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九、成立红27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初步胜利
郭洪涛著

  为了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陕北游击队一、二、三支队于1934年9月改编为红军一、二、三团,作为主力团。红一团由贺晋年同志任团长,刘光先、马佩勋同志先后任政委;红二团团长任三同志、政委马万里同志;红三团团长王兆相同志、政委杨文模同志。同时,又在赤源、清涧、神木分别建立了新的第一、二、三游击队,各县都成立了游击队,有些县有两个游击队,共有20多支游击队。在内蒙古乌审旗还成立了骑兵游击队。
  第一次反“分区围剿”胜利后,陕北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动摇了敌人对陕北地区的反动统治。1934年秋冬,反动头子蒋介石陆续调集了六个师的兵力,发动对陕北根据地的二次“围剿”。敌军除原有的井岳秀部一个师外,又调高桂滋部一个师,深入绥德、清涧、赤源苏区;并在延长驻一个连;调杨虎城部冯钦哉一个师到苏区南线;后又调山西阎锡山部孙楚、李生达两个师,到吴堡、绥德沿黄河一线;调傅作义部一个骑兵师,到府谷、横山沿长城一线。
  1934年10月,中央驻北方代表派巡视员黄汉(即张子华)同志来陕北视察工作。当时陕北特委只有我和李铁轮同志在清涧特委机关,其他同志都在外地工作。鉴于当时敌军压境,我军力量比较薄弱,我曾向黄汉同志建议,将陕北的红军一、二、三团组成一个主力师,消灭敌人分散的兵力;并将红26军42师一部迅速调来陕北,和陕北军民一道开展反二次“围剿”的斗争。由于谢子长同志伤势很重,仍在养伤,无法担任军事领导工作,我还建议调刘志丹同志北来统一指挥。刘志丹同志是西北革命领袖,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早期从事学生革命运动,担任榆林中学学生会会长。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担任过西北国民联军党代表兼政治处处长。大革命失败后,他与谢子长、唐澍同志领导了渭华暴动。渭华暴动失败后,他回到陕北,参与组织革命武装,历任西北抗日同盟军副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在红26军2团南下失败后,又返回原根据地,恢复了红26军42师,他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为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伟大功勋。我和黄汉同志谈话时,李铁轮同志在座,据李铁轮同志于1992年8月30日给陕西省社科院张宏志同志的信中回忆:“在黄汉来后,郭洪涛同志建议,因谢子长同志负重伤,调刘志丹到陕北统一两地的军事指挥,也未谈到两党的统一问题(当时我也在旁)。”黄汉同志采纳了我的建议。关于成立一个主力师的问题,陕北特委曾有同志建议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上级未批准,也没有成立这个师,红一、二、三团直归特委领导。崔田夫同志去北平汇报工作时,提出成立陕北红军一个师,要求给予番号。当时北方代表同意成立一个师,但番号尚未决定。关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27军84师的问题,据李铁轮同志在写给张宏志同志的同一信中回忆说:“1934年冬,黄汉从陕北返回天津后,北方代表寄来密码信件,正式通知陕北红军名称为中国工农红军27军84师。”关于调刘志丹同志北来统一指挥军事的问题,黄汉同志给陕甘边特委写了信。这封信由陕北特委送请谢子长同志看过,他同意后派出交通送给了陕甘边特委。
  根据中央驻北方代表的通知,陕北特委于1935年1月底在赤源县白庙岔正式成立了红27军84师,由杨琪同志任师长(1935年9月杨琪调离后,由贺晋年同志接任师长),张达志同志任政委,朱子修同志为参谋长。所辖红一团、红二团集中活动。红三团仍留神府地区活动。除成立红军主力部队外,各县都有了游击队,并普遍建立了群众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红27军84师已成为主力部队,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战术,在运动战中能更多地消灭敌人。
  为加强政权建设,特委决定于1935年1月28日至30日,在赤源(为便于领导和有力地打击敌人,陕北特委机关已于1934年冬,从清涧迁到了赤源)白庙岔召开了陕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北工农民主政府。选举马明方同志任主席,崔田民、霍维德两同志任副主席。省工农民主政府下设秘书处,先后由张毅忱、吴居第、范子文负责,财政部长艾楚南,教育部长陈蓬飞、土地部长辛兰亭(后为王子文),劳动部长祁明珍,经济部长惠子明,粮食部长高旭光(后为罗成德),保卫局长刘子义;后增设巡视员(强晓初、白栋材等)。陕北总工会主席由高长久同志担任。由于李铁轮同志去了北平汇报工作,陕北团特委书记由慕纯农同志接任。
  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真是“星火燎原”。
  敌人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敌高桂滋部进犯陕北苏区,四处分散活动,寻找我军作战,捕杀我根据地干部和积极分子,抢劫牛羊,组织保甲,企图摧毁我党我军生存活动的基础。在敌人的兵力分散的情况下,我军集中红27军84师红1团、红2团,在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同志指挥下,由游击队和群众武装配合,各个击破敌人。先歼敌两个排于秀延南沟岔;后在清涧高家村击毙高桂滋部一个连长,俘敌30余人;再在延川贺家湾击溃敌一个连。这三仗共缴获捷克式枪支百余支,其中有9挺轻机枪,红27军第一次有了轻机枪;俘敌百余人。这次战斗的重点是打击高桂滋部;作战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四处侵扰的小股敌人,使敌人不敢以连排为单位向苏区内活动。由于指挥正确,有效地打击敌人,取得了反二次“围剿”的初步胜利。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