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与蒋家王朝彻底决裂——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穆欣
    
  续范亭在香山精舍静养的日子里,也并没有虚耗时光,而是继续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刘定安为他在杭州的旧书摊上,找到了《资本论》、《辩证唯物主义》及其他一些进步的社会科学书籍。还读了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虽然这些理论书大都使他读起来很吃力,他却如获珍宝,坚持研读。这些著作打开了他的眼界,使他萌生起新的信仰,急欲迈向新的阵营。正象他所写的:“自从科学有方法,世间真理渐相通”。以后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在回顾前半生经历的时候曾说:
  回想过去我自己思想上的错误,也是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我信仰过释迦牟尼,用了一两年的功夫,研究佛经,才懂得不是救国救民之道,又研究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不得要领。中山陵自杀未死,民国二十五年,在西湖养病时,我曾首次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在此二十年前,领悟到宇宙万物,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颇以此自负。后来看了马克思、列宁的辩证唯物论后,才知道这个道理,早在一百年前已经被人家有系统的阐明了,使我对马列主义发生了极大的信仰。当时自己颇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慨。
  在杭州读到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引起了续范亭的浓厚志趣。他在这里继续搜集同类书刊,仔细阅读,思想上开始发生变化。在学习体验中,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逐步深化,逐渐产生了响往的感情。嘉兴南湖近在咫尺,原是风光秀丽的游览胜地。他听人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原在上海召开,会议将要结束的时候,因为遭到敌探的干扰,转移到南湖,在一艘游船上继。完成了会议的最后议程。这事深深的吸引着他,这年中秋便有南湖寻踪之举。他的心里有了这个念头,就请刘定安前去安排。续范亭稍后来到这里,他们租了一条小船,环绕“一大”船艇驶过的湖面游弋,谈论着时局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不禁感慨万端。中秋夜晚,他们就在这里赏月。续范亭特吟《中秋夜泊南湖》一诗记述此行:“西湖春色南湖秋,一载光阴胜紫骝。烟雨楼头游子梦,团(*口中一个栾)月照岸边舟。”在这里住了几天,再转赴海宁,他同刘定安又同写了《海宁观潮联句》:“看罢南湖月,来观东海潮。小楼且共醉,明日各天遥。”继又写出一首气势磅礴的《海宁观潮》:
  潮来东海势如焚,清浊横江一线分。
  十万兵民观壁上,乘风破浪忆将军。
  续范亭的古文根底深厚,新文学的造诣也颇精湛。他对我国的伟大作家鲁迅,世界著名文豪高尔基都很敬佩。他曾读过不少文学名著,鲁迅的著作经常摆在案头。他在杭州疗养后期,忽然从上海传来惊人的噩耗:10月19日鲁迅病逝。续范亭含着泪,以极大的悲痛,写了《白话吊鲁迅》寄托哀思: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
  永为人类作牺牲。
  甚么是你的结晶?
  ——圈圈点点笔上墨
  ——字字句句汗和血。
  你的笔终为人类的生产工具。
  你的血已经洒遍了大地。
  点点滴滴如细雨,
  我们俱受你的恩与。
  十亿劳民失导师,
  谁说鲁迅是文艺?
  在以后的年月里,他还多次赋诗悼念鲁迅,如象《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读〈鲁迅书简〉有感》、《怀鲁迅》等。他服膺鲁迅的“恩爱分明不为谁,力争只在是和非”,“鲁迅骨气撑天地,岂但笔底如龙虎”;“荆轲计左屈原小,鲁迅文章百万兵”;“圈圈点点笔上墨,字字句句汗和血”。这些对鲁迅的赞誉之词,曾有人评价说也正是续范亭毕生道德文章的写真,是他那些热情奔放的诗文所具有的特色。他和鲁迅是先后从旧营垒中冲出来的先躯者,同“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他们都从辛亥革命以前,就在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的黑暗年代,在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苦难岁月里,同旧的营垒决裂,作为一个真诚的爱国者起步走上战场。经历四分之一世纪漫长的战斗,经过极其曲折的道路,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发现了真理,接受了先进思想。续范亭和鲁迅对反动派阶级的腐朽丑恶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仇恨,他们毫不惋惜这个阶级的溃灭,毅然背叛这个阶级,投向无产者,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共同的。鲁迅曾经宣称:“原先是憎恶这熟识的本阶级,毫不可惜它的溃灭,后来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续范亭的思想发展,他所经历的坎坷道路,比鲁迅范围小得多,但也与鲁迅有不少的相似之处。虽然续范亭的步伐稍慢,经历不同,寻求到真理的时间较晚,但也经过毕生的战斗,终于效法他所尊崇的鲁迅,完成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续范亭生命最后的十年,是光芒四射的十年。
  正是因为这样,他对鲁迅无比尊敬,阅读他的著作感到分外亲切,在思想上息息相通。以后他在《怀鲁迅》这首诗中深情地写道:“卷开如对语,影肖弥增愁;满幅苦人相,浑身硬骨头;文章何自出,血泪韧交流!两见未相识,望风恨永留!”他在诗前小引里说:“病中读全集,瞻遗象,愈念先生——尤其回忆1929年在上海马路上两次遇先生,终未设法谋面,深以为憾!”
  高尔基也是在1936年谢世的。时间是在6月18日,续范亭刚到杭州未久。四年以后,他曾在高尔基逝世纪念日写道:“你的钢笔利于钢刀,你的墨水就是血水。钢刀将砍尽魔王头颅,血水已灌溉了穷汉的身驱。高尔基、高尔基!我们热烈纪念你!你虽然在四年前逝世,但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永远和你一致。我们要向你学习到底,永远追求真理,并且要打倒我们当前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以后,他又“取高尔基诗意编成一联”:“白玉有瑕,仍不失为白玉;苍蝇无疵,却依旧是苍蝇。”
  “故人问我今何干,修理十年破碎心”。续范亭这次到杭州来,一面休养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更重要的思索、学习、总结自己的过去,探索自己今后应走的道路。为了清理思想,他在这时仍旧不断地追求真理,曾经下过工夫的佛学孔教以及三民主义都使他失望,新兴社会科学书籍的浏览使他大开眼界,增添了新的知识领域,引起了思想上的升华,这期间成为他一生思想历程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他已摈弃的虚妄的不能解民于倒悬的佛学,迅速回到现实斗争中来。他几乎忘掉了自己当时可悲的处境,而将情感推向灾难深沉的劳苦大众。蒋介石的威胁利诱与造谣诬蔑,并不能动摇和损害他,江南的残山剩水也不能羁縻他的斗志。目睹步步加深了的严重困难,他在继续为抗日救国大业呼吁:“一钩新月照西湖,万树千山有若无。旷代英雄何处去?登高我欲向天呼”。最后,他以“愧我空留一点血,依然国难又深秋”的诗句,结束了他在杭州的疗养生活,也结束了前半生的历史。此后便开始踏上了新的征途。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