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九、携新婚夫人游欧美 |
周溯源等 |
|
|
1945年6月,昆明的天气十分宜人,卫立煌不去陆军司令部上班,正在不声不响地筹办一件喜事。他的袍泽和朋友们闻讯都赶来祝贺他。原来他在中年丧偶六年之后,又获佳侣,准备结婚了。新婚夫人是从美国归来的韩权华女士。 这桩婚姻的形成是值得一提的。卫立煌1941年春节前后到重庆时,有人给他提亲,介绍孔家小姐给他续弦,他推辞说已经有人了,在外国。过了几年他真正感到需要续弦时,寻找别人家的姑娘将会触怒孔府,只好假话真做,当真从海外找一个。就请高级参谋邵光明代他留心。邵光明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有许多海外关系,其太太王亚全,也是留美学生。她听说邵光明受卫之托,就想到美国檀香山有个名门闺秀韩权华,颇为合适。 韩权华出自天津名门。祖上在天津开设天成号商行,经营近海运输。曾祖父和祖父均是京官,职位不高。父亲韩渤鹏,为候补道,民国初年在北京政府国务院任谘议之职。韩权华1933年来到美国,在离华盛顿不远的一家音乐学院学习,专攻音乐史。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开始,中国政府对于留学生的官费供给停止,韩权华遂在檀香山一所由赵元任创办的华侨学校当教员。韩权华对卫立煌的名字一无所知,她只记得她出国留学的那一年,在天津塘沽和日本人签订《何梅协定》有个何应钦是国民党重要军官。什么陈诚、卫立煌,她也许在报上见过,全无印象。现经王亚全介绍,得知卫是一个抗日英雄,并且是有民主思想的将领。在卫立煌写来的信上,每张纸上几十个核桃大小的字中,感情颇真挚,直接了当地说:“希望你回来帮助我。”很尊重她,她也就同意了。当时她因与学校订有合同,不能马上启程回国;后来发生珍珠港事件,日美宣战,想回也回不来了。她只好写信告诉卫立煌,别等她了。但是卫还是执意等待她归来,一直等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前夕。 由于卫立煌当远征军司令长官,和美国军官们搞得很熟,远征军结束之后,美国朋友们便要帮助他把韩权华送回中国。1945年4月,美军在冲绳岛登陆,日军本土受到威胁,美国在太平洋上获得了完全的制空权,美国军用运输机也有空闲的位子,又安全,就把韩权华带到昆明。 6月16日上午,昆明市金碧路的一座教堂前,停了许多辆吉普车,教堂内济济一堂,且军人最多,个个都是军装整洁,喜气洋洋。过了一会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也来了,他是来为卫立煌作证婚人的,这是军中的礼节。不一会儿,云南省地方长官龙云也来了。他作为卫的兄长,来作主婚人的。9时半,卫立煌和韩权华同车来到教堂。卫身穿军装,只佩戴一枚象征他抗日有功的青天白日勋章。韩权华女士身着中装旗袍,没有珠光宝翠的装饰,表现出她那书香世家的风采。婚礼只用了20分钟。礼成后,大家鼓掌相送。卫夫妇登车去昆明远郊的安宁温泉,那是卢汉借给他们的幽雅别墅。在此静度他们的新婚佳日。 他们婚后的两个月,即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举国欢腾。苦难的八年抗战结束了,这个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代价换来的,是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它一扫百年来各届政府丧权辱国之耻。经历过抗战艰辛的卫立煌,此时心情的激动是不言而喻的。此间,卫立煌虽然不愿与何应钦共事,深居简出,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丝毫未减,注意听收音机,研读报纸,与朋友们探讨问题。 1946年春,蒋介石来电,要卫立煌到重庆开会,参加讨论怎样尽快围攻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卫采取沉默的态度,在非发言不可时,他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此时抗战刚结束,应重整国家,不可错过北伐以来全力建国的大好机会,对于八路军改编问题,可以用政治谈判解决。陈诚等人乘机大叫大嚷,讽刺卫现在有了名,有了家室,竟把党国的利益置于次要地位。陈诚在他的吹鼓手们一阵开台锣打完之后,先发表一通言论,冗长无味,结论是三个月内消灭共军。在其党羽的掌声和叫好声中,他得意洋洋,好像真的已取得了胜利。卫很不高兴地回到住所,从此不愿再去参加这类会议了。 韩权华原来是在昆明照顾家庭,后来,孩子们都进了中学,家内事务简单一些;加上卫丧偶多年,尽人皆知,新续伴侣,朋友们都想在重庆见见她。因此,卫把韩接到了重庆。韩过去只生活在家庭中、学校里,关系并不复杂,现在突然以夫人的身份进入一个交混着政治、军事以及各种斗争的复杂场合,还要替卫分担重担,一时还真有点力不从心。 1946年春,卫与韩及部分家庭成员,回到了离别8年的南京。到南京后,卫闭门少出。这年6月,蒋介石逐步发动内战。9月,在一次午餐会上,蒋介石对他说,准备派他去美国考察军事。 蒋的想法是,卫立煌作远征军司令这一段功绩不可抹煞,没有适当的官职给卫,拨几个外汇让他出国玩玩,也是一种酬劳。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估计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定要爆发,在美苏两方的实力比较之下,美国获胜的可能性大。蒋介石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美国身上,故意让卫去看看美国国力多么雄厚,原子弹及其他军事科学多么厉害,使他从思想上自然地转到美国的一边来,消除抗战期间八路军对他的影响。美国人把他作为马歇尔的客人迎接,是奖励中国远征军配合美国作战有功,中国军人当中确实有能打仗的,按照美苏必战的前途来说,拉拢这些能打的军人,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对于卫立煌来说,他过去没有出过国,这次出国考察学习,又可暂离国内,避开内战,真是求之不得。动身前夕,卫和韩一起去探望马歇尔将军。马歇尔听说他要到美国考察,表示欢迎,并亲笔写了一张参观路线图作为卫访问的重点。卫到美国后,便把这张图交美国接待局参考。马歇尔还说,卫那次在远征军的一仗是世界大战的一环,中美两军在战场上几度并肩作战,是美国的直接盟军。并表示,只要他回到美国,一定要在自己家中接待卫氏夫妇。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规定陪同卫出国访问的人员共三人,夫人韩权华之外,一个秘书,一个参谋。秘书可以自己聘请,他们请了韩的一位亲戚叫钟安民的。参谋是军委会派遣来的娄参谋。韩权华试了一试娄的英文,认为不好,拒绝了。这一拒绝导致他们的出国护照也被军委会搁置下来,多日不见发下。后来卫立煌只好将就要娄参谋,出国护照也马上发下来了。娄参谋是一个军统特务,负责监视卫立煌。 1946年11月,卫立煌登程出国了。首途日本时,卫接受盟军的邀请,列席旁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东条英机等重大战犯,都在被告席中。当时的日本,一片萧条,人民缺衣少粮,战败后的那种悲惨景象,触目皆是。 卫在美国考察时,是从西到东,横跨美国大陆。因他抗日的声誉,尤其是远征军时与美军并肩作战的经历,当年在中国待过的许多美国军人,闻讯后都赶到他考察的地点和他相会,请他吃饭,互赠照片。他所受到的接待礼遇,甚为隆重。陆军部还特地安排他参观了军事设施和军事院校。他详细地看了西点军官学校、航空学院,还在这两处住过。最后又参观了地洞里的核武器试验场,这些对于外国人保密的设备,却允许卫立煌细心观看。卫立煌 还看了美国的重工业设施,他认为中国要改变面貌,增强国力,搞好经济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他在美国考察,十分认真,写了近百万字的考察记录,拍摄了千余张照片。 韩权华这次陪卫去美,是旧地重游。她本人在美的故旧亲友很多,所到之外都是十分热闹。韩权华熟悉西方社会,帮助卫做了不少工作。 1947年夏,卫仍在美国时,他的许多友好,建议他乘此机会再去欧洲各国考察一番,以远远地避开内战。他向蒋介石请求延期返国,得到同意后,他又参观了英国、法国、西德、瑞士、荷兰、比利时。他偏重考察这些国家的重工业情况,又拍摄照片千余张,做了约200万字的笔记。 卫在欧洲各国,一再被邀请参观各国历史上有名战役的旧址,并由主持人向他介绍当时各战役的经过和得失。欧洲各国在战后都是百孔千疮,满目废墟瓦砾,尤以西德最为凄惨。许多人都住在地窖中,几家同住在一起,中间只拉一条白布为界。英国被损害得也很严重,到处是败瓦颓垣,可以看到德国人狂轰滥炸的痕迹,英国人正辛苦地重整家园。卫立煌一行到达巴黎后,住在中国驻法使馆为他预定的大旅馆里。那个旅馆十分豪华,娄参谋到了这个花花世界,早把监视卫的任务抛到九霄云外,自己瞎跑,寻找私娼,大开洋荤。卫在法国参观时,毫不避忌法国的进步势力,并与他们作了深刻而有远见的谈话,建立了友谊。 卫此次参观虽然主要是军事方面,但对各国的经济建设兴趣也非常浓厚。欧洲大陆上,瑞士始终没有被卷入战争,因此国民收入非常高。他对一个小国,能夹在列强之中,保持中立,作了仔细的研究,收集了几十万字有关瑞士保持中立的资料。当时瑞士已有200年没有卷入过战争,他发现瑞士之所以能够保持中立,并不全靠搞平衡外交,而是依靠本国的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有高度智慧的人民。 |
|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周溯源等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