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续范亭 > 全文图书 > 拔剑长歌一世雄
|
第四章 与蒋家王朝彻底决裂——“将军变作老诗翁” |
穆欣 |
|
|
续范亭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个特出的诗人。他不只用军人的刀剑和枪炮杀伤敌人,同时又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作为痛击反动势力的武器。在他献身革命的战斗生涯中,不仅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革命事迹,还为我们留下许多用血泪写成的战斗诗文。他的诗作充满了战斗精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正象南汉宸为《续范亭诗文集》写的序文中所指出的,续范亭的“每一首诗都铿锵有金石之音,义正词严,辛辣泼刺,有一股磅礴的正气,力透纸背,使顽夫警而懦夫立,给人们以无限的勇敢和希望”。 续范亭曾将他自1921年前后至1936年间的诗作汇集成《湖山集》,收进这个时期所写的诗作有九十二篇。现在收集到的,大约十五年间所写的近百首诗作中,1936年间的诗作占了多半,而在杭州半年多时间所作的四十二题,又几乎占了其中的半数。这年秋天,他在一首《偶感》中不无感慨地说: 十年学剑气飞冲,汗马征尘西复东。 一载光阴诚愧怼,将军变作老诗翁。 这次抱病到杭州来,他虽极力想要“清静无为”,却仍无法抑制多年形成的忧国忧民的激情。他在这时回顾着既往,思索着未来,无时无刻不在悬念着祖国的前途,继续寻求中华民族的出路。他是一位不甘于病榻寂寞的爱国将军,每当政治上阴霾的气候来临,就会引起他的无比愤慨;而当得悉遍及全国的汹涌澎湃的救亡运动浪潮袭来时,又会激起欢欣鼓舞的热情。他虽将诗集命名为《湖山集》,然而他的意兴却不在欣赏湖山的风光,而是歌颂祖国的山河。在那些寄情山水的诗章里,字里行间充满爱国忧民的慷慨悲歌,随时随地想的是困难严重和民生疾苦:“山水流连不忍去,东邻未灭奈如何?”;“倭寇由来多猖獗,何人继起振家邦”;“哀鸿处处悲粮尽,此去无须到湘潭”;“士女楼头夸景美,那知雪里尽哀鸿?”他的心里常想的是“何时擒海寇,献捷祭灵台”,“东海狂潮响霹雳,而今谁是岳家军?”做梦也梦见宝剑和骅骝:“宝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波涛起伏招多病,梦中犹自忆刀兵”。 他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1936年9月19日他在游历莫干山前后,曾经写过四首诗。《九一八登莫干山》写的是: 谁把青山号莫干,回环十里出云端。 登临一揽河山秀,此日应知国步难。 而在《莫干山观剑池瀑布》一诗中更写出了他的心愿: 谁把青山号莫干?登临此日倍辛酸! 浪花三尺横磨剑,歼虏将军莫偷安。 他在重阳节登临杭州玉皇山顶的时候,想的则是: 九重宫内度重九,红叶黄花秋满江。 东虏何时朝上国,重来煮酒七星缸。 在这些豪迈的诗句里,消极出世的思想逐渐逝去,悲观绝望的情调随之涤荡,彷徨岐途的迷惘不见了,表露的是澎湃的民族正义感,热情奔放的爱国心。这个时期所写的许多诗篇,都是激励人们杀敌的号角。 “不为权门称知己,原来穷汉是乡亲。”“羞为权门称大将,原来穷人是知己”。从续范亭后期赠邓宝珊的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他所有的诗作中贯穿着一条特有的红线,总是以咏叹人民疾苦和挽救民族危亡为主题,这正是他爱国忧民思想的反映。他在早年写的著名诗篇《老妇行》,被人誉为乐府诗“自居易《秦中吟》、《新丰折臂翁》的续篇”。这首诗是1922年写的,他因连年奔波,积劳吐血,曾在北京西山养病。这时他亲见许多人间惨剧,对人民疾苦无限同情,对军阀暴行无比愤怒,就将这种深邃的感情凝铸成悲愤的诗篇。他在这篇长诗里面,倾注无限真挚的感情,如泣如诉地描绘了老妇的悲惨遭遇: 小儿鬻为外人奴,大子飘零不知处。 一翁一婆一儿媳,抱得三孙苦日度。 谁知天降不测灾,三孙儿媳一旬故。 垒垒小丘山坡上,俱是亡人大小墓。 两老无食且饿死,幸得群羊为人牧。 今年夏天雨泽少,老汉入井取水饮羊肚。 井深力衰落井底,至今臂折股裂不能步。 老妇积存的秋草,不幸又被官军全部抡走。最后诗人以无比的愤怒喊道: 我闻妇言冲冠起, 军阀盗贼真可恶! 苛政猛虎向谁诉? 因遭迫害而度过的流亡日子,以及长期辗转征战的军旅生活,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劳苦大众,这对他的思想发生重要影响。他有不少政治诗歌,正是从劳动群众中吸取营养写成的。 象这样怀着深沉的同情,吟咏民间疾苦的诗篇,在《湖山集》中还有《拉车夫》、《水泊吟》等。《拉车夫》中写的是过春节的时候,拉车夫还在街头奔波,有家难归:“人家羔裘美酒团团聚,我独泥鞋破衣走雪沙!一样的世界,天堂地狱这样等差?”这年秋天在杭州养病期间写的《散步栖霞谷》,说的是诗人遇到一个全家“五口忍饥肠”的妇女在井边淘米,向他倾诉说:“米价日日涨,刻刻在恐慌。看看冬将到,如何作下场。言罢频蹙眉,惘怅复彷徨”。《湖山集》所收的诗作,虽然都是诗人前期所写的,也都处处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无畏的革命气节,表现了作者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将领。他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的深刻描绘,他对他们悲惨遭遇所流露的真挚同情,至今读来还令人感动不已。 而在《湖山集》中最动人心魄,撼人肺腑的诗,就是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前所写的五首《绝命诗》(续范亭也重视这五首诗,特地端端正正地抄写入《湖山集》诗稍内,铭记留念)。其中“哭陵”一首,表明他对蒋介石集团背叛孙中山遗教而同室操戈,靦颜事敌的亡国政策的深切痛恨,也表达了徒有爱国的赤诚却不能征战沙场、保国卫民的悲愤的痛楚,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和坚贞不屈的情操。在“剖腹”诗的最后两句:“无畏精神在,身死国犹存”,表明他深信中华民族是热爱自由的伟大民族,自己纵然死了,但是我们伟大的国家不会灭亡,这是对于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严正警告。而“赤膊”诗中的“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和“灭却”诗中的“灭却虚荣气,斩删儿女情”,则是他平生救国救民、大公无私世界观的集中写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唤醒国人,金石之声,字字可见。表明诗人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是一无个人所求的。他所求的只是祖国的独立和自由,愿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它;同时也表明他悲愤至极,深恨蒋介石集团之反对,希图洒尽自己的满腔热血,以此激发志士仁人起来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与残酷的内战政策。尽管当时他还只能是单枪匹马的战斗,他的正义凛然,不畏牺牲的精神,却深深值得我们敬仰。 他在西湖所写的诗中,有一首《国难日有感》特别值得注意。这首总共八十个字的诗,极其精炼地概括了他前半生的战斗经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十分完美: 乡邦不可问,有家若无家。 奔驰三十载,国危空咨嗟。 北守贺兰缺,西征入流沙。 未遂区区志,苍苍鬓已华。 黄金身外物,美女雾中花。 我惟爱宝剑,干将与莫邪。 我亦爱名马,骐骥与骝骅。 剑马求不得,狂歌走天涯。 这首诗是续范亭前半生战斗经历的真实纪录,也是他对自己革命生涯的总结和人格的表露。诗中回顾了“奔驰三十载”的坎坷、艰难,也表达了无限的慨叹。特感痛心的是中华民族还没有站立起来,亿万同胞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中受煎熬,远未达到他那救国的志愿。对那些庸人贪恋的酒色财气,他都毫无兴趣。痴情喜爱的惟有兵器和战马。矢志为人民效命沙场。蒋介石却解除了他的兵权,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军事政治才能。但他毫不气馁,决心“狂歌走天涯”。他将执着地追求真理,还要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用笔墨来捍卫人民的利益,向反动派进行战斗。此后不久,他就怀着火热的不平静的心远走西北,继续奔走呼吁救国了。 继其前期诗作稿本《湖山集》之后,续范亭后期的诗作还有编入《晋西北诗稿》的十一题(据山西新军的同志说,当时在晋西北写的诗稿有十二本之多。究竟有多少篇就无法估计了。可惜战乱时丢失了,目前只存有这一本),《延水集》一百四十篇,《南泥杂咏》二十一首。这些都是晚年的作品,后两部分都是在延安时期写的,这是他一生中诗作丰产的另一个高潮。到了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感情已经和劳动人民融合在一起了,进而理解到人民群众是一切力量的源泉,革命领袖是从人民中生长的。他在这个时期的一些作品,有的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收进《延水集》的这些诗作,已经突破了前期诗作中所存在的思想局限,更加有的放矢,思想上正在从一个党的向路人转化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在这些诗作中,充分看出他在思想上的进步和学习上的努力,对革命事业和革命领袖的热爱。读者从这些作品中,能够体会它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容,流露着多么充沛的生命力。即使几历岁月更番,而墨沈如新,犹具强烈的感染力。 续范亭的诗文扎根于扎实的道德品质和文学修养,并且经过长期的磨练。续范亭经常带在身边,挂在墙上的,有一幅于右任亲笔送他的草书题词:“土积而成阜,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他的道德文章,正是坚持不懈地“积”起来的。在毕生斗争中形成他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在长期磨练中产生他的辛辣雄文,磅礴诗歌。 续范亭的诗,不仅充满了顽强的革命斗争气息,同时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人们对他的诗作给予高度的评价。南汉宸为《续范亭诗文集》写的序文中说:“范亭同志不是一个吟风诵月为艺术而艺术的诗人,也无意将他的诗文作为名山之藏。应该说范亭同志的一生就是说不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本身就是丰富多采的文章。‘言为心声,诗以言志’。范亭同志所遗篇什,的确不在刻意讲究寻章觅句,推敲声韵,而是朴素真实地传达出他为祖国为人民解放事业的一腔忠烈和忧愤。”叶境吾在为《怀安诗社诗选》撰写的《怀安诗社概述》中说:“续老诗质朴而自然,且多变体,似粗而非粗处,似拙而非拙处,乍读之,似不经意之作,乃细玩之。始觉其工耳。如《养病》诗‘气僻千夫易,力擒二竖难’。‘却病如驱敌,胜利须时间’,皆为前人所未道,信为经验之谈。”① 续范亭晚年在延安疗养时,延安“五老”(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都是他的诗友,都很喜爱他的诗。他们相互酬赠唱和的韵事,成为延安诗坛的佳话。林老谢世后出版的《林伯渠同志诗选》中,就有八首题赠续范亭的诗,其中多处赞扬续范亭的诗文。《赠续范亭》诗中写道:“偶凭杯酒耀珠玉,尽有嘉言贻子孙。”意谓续范亭的诗,象似珠圆玉润,光彩耀人,而且文思敏捷,在杯酒联欢中顷刻写出;连同他所写的那些语录、杂感、随笔,都可传给后代。1942年,续范亭曾将《乱谈集》、《聊聊吟》两本诗稿送给林伯渠。林老看后,在《题乱谈集》诗中写道:“寰宇风云不等闲,正规局面本来难。天花如锦谁收抢,什袭珍藏只乱谈。”指出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是不平常的,正规的局面难以实现。称赞续老的诗篇象天花和织锦那样美妙,值得珍惜,要好好保藏起来。《读聊聊集后漫题》写道:“没羽精忱石能开,丹心一点拥春回。隆隆铃声惊曙梦,知是明驼万里来。”颂扬续范亭对革命的忠诚,赞美他的爱国精神;称赞他的诗篇犹若惊醒晓梦的驼铃声,内容包含着转战万里的革命战争经历。吴玉章也很称赞续范亭的诗。在《吴玉章回忆录》中,讲到续范亭1942年在南泥湾写的《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朱总司令亲临训话、吴老归来口述大概、因志之以当庆祝》一诗,曾评论说:“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便是:‘南阳八一新市开,各处军民结队来。’真是开门见山,一下就道出了军民赴会的欢乐心情,读了令人感到痛快。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也写得很好:‘会罢归来迎晚照,山头犹卧白云堆。’多么潇洒的气派,多么深厚的韵味!但不知怎么,我觉得这两句诗里面,似乎把他的无限遗憾之情也包括进去了,不及开头两句那样明快。”和续范亭同在延安疗养的关向应,也很喜爱续范亭的诗,经常向他索要新作,续范亭每月有新诗,就亲笔抄送。关向应每次收到后,就高兴地请人贴在病房的墙上,整天可以看到,有一次,关向应对人谈到续范亭的时候说:“读了他的文章和诗,恰如看到他这个人。一个对于人民如果没有深厚的感情,什么事情也做不出来的。续老所以对反动势力这样痛恨,正是因为他对人民有极深厚的感情。” 黄树则在《云水襟怀,松柏气节——向青年朋友介绍续范亭的诗》中说:“谈到他的诗的风格,我们不妨用四句话来加以说明:“第一是热情洋溢。续范亭同志热爱人民,热爱革命,他不能抑制地用他的诗唱出了他的热火一样的革命热情。他的诗,是有血、有肉、有强烈的生命力的诗,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第二是痛快淋漓。他的诗,明朗,有力,透彻,毫无含糊之处。他的诗有如战鼓,使同志们听了振奋,使敌人听了丧胆。他的诗有如钢刀,任何肮脏腐朽的东西,在他的利刃之下,都将化为烂泥。他的诗有如波涛,那些鼠狼之辈,在它的冲击之下,无法逃脱。这个痛快淋漓的特点,在他的那些战斗的散文里面,表现得同样明显。 “第三是流畅自然。续范亭同志总是寻找最常用的字句,来表达他的诗意,所以读起来流畅自然。做诗,他是主张通俗化的。他甚至用打油诗来比拟自己的诗。当然,这是从通俗见解这一点来做的比拟;其实续范亭同志的诗的风格之高,是远非张打油的诗作能比拟的。如果把续范亭同志的有些诗称作‘打油诗’,只能说是新的打油诗,革命的打油诗,完全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打油诗。 “第四是富有风趣。续范亭同志的诗。语言生动,构思巧妙,用意深刻,有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感。读了他的诗,好象听到了他的爽朗的笑声。随后,这种爽朗的笑声把我们引入长久的深思。……”② ①《怀安待社诗选》(陕西人民山版社,一九八〇年版),第二九八页。 ②黄树则:《春晖寸草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一三〇——一三一页。 |
|
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穆欣著.—太原: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