赵承绶当然唯命是从了。等着看吧,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就会打到你们家门口,抢光你们的财产,烧光你们的房屋,那时候看你们怎么办!
  不出续范亭所料,日本帝国主义打到家门口的日子,很快就逼近了。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向我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了。续范亭从报纸上看到,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出了通电,主张动员全国人民,实行全面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对日宣战;并且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了坚持团结,一致抗日,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于八月二十五日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一二〇、一二九三个师。红军改编完毕,立即举行了誓师大会,在陕北人民的热烈欢送下,开赴抗日前线。
  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划山西、绥远两省为第二战区,任命阎锡山为司令长官,统一指挥山西、绥远境内的所有军队。续范亭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议。这个名义似乎很好听,级别也不低,但只是个空头衔,没有实权,更谈不到兵权了。
  这期间,局势急剧变化。从前线拍来的电报纷纷送到司令长官部。续范亭看了这些电报,了解到日寇二十个师团在占领了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南口等地之后,沿正太路、平绥路汹涌西进,直扑山西,进迫太原。在日寇的进攻面前,蒋介石的十几万中央军和阎锡山的十多万晋绥军,望风披靡,未触即溃。续范亭心中十分焦虑。这时在太原街头可以听到这样的民谣:“山西人人忙,富人搬家忙,穷人心惶惶,军官扔部属,小兵扔大枪。”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强烈地要求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抵抗日寇。这种形势对于阎锡山来说,也是挨了一闷棍,眼看“阎家小王朝”摇摇欲坠,他这个“不倒翁”现在也没有办法了。
  在这种急剧变化而又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判断,日寇总的企图是以主力沿平绥、同蒲两线直取太原,并威胁与击破平汉路的国民党军,完成其夺取华北五省的计划。同时指出:平绥、同蒲路上的三路日军主力,一部占大同后准备沿同蒲路南下直取太原;另外两路是联合兵团,准备以中央突破的姿势,夺取晋察冀三省的战略中枢恒山山脉,然后向两翼迂回:一路由广灵进攻灵邱、平型关,对第二战区阎锡山部实行左翼迂回,配合沿同蒲路南下的敌人夺取太原;另一路由蔚县进攻涞源,对平汉路的国民党军实行右翼迂回。根据这种形势,为了使八路军展开在敌人的侧翼,在战略上立于主动地位,箝制敌人进攻太原和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并且为了真正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创造游击根据地,支持华北游击战争和扩大我军,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决定采取的战略部署是:一二〇师开赴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并向绥远、大同游击;一一五师进入恒山山脉南段活动,尔后依情况逐步南移,展开于晋东南的太行、太岳两山脉中;一二九师在适当时机进至吕梁山脉活动;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进至太原附近,依情况决定适当位置。
  八路军东渡黄河,浩浩荡荡地进入山西境内,日夜兼程开赴抗日前线,给山西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也使续范亭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了抗日的信心;就连被日军打得蒙头转向的阎锡山,也似乎吃了定心丸,缓了一口气。九月的晋西北,已经使人感到了寒意,塞外刮来的风沙,扬起漫天的黄尘。阎锡山决定前往长城线上督战,并邀高级参议续范亭同行。但是,阎锡山仍然怀着三心二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是又抵抗,又暗中勾结。而日本帝国主义对于阎锡山,也是采用了又打又拉的诱降手段,目的是使阎锡山脱离抗日阵营,瓦解中国的内部团结。当时,在全国抗日形势的推动下,加上日军已经侵入山西境内,阎锡山不得已,只好命令他的晋绥军开上前线,希望能阻制日军继续向山西境内深入。
  续范亭坐在汽车里,沿途看到装备优良的大批晋绥军,纷纷开向前线。他心情振奋,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他知道,就以平型关前线来说,右翼,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左翼,是国民党高桂滋的一个军;晋绥军的四个师,另外还有几个旅,位于敌军前进的正面。我们的全部兵力约六、七万人,统一归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杨爰源指挥。敌军如果继续入侵,掉进我们在平型关一线布置好的口袋,就一定会被我军消灭掉。
  续范亭同阎锡山他们刚到达前线驻地,就传来消息:日军坂垣师团已浩浩荡荡涌入平型关。八路军一一五师出其不意,突然自灵丘南山袭击敌人,把敌人围困在十余里长的一条山沟里。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续范亭从火线来的士兵和乡亲们口中听说,八路军一一五师包围的敌人是一个旅团,四千多人。八路军的作战布署很周密,象一条铁圈一样,紧紧地套住了敌人。战士们勇敢地向敌人冲击,巨大的喊杀声震撼山谷和古老的长城。日本鬼子在山下东奔西窜,战马惊鸣。可是,敌人是凶狠的,而且枪法很准,他们拿出“武士道”精神,不顾伤亡,利用被打坏的汽车和公路旁的沟坎进行顽抗。八路军由于武器装备很差,压不住敌人的火力,冲上去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地倒下去。但是,八路军健儿们士气十分高涨,奋勇杀敌,“冲啊!”“杀啊!”喊声不绝,前赴后继地继续往前冲,有的战士甚至还高呼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口号:“老乡,缴枪不杀!”……这些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深深地使续范亭激动和兴奋,坚定了他抗日的信心,使他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和光明前途。他想,只要各部友军密切配合作战,我们是完全能够消灭敌人,收复失地的。有八路军这样的军队,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正在这个时候,参谋送来了一份急电。电报是从晋绥军前线指挥所拍来的,副司令长官杨爰源报告说:作为总预备队的郭宗汾师长违背命令,不肯出兵增援平型关,已经耽误军机一天一夜了,最好请阎锡山司令长官亲自来此督战。
  续范亭来到阎锡山的办公室,把杨爰源的电报交给了他。阎锡山看完了电报,显得似乎也有些生气,一面把电报交还给续范亭,一面粗声粗气地骂道:
  “一到打仗的时候,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来了。一个副司令长官,治不住一个师长?哼,郭宗汾这小子,也太不象话了!”
  续范亭看出这是个很好的抗日机会,就鼓励阎锡山说:
  “违背命令,坐失战机,就是犯罪,就是对不起国家民族。你要是亲自指挥,打好这一仗,全歼日寇坂垣师团,就会震动全国,鼓舞人民的抗日情绪和信心。不但打击了敌人的锐气,并且还可以一鼓作气,把敌人赶出山西,让他们再也不敢进犯。我看,你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
  这一席话,触动了阎锡山的心事。阎锡山本来就不是真心抗战,只是因为日本鬼子已经打到了他们老窝门前,眼看连他统治了二十多年的山西都快要完蛋了,土皇帝这个宝座更是摇摇欲坠,才被迫出来抗日的。这时,经续范亭这么一说,他只好鼓足勇气,由续范亭和第二战区军法处执法官张培梅陪同,星夜驱车赶往平型关前线晋绥军指挥部去。
  深夜,大地一片漆黑、沉寂。昨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山洪暴发,道路泥泞。汽车忽儿慢腾腾地开上山坡,忽儿开足马力,冲过泥水坑。不远处传来山洪咆哮,阵阵冷风扑进车窗,使人们感到浑身凉飕飕的。在一条浑浊的小河旁边,汽车离开通往五台山的大道,向东驶入一条狭谷。远处,有几点火光忽隐忽现。杨爰源带领指挥部的军官、参谋和副官,迎接他们来了。
  续范亭下了汽车,在一片马灯和手电筒的照亮下,和大家一同走进指挥部。这是一间宽大的北屋,可以容纳四、五十人。屋子打扫得很干净,中央摆着一张红漆八仙桌,和两只有些陈旧的太师椅。靠里边,是一个土炕,续范亭就在炕沿上坐了下来。
  阎锡山紧紧闭着嘴唇,一言不发,慢腾腾地在太师椅上刚刚坐定,前来晋见的军官们便接踵而至,转眼间,站满了一屋子。房间里的气氛显得很紧张、很沉闷。大家望着阎锡山那副板起的面孔,谁也不敢吱一声。
  从在场的军官们来说,郭宗汾的官阶不高,仅仅是一名师长,但他却是阎锡山多年培植的心腹将领之一。他见大家沉默不语,便嘻皮笑脸,低声下气地先开了口。他立正说道:
  “报告阎长官,不是宗汾不服从杨副长官的命令,说实在的,平型关这个仗,咱们就是不出兵,八路军也得打下去。已经接上火了,哪怕一个师全拚光了,他们也非干到底不可!”
  郭宗汾说到这里,突然顿住,贱头贼脑地望了望炕上坐着的续范亭和张培梅。执法官脸上毫无表情,续范亭却是神色严峻,炯炯的目光紧盯着他。郭宗汾急忙避开续范亭的目光,察觉出阎锡山对他的话并没有恼怒,于是又压低嗓音,谄媚地对他的主子接着说下去:
  “再说,这个坂垣师团非同小可,向称日军精锐。这样的对头,咱们的军队要是插进去,损失可小不了!阎长官,咱们得留点余地,不能把力量都豁出去啊!……”
  续范亭听了这些话,肺都要气炸了。他没有料到,郭宗汾竟然说出这种卑鄙无耻的话来!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身为国民军的将领,却在想尽办法保存军阀实力,逃避战争。如果日军得势,国家民族灭亡了,你们还能保存什么样的实力?只怕要当亡国奴了。续范亭看了看阎锡山,只见这位战区的司令长官稳坐在太师椅里,翘起二郎腿,一声不响,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打什么鬼主意。续范亭掉转头来,看到那位军法处的执法官却神情悠闲,盘着双腿稳坐在炕头上,眯着眼睛,微笑不语,那神情似乎表示:此事早在咱执法官老张的意料之中,随阎锡山执法多年,什么样的新鲜事儿没有见过?还不懂得老阎的为人吗?!……续范亭又扫一眼在场的将领们,没有一个人出面表态。他失望的把身子靠在墙上,眼睛望着一盏风雨灯,心里在琢磨:阎锡山口口声声表示“坚决抗日”,高喊什么“这是民族战争,需要大家共同抗日”,而且摆出气势汹汹的样子,好象真要给日本鬼子一点苦头吃;那末,对于不服从命令、贻误战机的郭宗汾,阎锡山总得教训他一番,给予应有的军纪处分吧?可是,阎锡山却丝毫没有表示。……
  郭宗汾很会察颜观色,投机取巧。他看出这会儿阎锡山是不会处分他的,连忙借故退出了指挥部。直到这时,阎锡山不仅没有给他处分,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说。续范亭反而看到,阎锡山原来脸上绷紧的肌肉,慢慢的松弛下来;方才的满脸怒气,却被郭宗汾那一番知心话,说得烟消云散了。
  东方已经泛出白光。阎锡山和军官们走出烟雾弥漫,死气沉沉的指挥部,来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活动一下筋骨。可是,刚才那幕丑剧,一直在折磨着续范亭。他忍无可忍,对正在走廊上迈着四方步的阎锡山说:。
  “郭宗汾的话,处处表现了他对抗日动摇,应该严厉纠正他。”
  阎锡山站在台阶上,听了续范亭的话,似乎才恍然大悟。他拍着脑壳,使劲地踏踏一只脚,大声说:
  “唉,刚才我忘了给他个钉子碰碰!”
  续范亭和在场的高级军官们,看到阎锡山那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却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大家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第二天,茹越口失守。阎锡山闭口不提支援平型关,反而命令王靖国军退守崞县;平型关一线晋绥军各部,也奉阎锡山之命分路相继退却。指望阎锡山出兵抗日的希望破灭了。续范亭失望、痛苦、愤慨,但是自己无兵无权,无能为力,只得和阎锡山一起,经五台返回了太原。
  

续范亭传/南新宙.—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