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十一、密逃香港 |
周溯源等 |
|
|
卫立煌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以后,就被扔在一旁,孤独地住在北平东城汪芝麻胡同孙连仲公馆,门前冷落车马稀,似乎被人忘记了,只有华北“剿共”总司令傅作义常与晤谈,问长问短。卫立煌对傅作义讲述他失败的教训,讲述解放军的实力,这对傅作义的思想转变多少起了些影响作用。 1948年12月中旬,蒋介石飞往徐州部署保卫南京外围的战役去了,在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军政官员人人自危,害怕东北的解放军即将入关,谁也顾不上去注意卫立煌了。他就乘着这个混乱的机会,包了一架美国民航飞机前往广州,打算寄居香港。当他下榻于广州的爱群酒店后,被特务发现,接回南京,软禁于南京卫立煌家中。卫刚一到家,门外就布置了一批宪兵,严加把守。随后,宪兵司令张镇前来宣布蒋介石的面谕:“你现在是听候查办的人,在未见到总统以前,不许出门,不要接见客人,不许通信、通电话。”自此,卫立煌失去了自由,电话线被掐断,卫宅和外界完全隔绝。也就从这时起,卫对蒋的认识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刀斩断了30余年的丝丝缕缕,反而感到一阵轻松,恍如大梦初醒。 蒋介石所以幽禁卫立煌,中心是一个丢失东北数省责任由谁来负的问题。国民党军队如此惨败,是蒋家王朝形将崩溃的一个明显朕兆。南京的一些达官贵人悲哀至极,拼命鼓噪:“杀卫立煌以挽士气!”“杀一儆百,为丧师失地者戒!”这一阵叫嚣很凶,看样子,蒋确实想枪毙他所不喜欢的卫立煌,发泄自己打败仗的怨怒,要把东北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卫的身上,让他当一个替罪羊。但是蒋手下也有人看到:卫立煌杀不得。如果作战失利就落这样一个下场,现在整个形势被动,还有谁敢带兵打仗?卫跟蒋30年,出生入死,立过不少汗马功劳,国民党全部军队有1/3受过他的指挥,很多军官都和他熟识有交情,现在杀卫将要引起很多人离心离德,没有好处。蒋觉得这种意见也有道理,只好暂不杀卫,先让他背着黑锅,以后再说。 有资格自由进入卫立煌家中不受阻碍的只有一个参谋总长顾祝同。顾祝同来了之后,只是叫卫快作准备,到台湾去。这时淮海战役已近结束,蒋介石几个精锐兵团相继被歼灭,最后一点本钱快要输完了,南京高级官员纷纷收拾黄金美钞和细软之物,飞往台湾。凡是不打算逃往台湾的大官都被认为想投降共产党,特务们要进行暗杀,一个不留。顾祝同自己家里东西已经搬完,他现在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并以老朋友的身份,来劝说卫立煌快走。卫听了这话,不置可否,只是带他进入卧室先去看看卫夫人。 这正是韩权华休克躺倒的第三天,三天没有吃什么,奄奄一息,正在抢救。从她极度衰弱的病容,可以看出她的病情很严重,卫说:“这样的病人能够走吗?我看她是活不了了。”顾祝同说:“横直是不行了,那就让她留在这里,你自己走吧。”卫说:“我不能那么没有情义,总希望抢救过来,带她一起走。要是真正不行了,我也要给她办了后事再走。”顾祝同没说什么就走了。 1948年12月15日,新华社公布了43名国民党战争罪犯名单,卫的名字列在第13位。这下倒帮了卫的大忙,使指责他最重罪名的“通敌”不能自圆其说。特务的监视因此有些松动。淮海战役以后,蒋介石所倚靠的精锐部队全部完蛋。在这种情形下,全盘战争的胜负已成定局。蒋见大势已去,没法挽回,只好改变策略,于1月21日宣告下野,退居奉化,让李宗仁出来当代总统,高唱和谈,企图用这种办法拖延时日。 李宗仁登台总得唱几曲新鲜戏文,他宣称要采取几项进步措施,一新耳目,改变国人对于国民党的不良印象。其中比较迎合群众心理而又较易做到的是释放政治犯。但蒋介石并不让他这样做。李宗仁释放不了政治犯,却利用他的有限权力下令撤走了卫立煌住宅外边的一排宪兵。接着,他向卫打去电话:“俊如兄,委屈你了!我已下手令恢复你的自由。”卫连忙道谢,表示对代总统的感激。此时卫家门外的宪兵已经撤走了,樊笼拆除了一半;但是大门以内的特务没有走,仍然在执行监视任务。卫请求见李一面。一会儿,卫被接到李代总统的官邸畅谈了一夜。10年以后,李宗仁在撰写《李宗仁回忆录》一书中记有此事。同时议及国民党在东北战败的经过和原因。书中写道: 东北在大势已去之后原不应死守,而蒋先生一意孤行,下令死守到底,实犯兵家大忌。最后锦州之战,如蒋先生从卫立煌之议,不胡乱越级指挥,则国军在关外精锐不致丧失殆尽,华北亦不致随之覆没,则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或可再苟延若干时日。蒋先生不痛定思痛,深自反省,反将全部战败责任委诸卫立煌一人。立煌不但被拘禁,几遭枪决。直至蒋先生下野后,我才下令将卫立煌释放。卫氏感激涕零,特来向我拜谢,一夕长谈,我才明白东北最后战败的情况,原来如此! 卫立煌和李宗仁畅谈之后回家,看见在他家中的特务还在那里坚守岗位,但气势不如从前了。一天特务拆阅了卫立煌的一封寄自江北扬州高旻的信,高叫:“有人请卫总司令去当和尚哩!”之后叫女仆送给卫。卫心中明白,这是江北的朋友借当和尚名义劝他去解放区。这时长江以北完全都在解放军的控制之下,渡江就到了解放区。但是这时沿江戒严,两岸之间不见舟楫,渡江是不可能的,他只有望江兴叹。卫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以逃走为上策。于是,他与韩权华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吸取上次出走广州的教训,等待时机。 除夕这一天,监视卫宅的特务寂寞无聊,卫让副官连吓带哄,打发他们回家过年去了。卫身着大棉袍,头戴瓜皮帽,一撮留了30年的胡须也剃掉了,鼻梁上还架了一副眼镜,太阳穴上贴了两块头痛膏药,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于凌晨4时,带了几个随从,乘车直奔上海。到了阴历初三的早晨,卫家的汽车再一次驶往上海,卫夫人韩权华也告别了南京城。一周后,他们登上了英国轮船,安全抵达香港,从罗网中飞了出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开国大典的消息迅速传到香港,卫立煌心情十分激动。广播听了又听,报纸看了又看,政治纲领都符合人民的要求,人才尽皆一时的俊杰,想起11年前到延安和毛主席见面,想起多次和朱总司令促膝长谈,想到共产党的道理久已为他所折服,想到他身经晚清、北洋军阀、蒋介石统治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追随孙中山先生起,就一直盼望着能有一个独立强大的中国跻于世界之林,不受外人凌辱。现在,他终于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了!欣喜之余,他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新中国要缉拿归案的“战争罪犯”,他给毛泽东主席发电报,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敬贺。电报经香港的中共组织发出,电报原文如下: 北京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申贺忱。 卫立煌十月江(三日)电 电文中表达了他对新中国的向往之情。他相信他总有一天要回到祖国大陆的。 |
|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周溯源等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