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 陈嘉庚 > 全文图书 > 陈嘉庚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三章 参加开国盛典与畅游南北
陈碧笙,杨国桢
    一
  在人民解放战争日益接近全国胜利声中,陈嘉庚于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接得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来电,约其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他立即复电说:“革命大功将告完成,曷胜兴奋,严寒后决回国敬贺”,对于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则表示“于政治为门外汉,国语又不通,冒名尸位,殊非素志”①,微露婉辞之意。五月五日,陈嘉庚偕庄明理、张殊明乘“加太基”号邮船离开新加坡回国,行前将,《南侨日报》和侨团工作交托王源兴,嘱咐说:“凡事只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依归,个人成败应在所不计。”并指示《南侨日报》:“本报宁可关门,不能改变一贯立场。”同月二十八日,由香港乘“振盛”号轮北上。他自述此行目的有三:第一、东北是祖国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国民党接管后,所有工厂设备多被“盗窃废弃,不事生产,已历三年,败走时又多破坏”,到底情况如何,关系祖国经济恢复前途,必须亲往一看。第二,中外报纸常有中共只能治农村、不能治城市的论调,他尽管不相信,但一想祖国领土辽阔,“除旧布新”,需要大量良好的干部,“求其尽宜,颇不易易,急欲加以考察”。第三,近二十年来新加坡公共卫生大有进步,死亡率不断下降,我国同胞素来不讲卫生,死亡率一定很高,他准备将《住屋与卫生》一书摘成三千字左右的短文,在国内各报广告栏刊登,以广宣传。
  六月三日,陈嘉庚一行到达大沽口。三日上午到达天津,他上岸时看见检查人员工作很认真,态度却很和蔼,连一根烟一杯茶都不肯接受,工人装卸货物,小心搬动,很少发生碰坏或被窃的行为,这些都与国民党时代大不相同,心中感到很大的欣慰。
  四日,乘专车到达北京,到站迎接者有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李维汉、李济深、沈钧儒等人。七日由周恩来陪同,前往西山见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也在座,谈论中外局势,半夜始归。十一日,朱德总司令约请午饭。十三日,出席北京市各界欢迎会,会议由叶剑英主持,陈嘉庚在会上报告日车侵入至败退期中的南洋各地情况。十三日晚,出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他发言说:“由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全中国大部份土地已得到解放,海外华侨无不同声欢庆。……中国共产党虚怀若谷,广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来共商建国大计,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实在无限钦佩。这次祖国大革命的胜利,对全世界极有影响,对海外华侨也有很大影响。不久全国解放,民主政府成立,华侨在海外地位也可提高,对祖国的愿望快实现了,海外华侨听到新政协筹备会成立的消息,一定非常高兴。本人相信联合政府成立之后,海外华侨绝大多数都会拥护民主联合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②
  在北京的几天游览中,陈嘉庚感想很多。他认为北京商业虽很发达,但大部份都是供封建官僚消费用的,今后应该“在人民政府的改造下,有计划地稳步地由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许多宫殿亭阁园坛寺庙以及著名历史古迹等封建时代帝王赏玩的地方,也都是“用民脂民膏筑成的,现在由人民自己接收过来了,今后也将由人民自己使用它”。除了几条干路外,马路都很狭窄,横街小巷几乎不能通行汽车,现在北京已定为人民政府的首都,相信若干年后,能够“变成一个现代化人民的大首都”。
  六月下旬,响往已久的东北之游开始了。六月二十二日,陈嘉庚由庄明理陪同乘火车离开北京,途经天津、山海关,于廿六日上午八时到达沈阳,在这里参观游览了一星期。在参观中国医科大学时,对该校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除在课室内由教师授课外,还在课室外组织三人的钻研小组和十二人的学习小组,由学生自己互相启发提高,陈嘉庚认为这会“自动的提高他们的互助精神,克服自私的偏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参观沈阳监狱时,看到监狱建筑很好,地方清洁,空气充足,犯人吃的伙食和管狱员、警察完全一样,个个体格健壮,精神饱满,看不出是身在囹圄的人,感到十分满意。特别是组织犯人识字、学文化,参加各种生产和文体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改造自己,不少人因而提早出狱,陈嘉庚对此印象极深。有一天中午,看见二十余个犯人在外面种田收工后提着锄头回狱,没有任何警察在旁监视,尤其惊奇不已。七月三日,参观煤都抚顺,看见一天可产一万多吨的龙凤井,由于国民党政府光知道取煤而完全不管井内的准备工作,以致许多地方崩塌、涨水,还需要几个月才能恢复原来产量。五月,参观本溪湖的广园厂,原来规模很大,设备也都是新式的,可是国民党时代把许多“可以移动的东西盗取饱私”,现在极力修复,一九五〇年才能开工。本溪湖老厂日本投降时还在生产,国民党接收时将厂封闭,炼半成的铁就凝缔在炉内,三年多不见开工,解放后大力抢修。已先修好一个炉,陈嘉康等到达时恰好看到这个炉试炉出铁,“觉得非常兴奋,深幸来得其时”。
  七月九日,乘火车到达哈尔滨,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馆址是过去日本的特务机关,也是国民党监禁政治犯的秘密监狱,成千上万烈士的鲜血就洒在那块土地上。陈嘉庚看到东北抗日游击战士的武装全身像,看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杨靖宇烈士和许多烈士的遗像、遗物,“感到无限的悲切,万分的感动”,留下题词说:“为保卫和平而抗战,精神不死;为打倒独裁而牺牲,千古流芳!”
  七月十三日,到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十四日,访问松花江边的一个农村——新江村。经过土地改革以后,村里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耕地,而且所收获的都是自己的,不象以前惨受官僚和地主的剥削”,“人民已经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了”。
  十五日下午,到达内蒙古自治政府所在地呼兰浩特。十六日游览成吉思汗庙。在短短几天中,看到过去大民族欺负小民族的现象已经消灭,汉蒙两族人民之间出现了团结互助的良好气氛,陈嘉庚非常高兴。
  十七日下午,到达长春,这是过去伪满的帝都,日本于大战末期曾计划迁都于此,城市规划的规模很大。可是,经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劫收以及围城期中的抢、偷、拆、卖,所有木料都已一无所存。东北电影制片厂的设备。在国内算是最完全的,尽管也遭到劫收和破坏,但解放后已经很快恢复,并摄制了好几部影片。东北大学学生有三千三百多人,分为三个学院,文理并重,学生在假期内都要下乡下厂劳动,教农民读书识字,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一致,学与用相结合。
  廿二日到达吉林,参观几家工厂,造纸厂的规摸很大,亚麻厂生产麻布质料很好,也很美观。小丰满的发电能力达七十多万瓩。陈嘉庚由安东渡鸭绿江到达朝鲜的新义州,参观历史博物馆,馆中陈列有很多中国古代名人书画。朝鲜人员在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后,仅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已经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八月一日到达辽阳,参观钢都鞍山。新建马路很宽阔,林荫夹道,建有不少高楼大厦,过去只有日本人才有权利居住,现在日本人走了,共产党来了,工人们一向住破漏屋子的也能住入楼房子。
  三日晚到达大连。马路宽阔清洁,行人很少,原来,全市三十多万人口,没有一个失业,大家都忙于工作,只在早午晚上下班时间里,电车和候车站才挤满了人,这“使人们钦服和兴奋”。大连的扫盲工作做得很成功,经过解放后几年的教育改造,“现在乞丐、娼妓、舞娘、赌徒、扒手、小偷,差不多都没有了,街边也没有小贩,没有擦皮鞋的小孩子”。“大连已经做到人人有工作、有饭吃、有屋住、有衣穿、有书读了”。
  大连有许多大工厂,如造船厂、机修厂、玻璃厂等。在日本占领时期,中国人“只有一辈子当工人”,稍为重要的技术部门都不准走近,现在厂中很多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都是从工人中培养、评选出来的。大连码头的机械化设备,过去也是日本人管理,现在已经由中国人自己管理了。
  七日,乘汽车到达旅顺,街道清洁,秩序井然,没有闲散游民和小贩。旅大地区所以能保持这样完整,并有许多新的建设,是因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没有进入劫收的机会。“这是旅大最大的幸运。”把旅大的完整和其他经过劫收后的城市相比较,“那是一个很强烈的对照,更容易看出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穷凶极恶的面目”。
  二
  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和深入考察之后,陈嘉庚于八月三十日下午精神焕发、信心百倍地回到了北京。想不到就在离开的几十天中,北京市的面貌已经起了明显的变化。大前门外的嚣杂的摊贩都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天安门广场上堆积如山的垃圾也清除得干干净净,“成了一个可供三十万人集会的平坦的人民大广场”。整个北京充满着生气勃勃的兴旺气象。
  从九月一日到十七日,陈嘉庚全力投入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作为华侨小组的召集人,他每天从上午八时起就要开会,有时直开到一二时,第二天早上还要继续开。二十一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了,出席代表六百三十人,毛泽东主席在会上庄严地宣告:“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全场情绪激昂,掌声持续好几分钟,陈嘉庚深为感动,第一次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大会发言中,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的名义致词,热烈拥护大会通过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他强调指出,通过这三个议案的实行,我国将会做到:第一,由于在人民政协中,海外华侨有充分的代表权和发言权,“这使到我们华侨在祖国政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了”;第二,由于依据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一定能够使新中国政府成为代表与保护华侨和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第三,由于提出便利侨汇,强调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和“尽力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等政策,“一定会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因而也大大改善华侨在海外的地位”;所以他代表海外华侨民主人士以及爱国侨胞,对于这三个草案“愿无保留予以接受”,并“努力促其实现”③。
  在京及会议期间,陈嘉庚与傅作义将军常有接触。有一次看见傅将军在大会上慷慨陈辞,自言过去拥护蒋介石,罪列战犯,及北京受围,始猛省前非,今后应该加强服务以补过。陈听后深为感动,因发表感想说:“古语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傅先生坦直认过,义勇高风,无任敬佩!人民政府维新方始,似万里长征第一步,前国民党人误入迷途者尚多,当学习傅先生之智勇,庶有无限前途也!”
  九月三十日,陈嘉庚被选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嘉庚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在这开国盛典中,整个北京城沉醉在胜利的狂欢中。陈嘉庚从天安门城楼上向下眺望,只见大广场的墙壁是红色的,游行队伍所执的国旗和星灯也都是红色的,人山人海,红艳艳的是一望无边的红海洋。他发表感想说:中国人民喜爱红色,“结婚寿庆要穿红衣、贴红联、结红彩;过新年要给红包,生孩儿吃红蛋”,今天“欣逢几千年来空前的大喜事”,“自然要把人民的首都变成一个红艳艳的红色首都了”。
  二日,陈嘉庚在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成立典礼上发表演说,大意说:“本世纪以来,帝国主义者利用科学上种种杀人的武器,如各种大炮,战车,战舰、飞机、炸弹。发动世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垄断资本家又想发战争财,野心愈炽,竟欲奴役全世界人民,独占全世界之物资。在中国,美帝国主义者以军火金钱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致使我国人命财产损失惨重,为历来所未有。他们还在扶助日本帝国主义者,企图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可是,现在全世界人民已经觉悟了,不要再为帝国主义的利润而牺牲了。我相信只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美帝国主义者挑拨战争的阴谋,一定会被粉碎的。”④
  十月三十日,离北京乘津浦线火车南下,当晚十一时半到达济南。次日,游览市区及名胜。看见一个名为广智院的博物馆,除了陈列文物书画和动物标本以外,还有许多卫生、住屋、造林、水利种种实物和好坏的对照,如旧街道与现代化马路,卫生的衣食住与不卫生的衣食住的对照等,都用模型表现出来。陈嘉庚认为这种教育意义很大,希望各地能多成立这样的博物馆。对济南华兴造纸厂虽然原料缺乏,成本较高,但在新政府发展民族工业限制洋纸进口政策的保护下,仍有发展前途。陈回忆起过去蒋政府“对本国民族工业不但未予保护,反而加以破坏,让帝国主义实行经济侵略”,仍觉愤愤不平。
  十一月二月下午到达徐州。从抗战到解放,这个城市“在炮火下度过了十余年,处处可以看到战争的痕迹”。四日清晨到达河南省会开封,街道虽不宽阔,却很整齐。据吴芝圃主席介绍,河南土匪已肃清,强盗小偷亦近于消灭,现在商人旅客可以自由带款携货在各地行走,不怕抢劫,乡村夜不闭户。陈嘉庚听后颇为欣慰,认为这是“解放区的好现象”。
  七日上午,乘吉普车沿黄河南岸前进,饱览黄河景色。中午经过花园口,陈嘉庚想起这就是抗战初国民党军决河的地方,“当时因此受难的达十八县,死亡及无家可归者百余万人”,不禁心有余痛。下午到达郑州,晚九时改乘京汉线火车南下,因为修路关系,在路上耽搁了四天。十二日上午才到达汉口,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星期,参观武汉三镇和大冶的华中钢铁公司。该公司本来是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日本投降后还留有铁砂三十万吨,国民党政府曾计划建设一个日产三十吨的炼铁炉,可是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还没有建成,现在已由人民政府积极建设完成,不久就可以开炉出铁了。
  在汉口期间,得悉国民党飞机连日滥炸厦门集美学校,死伤数十人,陈嘉庚万分愤慨,特发表书面谈话加以谴责。
  十九日晚乘粤汉线火车继续南下,二十日清晨到达长沙,这是陈嘉庚一九四〇年回国慰劳时旧游之地,当时是到处残瓦颓垣,一片荒凉的悲惨景象,今天却是朝气蓬勃,有无限美好的前途。陈嘉庚感慨万千地说:“虽然地方是旧的,人物也有些是旧的,但是它的精神却是新的!”
  在工商界座谈会上,陈嘉庚听了许多真实的意见。有一位经营运输行的工商业者在陈述过去备受反动政府种种摧残,解放后得到人民政府多方面帮助之后说:“我得了这样的帮助,等于在死亡线上被救出来,因此我们喊出拥护共产党,喊出毛主席万岁,这都不是口号,而是百分百的从心内呼喊出来的。”其他如火柴厂、织布厂的经理和商店的东家也都“异口同声的赞扬人民政府的保护工商业政策”。陈嘉庚认为“他们都是由心坎里露出感谢解放军、感谢毛主席的真情”。
  二十二日,乘吉普车离长沙,沿着湘赣公路东行。于二十三日中午到达南昌。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中心,在蒋政府统治末期,由于苛捐杂税和败兵抢掠,“商店关门者十之七八”,现在由于人民政府的协助,商业已恢复旧观,秩序也很良好。
  二十四日夜半乘浙赣线火车离南昌,于次日(廿五日)到达上饶,因为沿途尚有土匪,迟到二十八日下午才乘第三野战军特备的中型吉普车向福建前进,有一连武装随行保护。在二十九日进入福建境后,所见公路两旁“茶园已尽荒芜”,由此可以想见国民党军“抽壮丁、强征粮和苛捐杂税”所造成的恶果,陈嘉庚为此不胜感慨。
  十二月三日,陈嘉庚由南平乘省政府特备的汽船到达福州。福州是八月十七日解放的,我军伤亡极少,但却消灭了蒋军四五万人,在军事上是一个很大的胜利。由于各路蒋军东奔西逃,最后都汇集在福建,加上地方惯匪、恶霸、特务、流氓乘机流窜捣乱,所以本省还有剿匪的任务,估计在一年内可以完全肃清。
  十九日晚乘汽车到达涵江,二十日下午到达莆田,出席县人民代表会议的欢迎晚会。二十一日傍晚,在暮色苍茫中到达泉州,当晚便有许多客人前来探望,陈嘉庚对他们说:“封建的、腐败的旧中国已经永远倒下去,新中国已经站起来,而且日渐茁壮长大了。祖国的前途真是光明灿烂。政府工作人员都是抱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埋头苦干,全国人民拥护政府,协助政府,努力把新中国建设起来!”又说:“解放有相当时间的地方,一般情况都很好,人民的坏习惯大都戒掉,逐渐养成了节俭勤劳的新风气。已经过土改的农民们都在精耕细作,收获比往常增加了好几倍,未经过土改的,也在普遍推行减租减息。工商业也朝着一个方向蓬勃发展起来。我们福建是新解放区,当局正在致力剿清土匪和减租减息两人工作,可以说还在巩固和恢复的阶段中。”在逗留泉州七天中,陈嘉庚对闽南侨眷的生活十分关切,不厌其详地殷殷询问他们的情况。
  二十七日晚,陈嘉庚平安回到老家集美。第二天清早,便身披大衣,手提手杖到集美学校去看被日机、蒋机轰炸的情况,发现集美学校许多教室宿舍倒的倒,毁的毁,没有一所是完整的,集美社受到破坏的程度也差不多。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消极悲观,他在学校欢迎会中说:那是最后一次的轰炸,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努力加强建设,我们应该为集美的新生而欢呼!接着,陈嘉庚便定出了重建集美学村的计划:第一步是清理灾区,修筑道路,救济灾民;第二步是建筑新村。一待台湾解放,除原有各校应该次第恢复外,还打算增办华侨师范和工矿学校。
  一九五〇年一月十日,由集美乘汽船到达厦门,对欢迎者即席发表谈话说:“南洋侨胞愿参加祖国建设大业”,“新中国需要的不是消费建设,而是生产建设。”在厦门大学师生员工欢迎大会中,陈嘉庚描述未来厦大的远景说:“福建将来建筑铁路,北接浙赣线,西通粤汉线,成功之后,厦门工商业发达起来,那时候,厦大的范围也可以扩大,东边到胡里山,北边到南普陀,靠市区的一边到厦港深澳村,能够容纳学生三四万人。”
  二十四日离厦到漳州。二十七日到龙岩,参观冬瓜形煤矿。龙岩煤产丰富,可惜运不出去,陈嘉庚希望人民政府能够建筑闽赣、闽粤两条铁路解决福建对外交通问题。三十日到长汀,二月一日到赣州,四日到曲江。六日换乘火车到广州,在那里停留五天,参观黄花岗烈士墓、南方大学、广东造纸厂和佛山市。广州是我国四大城市之一,但马路弯曲狭窄,与厦门相似,听说是因为孙科任市长时挪用路款,以私害公所致。横跨珠江两岸的海珠大桥,也被国民党撤退时炸毁,市民于搭渡时莫不怨声载道。
  在这次全国性的旅行中,陈嘉庚看到了祖国新生的风貌,看到了祖国光明的未来,他的心和祖国贴得更紧了。
  三
  一九五〇年二月十一日,陈嘉庚最后一次出国,由广州乘广九路火车至香港,换乘轮船于十五日到新加坡。那时候,华侨社会中有一部分人对“一边倒”政策和《共同纲领》中没有规定要保护商人怀有疑惧心理。针对这种思想情况,陈嘉庚在对《南侨日报》记者的谈话中着重指出:“所谓一边倒,是倒在和平、民主、进步、建设的这一方面,并不就是倒在苏联身上。”《共同纲领》中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已经把正当商业资本家包括在内。《共同纲领》第三十七条规定“保护一切合法的公私贸易”,只要不是大垄断资本家,不阻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都会得到合理保护的。在另一次谈话中,他又进一步阐明说:“共维世界和平,即须与苏联亲善,同走一条路之谓。乃有人误会,或立意歪曲,散布谣言,谓系要作苏联附庸,真是无中生有,绝无丝毫根据。以我国土地之大,人民之众,民气之烈,若有良好政府领导,定可与列强并驾。就毛主席而言,文武才子,英明智慧,不但为我国历史所未有,亦为世界各地所仅见。将来新中国建设成功,其光荣芬芳,前古后今殆无出其右,为公为私,安肯自屈卑下,附庸于人!此理之绝无者也。”
  三月四日,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各社团举行的欢迎大会上演讲《回国观感》,就自己亲眼看到的新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方面,作了一次很详细很动人的报告,指出新中国前途无限光明。大意说:“军事对外对内已胜利,尽人皆知。我经东北、华北、华中到处查知军纪甚好,不打人,不骂人,不取人财物。及到华南,则亲闻亲见,借人民屋宅同住多月,虽家乏男子,未闻发生不正当事故,到处口碑载道。”又说:“到处与军政要人接触,咸都诚恳虚怀、勤奋俭朴,遵守政府纪律。诸领袖俭素之风,前后不易”。“现下除华南外,其他诸省治安甚好,盗匪罕闻,河南全省夜免闭户。前者各省多有陋俗,赌徒、娼妓、乞丐到处多有,现多已被感化,参加生产。各地集会结社,去恶向善,人民有严密组织,现东北老解放区识字已将普及,而新解放区亦正向此条走”。“至于粮食问题,去年秋季东北、华北、华东、华中水灾严重,政府极力调整救济,毛主席下令各灾区县长负责,不得使饿死一人,故化险为夷平安渡过。交冬以来,风调雨顺,杂粮可以丰收。加以土地改革,农民自耕其田,勤奋培养,成绩优异。且江河流水,铁路公路,东西南北,水陆畅通,运输便利,人民政府又在相当市镇设立贸易局,预防商人操纵,以资调剂市场。”在谈到东北情况时,陈嘉庚兴奋地说:“东北粮产丰富,轻重工业设备有很好基础”。“当日本失败时,大体未有破坏;国民党败走时亦多未遭破坏;其破坏者,多系国民党接收后,三年余不继续经营,失于保管,加以主管人盗窃,故多不完整。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修葺,至去年大约可恢复十之二三。此后恢复定可较快”。“东北现出产大量钢铁原料,一两年之后,除东北扩大添建外,每年至少可剩原料与机器十之七八,运入关内务省建设重轻工厂”。他最后结束说:“我此次回国游历,对东北印象最深,看到中国远大前途亦最愉快,认为抗战八年所流之血,其最大代价即在收复东北也。”⑤
  同日,在怡和轩俱乐部接见华盛顿州世界事务协会主席汤姆生,在谈话中,对这个顽固分子的许多荒谬论点,进行驳斥,质问他:“美国为什么要帮助蒋贼飞机残杀我们中国人民,封锁中国的海岸?”并严正指出:“我亲自到过中国,亲眼看到美国帮助蒋介石残杀中国人,而苏联并没有,美国总是凭空虚造,硬说中国受苏联的支配。其实,新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现在,中国绝不需要美国的帮助,只要美国不再帮助蒋介石来残害中国人民就好了。”“美国如果真正有意维持世界和平,就不应该阻碍中苏英美对日本和约之早日签订,就不应该再驻兵朝鲜,而应依照过去盟约实行”⑥。
  二十七日,在福建会馆会员大会上演讲: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福建“治安定可日趋良好,土匪迅可肃清”,将来修筑闽赣、闽粤铁路,扩大厦门海港,开发龙岩煤矿和安溪铁矿,前途大可乐观。在谈到国内外形势时,陈嘉庚着重指出:“中国、苏联、美国为世界大国,人众地广,富有物产,中国民众在三国中居首位,国界与苏联毗邻,举足极其轻重。而过去政府腐败,独裁、贪污,无恶不作。加以美国资助军火财物,加剧中国内战。中国人民痛恨美国之助纣为虐,拥护解放军,共诛卖国贼蒋介石,于短时期内全国解放,成立人民政府。在英明领袖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兴利除弊,百政维新,将见三大国中原属落后之中国,勃兴发展,独立自强,美国虽野心未死,百计破坏,已惨败涂地。近中苏亲善,结为盟友,力量伟大,对于维护世界和平,贡献甚大。至美国当局借词共产主义与之抵触,然独立国家,政权属之人民,实行共产政治与否,当由各国人民自决,与美国何干?”⑦
  三十一日,陈嘉庚在《南侨日报》发表《谣言与事实》一文,列举他在国内亲眼看到的三点事实,以驳斥美国野心家所捏造的“中国灾情如何严重,死亡如何惨多,为无美国救济所致”的谰言,最后说:“昔禹有三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其他朝代之灾难亦常有之,但免靠外国救济,而中国人口仍增加”。今日中国“组织之严密,布置之周到,民心之团结,有如一家,一地有严重灾情,若大部分人民节俭救济,则困难不难迎刃而解也。百十年来,我国政治腐败,外国侵略几吸尽我民族膏血,人祸天灾,无年不有,推原祸始,侵略者岂不谬哉?!”⑧
  陈嘉庚在新加坡处理未了事务期间,曾连续在《南侨日报》发表他在新中国观察的观感,后来汇编为《新中国观感集》,后面还附有《住屋与卫生》,《民俗正论集》两文,在各地印行六十万册,受到广大侨胞的欢迎,使新中国在海外的威信得到提高。
  ① 陈嘉庚《复毛主席电》一九四九年二月十日《南侨日报》。
  ② 陈嘉庚《在人民政协筹备会议上致词》,《新中国观感集》第2—3页。
  ③ 陈嘉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华侨首席代表致词》,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新中国观感集》第4—5页。
  ④ 陈嘉庚《在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致词》,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陈嘉庚先生纪念册》第124页。
  ⑤ 陈嘉庚《回国观点》(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各社团欢迎大会讲词),一九五〇年三月四日,《新中国观感集》第77—86页。
  ⑥ 陈嘉庚《严正警告美国反动派》(与华盛顿州世界事务协会主席汤姆生的谈话),一九五〇年三月四日《南侨日报》。
  ⑦ 陈嘉庚《福建建设前途乐观》(在新加坡福建会馆会员大会演词),一九五〇年三月二十七日,《新中国观感集》第86—89页。
  ⑧ 陈嘉庚《谣盲与事实》,一九五〇年三月三十一日《南侨日报》“时论”。
  

陈嘉庚传/陈碧笙,杨国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