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卫立煌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十二、周恩来希望他返回北京
周溯源等
    
  卫立煌窝居在香港数年,小心谨慎,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看看书报杂志,除会见几个熟悉的老朋友外,与外界绝少往来。因为蒋介石遣派在香港的特务,一直对他盯梢、监视。
  蒋介石部下的将领,尤其是嫡系的将领们,大多数都跟随他逃到台湾,唯有卫这样一个高级将领不去台湾,使蒋非常不快,两次派吴忠信作说客到香港,企图把卫连哄带骗,引诱到台湾,以免卫返回大陆公开反蒋。吴是卫的老乡长,他们之间有数十年的交谊,吴又以善说闻名,但均未劝成。卫还当着吴忠信的面,历数30年来,蒋介石怎么一步一步走下坡,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吴被卫说得无从置喙,只好辞别而去。其间,又有卫的旧部如郭寄峤、赵家骧等奉命到卫家来,劝卫到台湾或到任何外国均可,台湾当局均可协助成行,均被卫立煌谢绝。
  1955年春,周恩来总理写信给卫立煌,希望他返回北京。卫十分高兴,与夫人选择了一条稳妥的行动路线,即从香港坐船到澳门,再由澳门坐汽车到广州。行前对任何人保密。卫立煌息影香港5年,行吟海滨,眷怀祖国,不胜寂寞。今日由香港乘船,踏上归国的航程,重见南海上的波涛,珠江外的风云,都觉得另有一番神采。回想他自己早年第一次乘船由上海到广州,离今天正好整整40个年头。这40年中,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骑在老百姓头上的新旧军阀一扫而光,而他自己这40年也历尽曲折。这一回再到广州参加革命,真是百感交集。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来到广州,这是他新生的日子。
  卫氏夫妇到达广州后,中共中央华南局副书记林李明同志和统战部饶彰风部长代表中央前来欢迎并致欢迎词。卫立煌发电报到北京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副主席致敬,报告他已经回来了,同时将预先准备好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新华社发表。在广州稍事休息,就接到毛主席来电,电报写道:
  卫俊如先生:
  三月十六日电报收到。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早日来京,藉园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毛泽东 三月十七日
  3月17日,新华社发表了卫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此文是卫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文件。他在文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蒋介石“背信弃义,陷害部属”的罪行,奉劝台湾袍泽朋友要及早警惕;指出蒋介石“在外交上俯仰随人,厚颜谄媚;在政治上视国如家,排除异己;在经济上将国家命脉置于四大家族之手;人事上嫉贤忌能,非亲莫用”。最后说:“遥念在台湾数十年共患难的袍泽们、朋友们还在蒋介石魔掌之下,不忍坐视诸位随蒋沉沦毁灭,故特掬诚坦告,深望诸位及早醒悟,对于有功于解放台湾者,在有形无形中,各自乘机量力而为,则台湾解放之日,祖国及国人必不有负于诸位。”
  卫到北京后,即受到周总理的接见,陈毅还特地解释了宣布战犯名单时为什么把他也列入其中的缘故。
  卫立煌回国后,党和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先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务委员,讨论国家军政建设问题,到南北各地视察访问。受到信任和重视,他心情舒畅,热情极高。值得卫立煌自豪的是,1955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时,指出:“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议论社会上有热爱和谩骂共产党两类不同人物时,把卫立煌作为正面例子提出来的。1957年4月16日,周总理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酒会,欢迎来我国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卫出席了酒会,并与伏罗希洛夫讲了话。伏罗希洛夫答道:“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就是无敌的。”周总理说:“国共两党过去合作了两次。”毛主席接着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宴会以后,卫立煌受到许多友人的称羡,记者也趋前探问卫对毛主席说“国共第三次合作”一语时的心情。卫答道:他坚信祖国统一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祖国大陆与台湾虽然隔着海峡,但隔不住人们的思想,人们的觉悟也决不会因隔着海峡而停滞不变。历史是公正的,总是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多大的误会都能得到谅解和消除。
  卫立煌于1958年5月开始生病,起初是咽道神经麻痹,咽不下东西。后来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突转心肌梗塞,住入医院。他身上还有一个脑震荡的病症,起于抗战时期。当时日本飞机轰炸洛阳,他所骑的马受惊,把他摔伤。此外,他还长期患糖尿病。在他住院期间,周总理和朱德委员长都一再到医院里去探望他。到了卫立煌病情沉重,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周总理握着他的手鼓励他同疾病作斗争,卫的神志还是清楚的,感动得热泪盈眶。
  1959年冬季北京来过几次寒流,卫的几种老病未见减轻,又患了肺炎,医治无效,于1960年1月17日零时40分逝世,终年64岁。1月20日,周恩来总理中止了在上海的出差,特地赶回来主持卫的追悼大会。追悼大会在北京中山公园内中山堂举行。卫的灵前,摆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陈云、邓小平等送的花圈。参加追悼会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李维汉、陈叔通;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习仲勋;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傅作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刘文辉、蒋光鼐。加上首都各界代表,共近千人。主持人周恩来向卫立煌的灵位献花圈后,张治中致悼词。张在数千言的悼词中回顾了卫立煌一生的历史。最后,他说:“卫立煌同志青年时期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队伍,可谓善始;中间走了一段漫长黑暗的反动道路;最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和祖国的建设事业,从而得到了善终。总的说来,卫立煌同志不愧为一个爱国军人”,他的爱国行动是值得称道的。
  追悼大会结束后,在哀乐声中起灵,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安灵仪式。卫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公墓大厦的中央,紧挨着林伯渠、陈赓、黄敬、李克农等人的灵位。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周溯源等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