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艺术再现
|
续范亭传 一一 “动委会” |
南新宙 |
|
|
八路军出师抗日,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打了大胜仗,一举歼灭三千多名日本鬼子,并且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在庄严雄伟的万里长城和虎踞群山的平型关下,在长达十余里的山沟里,到处狼藉着“皇军”的尸体,以及死马、大车、汽车、零乱的枪支和残破的“膏药旗”。胜利的消息飞快地传到全国各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展现了抗日战争必定胜利的光辉前景。 当日寇侵入山西时,由于八路军和其他抗日部队也同时迅速进入山西作战,这样,就暂时把阎锡山同日寇勾结,投降日寇的预谋给打断了。但是,阎锡山仍然对日寇抱有幻想,下不了坚决抗击日寇的决心,采取“消极抗战”的方针,对于象郭宗汾这样的民族败类,不但没有给以应有的惩办,反而大加提拔重用,任命他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参谋长,以图更多地保存军阀实力,求得“存在”。因此,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到三个月,阎锡山晋绥军的长城防线不断被日寇突破,十月二日雁门关失守,宁武的敌人沿同蒲路向轩岗进犯;晋东北方面的敌军主力,在平型关遭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沉重打击后,改由应县茹越口突破长城防线,进占繁峙、代县,阎锡山晋绥军的长城防线至此遂告全面瓦解。十月十日,日军逼近忻口,在原平、平地泉地区集结主力,准备攻夺忻口,直取太原。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八路军一二〇师在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率领下,赶到晋西北抗击日寇,在神池、宁武、朔县一带阻击日军进攻太原。 续范亭回到太原后,一想起这次陪阎锡山到长城线上“督战”,就窝着一肚子火。可是束手无策,窝火又有什么用呢?他有些心灰意懒,也不经常到司令长官部去了。不久,娘子关告急,忻口吃紧,太原形势更加危急,许多工厂、学校、商店都关了门;阎锡山和他手下的大将们失魂落魄,各自暗中准备逃走。赵承绶不忘老朋友,劝续范亭也打点一下,到时候同他一起溜之大吉。续范亭眼看着晋绥军兵败如山倒,就要亡省亡家,又是悲愤、焦急,又是苦闷、傍徨,真是心如火焚。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南汉宸又走进了他的家门。 续范亭一家正在吃早饭,这位不速之客突然来临,全家人都是惊喜交加。续范亭忙扔下碗筷,立起身拉住南汉宸,兴奋地问: “这个时候,你怎来了?” “没有想到吧?”南汉宸微笑着说。他的神态仍然是那么安详、稳重。 “太原这里正吃紧……” “哪里吃紧,我们就到哪里。太原要是太平无事,我们还见不着面呢!” “是从西安……?” “是从延安来。”南汉宸答道,又有些幽默地补充说:“巧得很,你到西安,我也到西安;你回太原,我也回太原来了;我是跟在你后面走嘛!” 续范亭爽朗地笑道:“你这话可说反了,我是跟着你们走哩!” “见了面,说起话就没个完!”续太太高兴地拿来一副碗筷,“汉宸还没吃早饭吧?” “不忙。现在还顾不上吃饭……” “饭总是要吃的。”续范亭说着,要拉他在桌旁坐下,“一边吃,一边说;我心里窝着一团火,还有一肚子话要跟你说哩!” “你这一团火和一肚子话,不说我也知道。”南汉宸没有坐下,忽然放低声音,认真地说:“你这会儿要是没有急事,咱们出去走走!” “又是出去走走?”续范亭疑惑地睁大眼睛。但他从老朋友的脸色上看出确实有急事,问道:“上哪儿去走走?你不要把我放在闷葫芦里嘛!” “去国民师范大礼堂,上午有个抗日集会,是我们党在太原第一次公开出面主持的……” 不等他说完,续范亭立即戴上帽子,也顾不得吃完早饭,和老朋友并肩走出家门。 当他们匆匆赶到国民师范时,只见到处是人山人海,发出一阵阵雄壮的抗日口号声和嘹亮的救亡歌声。仅能容纳一千五百人的大礼堂,却有五千多人闻讯赶来参加集会。礼堂里、过道上和院子里挤得水泄不通。续范亭和南汉宸进了大门就走不过去了,站在那儿无可奈何。幸好主办大会的同志认识他俩,忙挤过来,设法引导他们绕过人丛,从边门进入会场,在前排找了两个座位。续范亭坐下来,累得有些气喘吁吁,霎时觉得礼堂里热气腾腾,群情激昂,山西军政训练班和民众运动训练团的学员们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续范亭的心律跳动加快了,浑身热血沸腾,精神振奋起来,兴奋地对身旁的南汉宸说: “原来这里另有天地!” “这才是我们应该投身工作的地方。” 续范亭领会到老朋友的意思,点点头,接着问道: “你怎么来得这么突然?事先没有一点消息……” “我也很仓促,局势发展太快。” “到太原多久了?” “还不到三天。” “就你一个人?还有谁一起来?” “等一会你就明白了。” 续范亭还想问他这次来太原是临时性的,还是要留在山西搞抗日工作,以及自己今后怎么办……他虽然心里着急,有话存不住,但他明白在这样的场合,谈这些事情不适宜,也就耐住性子,没有问出口,心想开完会一定拉住老朋友好好谈谈,那怕不睡觉,谈它一宿……。 忽然,大礼堂内外响起一片暴风雨般的掌声。续范亭忙抬起头,只见周恩来同志健步走上讲台。他还是那样仪表堂堂,精神焕发,光彩照人。续范亭激动地和人们一起立起身,热烈地鼓掌。这时,南汉宸用臂肘碰碰他,指指周恩来同志身后一位身材高大,穿着灰布军装,佩戴“八路”臂章的中年人,问道: “认识吗?” 续范亭摇摇头。 “徐向前将军。” 续范亭“啊”了一声,注意地看了看这位著名的红军将领。 这会儿,周恩来同志已经走到讲台的桌前,把扩音器推到一旁,开始作政治报告。他的声音高昂、宏亮而清晰,不仅礼堂内的听众听得清清楚楚,院子里的听众也都能听得清楚。周恩来同志讲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讲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如何才能取得胜利,讲了目前是战争的开始阶段,敌强我弱,失掉一城一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的抗日战争不决定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决定于我们能不能持久,能不能坚持抗战到底,只要能坚持下去,就能使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转化,到头来,必然是敌弱我强,直到我们反攻,取得最后的胜利。他还号召大家脱下长衫,换上短衣,走上前线,去工作,去战斗,去打击敌人。 周恩来同志足足讲了三个钟头。人们被他那既有鼓动性又有说服力的讲话征服了,台下鸦雀无声,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掌声,象大海的涛声,激荡在五千多听众的心头。在“保卫山西”、“保卫太原”、“抗日救国”热烈的口号声中,大会结束了。 续范亭和南汉宸离开国民师范,向续范亭家中走去。一路上,两个朋友都没有说话,都在默默地思考问题。续范亭兴奋的心情一直没有平静下来,周恩来同志讲的话仍萦绕在他的脑际,觉得好象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对于当前的形势、抗日的道路和前途看得清楚了,实际了。他不禁想起西安事变时那种惊涛骇浪的艰险时刻,正是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到了西安,掌稳了舵,拨正了航向,转危为安,消除了内战,实现了团结合作的抗日局面;今天,正当太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山西和华北烽火连天,狼烟弥漫之际,周恩来同志又来到太原,带来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文韬武略”,山西有希望了,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战争有希望了…… 他们回到家中,痛痛快快地吃了两碗刀削面,中午也不休息了,续范亭打发续太太领着孩子到外边去玩,关上房门,拉着老朋友攀谈起来。他首先问道: “原来,你是随周先生来的?” 南汉宸点点头,亲切地笑了。 续范亭深有感慨地说:“听了周先生讲话,真是顿开茅塞。太好了!不过,还是请你再详细同我讲讲。” “你不是心里窝着火,有一肚子话要说么?” “听了周先生讲话,就觉得我那点事不值得讲了。” “还是谈出来好,也帮助我们多知道一些山西的情况嘛!” 续范亭一想,认为有道理。但他估计南汉宸来到太原以后必定很忙,暂时不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同他从容畅谈,今天机会难得,为了多知道一些共产党对形势的了解和分析,特别是以后的抗日工作怎么搞,所以他对自己的事情谈得很少,只是简要地把他回到山西以后了解的阎锡山、赵承绶和各方面的情况,告诉了南汉宸。 南汉宸认真地听他讲完,说道:“你谈得很好,很重要,正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事情。我回去一定报告周副主席。” 续范亭又简单地讲了一些自己思想上的苦闷,以及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困难处境。南汉宸也表示要报告周副主席,研究一下,再提出我们的意见同他商量。然后,在续范亭一再催促下,南汉宸为他介绍了我党在山西开展工作的情况。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组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日,为了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我党对阎锡山进行了争取和团结,目的是为了推动他抗战。去年秋天,党经过各种工作同阎锡山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推动和帮助阎锡山建立和改组了动员、组织山西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牺盟会”当时大量地吸收了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党通过“牺盟会”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在各地普遍地组织了群众,建立了工、农、青、妇、儿童等救亡团体和抗日武装自卫队。与此同时,党又帮助阎锡山创办了各种训练抗日干部的组织机构,如“山西军政干部训练班”、“山西民众运动训练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等,前后共训练了四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各省市的流亡学生和山西的知识青年),为各抗日群众团体和抗日武装培养了大批干部。目前,各种形式和各种番号的抗日武装组织起来了,其中包括由“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新军训练班”等为基础扩充组成的青年抗敌决死队,由太原工人组成的工人武装自卫队,由各县青年组成的少年先锋队,由随营学校学生改编成的政卫队,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的游击第四支队。此外,还有各县的农民自卫队、保安团等等,形势很好,抗日的潜力很大。 南汉宸接着告诉他:为了加强我党和阎锡山的统战关系,周副主席这次亲自来到山西,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太和岭口阎锡山的指挥部,同他进行谈判。现在雁门关以北的十三个县:同蒲路和平绥路沿线的朔县、怀仁、大同、阳高、天镇五个县,同蒲路以东的山阴、应县、浑源、灵邱、广灵五个县,同蒲路以西的左云、右玉、平鲁三个县,全部失守了,那里已经没有阎锡山的军队,更没有蒋介石的军队,留在敌后的只有八路军。在谈判中,周副主席同阎锡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给他分析形势,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是可以打败的,虽然目前是敌强我弱,可是打下去,必然是敌人一天天弱下去,我们一天天强大起来,鼓励阎锡山坚持抗战。阎锡山显然是被说服了。谈判后,阎锡山对薄一波说:“周先生对抗战前途看得非常清楚。”阎锡山还要求周副主席给他写个第二战区的作战计划。周副主席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把作战计划写好了,送给了阎锡山。阎锡山看了很吃惊。连说:“写得这样好,这样快!如果这样打,中国必胜。”他又慨叹地说:“周先生的确是个大人才。国民党是没有这样的人才的!”…… 续范亭听南汉宸讲到这儿,忍不住朗声大笑,说道: “阎锡山这个人,还是有些眼光的,也很爱才。只是他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实力,是为了他那个封建小王朝。脑子都用到邪门歪道上去了。” “你说得很对,”南汉宸笑着同意说,“阎锡山虽然有些政治头脑,有他的一套理论和策略,并且到处罗致人才,为他所用。但他不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是为官僚资本和地主阶级服务,剥削和压迫人民群众,其结果必然失败。” “蒋介石也是如此!” “阎锡山就对人说过:‘特务政策,我一向是反对的。我认为蒋先生的天下,本来是三百年的江山。但是,他采用特务政策,恐怕他的江山不能久长了。’……” “蒋介石应该回答他:彼此彼此!难道他不是这样么?他的特务组织也不少。亏他说得出口,真是和尚骂秃驴……” 两个朋友亲切地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天色已经黑下来了,南汉宸这才发觉时间太晚了,续太太准备好的晚饭,他也来不及吃了,要赶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去开会。临分手的时候,续范亭再三嘱咐道: “周先生面前,务必代我问候。周先生有什么指教,请你赶快来告诉我。” 南汉宸答应着,匆匆走了。 续范亭回到房中,吃饭也显得没有滋味了。他好象失掉了什么,总是心神不安的样子,站又站不住,坐又坐不下,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事情。他如饥似渴地盼望着周恩来先生对他今后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等待着南汉宸赶来告诉他。可是,一天,两天过去了,却一直不见老朋友的影子,简直是度日如年啊!他到过南汉宸的住所,也去过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不巧,都没有找到南汉宸。其他的共产党和八路军干部,他又不熟识,不便深谈。他虽然心里明白,南汉宸一定有十分紧迫的事情缠身,否则不会不来的,但依然抑制不住焦急和渴望的心情。 第三天一大早,续范亭就在床上躺不住了,穿上衣服,坐在桌旁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翻翻报纸,一会儿又走到院子里和大门口转游,盼老朋友出现。他从日出等到日落,又从黄昏等到黑夜,又是度过了失望的一天。续太太劝他说: “你还是早点歇着吧!汉宸准是有事来不了,能来他就来了,你用不着那样受熬煎。” 续范亭不理会她。夜深了,他才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正准备就寝,寂静中忽然响起了“嘭嘭嘭”的敲门声。续太太一溜小跑赶去开门。果然是南汉宸来了。续太太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续范亭脸上立刻出现笑容,高兴起来。 南汉宸今天穿一身八路军军服,腰间扎着宽皮带,佩带手枪,一副威武的军人风度,潇洒利落。由于是深夜外出,身后跟随着两名全副武装的警卫员。续范亭夫妇自动地分了工:续太太忙着倒茶递烟,热情招待两名警卫员;续范亭一把拉住老朋友,走进内室,迫不及待地说道: “哎呀,这几天可把我等苦了!怎样?你们商量了没有?周先生对我有啥指教?” 南汉宸风尘仆仆,显得很匆忙。他虽然很劳累了,还是振作精神,不露一丝倦意。他也没有解释几天没来的原因,开门见山地告诉续范亭说,他正忙于协助周恩来同志办理一件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事情: 这几天,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向阎锡山提出:在沦陷区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周恩来同志起草了“动委会”条例,规定“动委会"是一个统一战线组织,由阎锡山方面、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各群众团体参加,共同组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任务是动员一切抗日力量,团结一切爱国人士,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建立组织,扩大武装,在敌后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武装斗争。 关于“动委会”的领导问题,周恩来同志事先估计到阎锡山不会同意,因此召集在阎锡山身边协助工作的我党领导干部做了研究,如果阎锡山不同意的话,就让薄一波去说服他。果然,阎锡山看到“动委会”条例中规定由共产党领导这一条,不大高兴,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让步,如果让了,山西失陷的地方,今后就没有了。薄一波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对阎锡山说:“现在把沦陷区交给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是最大的人情,同时还可以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如果不让,共产党、八路军一定要坚持,也无可奈何,因为那些地方是共产党、八路军从日本人手中夺回来的,怎能不让?如果不让,连个人情也落不到。” 这时候,阎锡山的晋绥军,有的连吃败仗,溃不成军;有的闻风而逃,丧失了战斗力。雁北及绥远大部地区已经沦陷敌手。只是在八路军开入山西后,才改变了混乱溃败的局面。阎锡山在惊魂未定,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只得接受了周恩来同志的建议,答应成立“动委会”和建立新军。阎锡山为了利用我党我军抵抗日寇的进攻,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甚至为他去“收复失地”,表示了愿意与我们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但与此同时,他又害怕共产党和八路军,害怕群众发动起来以后不听他控制,所以他又采取了一些反动措施,限制进步力量的发展,命令各县县长阻挠我军发动群众和扩大武装。他虽然同意成立“动委会”和建立新军,但是附有条件,用他的话来说明,就是:“战地总动员委员会”,顾名思义,已经被敌人占领的地方,你们可以去动员群众,去开辟抗日工作,建立抗日武装;可是,敌人还没有占领的地方,是我阎锡山的地盘,不准你们动员群众,更不准你们建立军队。中国共产党认为,已经被敌人占领的地方,是我们国家的领土,有我们的同胞,当然就有工作可做,可以发动群众,建立各级“动委会”组织,扩大抗日武装,打击敌人,收复失地…… 南汉宸清晰地、有条不紊地叙述了周恩来同志和阎锡山关于成立“动委会”和新军的谈判,以及有关的背景和情况,讲了近两个小时,续范亭没有插一句话,专注地倾听着,思考着。 最后,南汉宸征询他的意见,问道: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共产党提出成立‘动委会’和建立新军,这个措施太英明了。敌后才是真正浴血战斗的地方。那里有千百万群众,需要有组织有领导,需要有军队狠狠打击敌人!”续范亭想了想,又怀着敬意地补充说:“周先生高瞻远瞩,考虑的很周到,很长远,工作又很细致,善于分析问题,说服对方。同老奸巨猾的阎锡山谈判,能达成这样的协议,实在是一大成功!” 续范亭的态度很明确、坚定,南汉宸欣慰地点点头,一双眼睛亲切地望着他,接着说: “周副主席委托我来同你商议:你能不能同我们合作,参加‘动委会’和新军的工作?” “当然可以了。”续范亭爽快地回答说,“什么司令长官部,我早就不想在那里干了!” 南汉宸很高兴,忙说:“那么,就请你出面做发起人,邀集各党各军和各群众团体的代表,共同筹组‘动委会’。你做这项工作最合适了。周副主席建议请你担任总会的主任委员。” 续范亭一听这话就愣住了。参加工作是可以的,带领一支新军打仗也是可以的,要担任总会的主任委员,这副担子实在太沉重了,又没有经验,自己能够胜任吗?他面有难色,心生顾虑,便如实地讲了出来。 “有共产党领导,大家同心协力搞好工作嘛!”南汉宸劝道。又问:“你知道程子华同志吗?” 续范亭点点头,他知道程子华是一位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曾经担任过红二十五军政委。 “子华同志和我也参加‘动委会’的工作。”南汉宸说。 续范亭听了这一消息,又惊又喜。能够和老朋友共同工作,并肩战斗,是他长期以来所希望的。他酣畅地笑了,眼睛里闪烁出喜悦的目光。 “很快,我们党和八路军会派更多的干部来,参加‘动委会’和建立新军的工作……” 南汉宸细致地对续范亭进行说服和动员。渐渐的,续范亭思想上的顾虑消除了,信心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周恩来同志这么关心他,信任他,不但为他指出了今后奋斗的方向,而且为他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内心由衷地感激。他下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几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总动委会”在太原宣告成立,各界代表推选续范亭担任主任委员,南汉宸担任组织部长,程子华担任武装部长。由于续范亭在富有革命传统的山西人民中具有很高的威信,这就使得多年通缉他而不可得的阎锡山,也不得不同意他担任“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紧接着,共产党和八路军派来了许多干部,各群众团体、抗日武装以及各界爱国人士纷纷加入“动委会”。使续范亭高兴的一件事,是好朋友刘定庵也在“总动委会”宣传部担任了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不久,“总动委会”便大力开展工作,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深入到敌后各县建立“动委会”的地方组织和抗日游击队。 这时,尽管战事吃紧,工作繁忙,生活艰苦,续范亭身体又有病,但他怀着满腔热忱,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中,废寝忘食地开会、谈话、作报告、起草文件、发布指示,领导总会和各地分会的工作,从事各级统战工作,部署建立和扩大抗日武装,策划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放手进行工作,为人民大众献出自己的力量;他感到精神愉快、兴奋、舒畅,浑身充满了活力和干劲。这正是他多年来所一直追求、渴望的,现在终于实现了! 续范亭获悉,晋绥军有一名旅长在前线牺牲了。他和“动委会”的干部们商量,决定联合太原市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悼念阵亡将士,激励大家的抗日精神,批判那些民族败类。 这天,追悼会的会场里贴满了各式挽联和抗日标语。祭台上陈列着鲜花、松枝、花圈和挽联。成千上万的群众,笼罩在悲哀的气氛里。会场里那么宁静、肃穆。 祭悼仪式之后,大会请续范亭主任讲话。他站在讲台上,看着面前成千上万的悲痛的脸庞,看着那成千上万双亮晶晶的眼睛,他的心感到很沉重。他不由得想到阉锡山、郭宗汾这些家伙,他们手中握有兵权,却在那里逃避战争,“保存实力”。阎锡山、郭宗汾那副丑恶的嘴脸,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心情很激奋,不能再忍耐下去了,他要同阎锡山之流作斗争,要大胆地揭露那些民族败类的罪恶!他用激昂慷慨的语言,详细地向群众叙述了郭宗汾如何违背命令,拒绝出兵,贻误军机,逃避战争,保存实力;阎锡山身为战区司令长官,又是怎样地纵容郭宗汾,包庇郭宗汾……。 续范亭刚刚讲完话,会场上就爆发了一阵响雷一般的怒吼声,人民愤怒了。千万群众,列队走出会场,涌上太原街头,一路高呼口号: “打倒卖国贼!” “惩办郭宗汾!” “反对消极抗战!” 续范亭兴奋地走在抗日青年们的行列里,去找阎锡山请愿。在群众游行队伍的两旁,是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太原市工人自卫队,他们一个个身强力壮,手持武器,十分整齐、威武。看到他们,续范亭感到浑身有了力量,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阎锡山听到风声,早已躲得不知去向了。 过了几天,太原市五百多名青年学生举行抗日爱国集会,邀请续范亭去作报告。正在续范亭讲话的时候,人群中有人递上来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请你不要再跟那些青年们胡闹了!” 续范亭立即看出:这又是汉奸特务们玩的鬼把戏。这帮家伙丧尽民族气节,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专门破坏抗日爱国活动。哼,他在南京的时候,就跟他们的同行打过交道,没什么可怕的。现在不把这一小撮人的邪气打倒,正气决不能申张。他当即向会场的青年学生们宣读了这张字条。刹时间,会场上轰动了,群情激昂,有些青年愤怒地喊道: “把这个写字条的家伙查出来!” “有种站到台上去!” “打倒汉奸!打倒卖国贼!” ……… 续范亭瘦长的身子,镇定地伫立在讲台上,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闪着亮光,望着那些激动的、热情的、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年,内心引起了许多感触:中国的将来,就寄托在这些青年人身上,如果大家都能象这些爱国青年一样,中国就有希望、有救了。他又想到,青年们对这些汉奸特务,对旧社会的肮脏事情,知道得太少了。我们有些经历的人,要很好的帮助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救国大事,只靠热情是不行的…… 当会场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续范亭才大声地继续说道: “青年们,你们看到了吧!写字条的人不敢站出来。可见咱们抗日的力量是强大的,光明磊落的,只要我们坚持团结,就不怕敌人破坏!在这里,我还要回答写这张字条的人:你回去报告你们的主子,就说续范亭愿意跟着新生的一代,一直到死!我们要坚决抗战到底,决不妥协投降!……” |
|
续范亭传/南新宙.—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