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全文图书 > 李鼎铭哲学思想研究
|
学习李鼎铭先生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
曹丕宏 |
|
|
一 与时俱进,是李鼎铭先生在《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一书中体现出来的一个非常可贵非常鲜明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李鼎铭先生1881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桃花峁村一农民家庭。他是中国现代史上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名闻遐迩的爱国民主人士。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担任参议员、副议长和边区政府副主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43年夏,他撰写了《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论》一文。文中,他十分赞赏和肯定古人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哲学思想(《荀子》),并作了进一步阐述。这“就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人类处在这中间,必须要日日进步,与时俱新,才能逐渐发展和生存下去,假若保守成法,不知变动,一定要落后,一定要灭亡。”这里的“与时俱新”,既继承了古人,又有所发展,是一种闪耀着精彩光芒的思想。 早在古代,炎黄子孙已经认识到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万事万物在不断地变化,人类应当顺应这种变化,“与时偕行”。变化发展的观点,是《易经》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易经》指出,事物运动变化永无穷尽,提出“变则通”和“天地革而四时成”的命题。指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丰卦》)。《易经》还认为,世界上没有东西不在变化,变化着的事物有它发展的阶段。《孙子兵法》指出:“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应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系辞》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经常变化不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伸)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李大钊同志也明确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1917年10月10日,当时羁留在上海的李大钊同志,感于辛亥革命的“流产胎殇”,追怀“黄花岗畔”、“汉水潮中”的先辈革命烈士,决心寻求再造中华的新途径,写文章指出:“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于此革命之纪念日,我们必须“以过去之此日为纪念,以未来之此日为理想;以过去之此日为陈迹,以未来之此日为前程,”重新开始努力,“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 在李鼎铭先生1943年提出“与时俱新”之后的几年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与时并进”。1947年农历9月9日,正当解放战争的烈火熊熊燃烧之时,转战陕北途中的毛泽东同志在佳县白云山真武大殿前观看了晋剧《反徐州》,并给剧团题词:“与时并进”。 江泽民同志把“与时俱进”作为“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在北戴河的“8·7”讲话中,在2002年人民大学的“4·28”讲话中,特别是2002年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上作的“5·31”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多次论述了与时俱进的问题。江泽民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健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他进一步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从一大制定党纲,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确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四大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大问题,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七大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抗日战争前夕,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从主张建立工农共和国到主张建立人民共和国,再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一化三改”、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一不是与时俱进的辉煌成果。党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富于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和实现自己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忠实践行“三个代表”的关键。 从中国古代的“与时偕行”,到李大钊的“与时俱进”,到李鼎铭的“与时俱新”,到毛泽东的“与时并进”,再到江泽民的“与时俱进”,完全可以说,与时俱进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中,这就是“一脉相承”。同时,江泽民同志又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全新的意义上、更高的层次上强调和阐述了与时俱进,这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和本质特征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就是创新和发展。 二 与时俱进永远是一种时代精神,永远是共产党人应当保持的一种精神状态。 与时俱进,是一种思想理念和思想方法,是一种实践风格和精神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时代精神。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都在迅速发展和急剧变化,整个世界处在充满竞争的信息化、高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崭新时代。在这个崭新时代,坚持“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地应当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和非常科学的表述:“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所谓体现时代性,就是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以宽广敏锐的世界眼光去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特点,站在时代前列,这是与时俱进最鲜明的标志。所谓把握规律性,主要就是要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即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党的理论发展和各项工作符合这些规律,这是与时俱进最本质的要求。所谓富于创造性,就是要不断总结新经验,提炼新思想,创造新成果,开辟新境界,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把党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与时俱进最生动的体现。 三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发展、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一方面,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丢掉老祖宗;另一方面,又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李鼎铭先生所提倡和强调的“织布论”——“把中国哲学与民族传统的真正遗产作为经线,把西欧的进步学说马列主义作为纬线,就能够很好的织成中国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要适应实践的发展,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所以具有伟大意义,根本就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又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然后再去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实践性、时代性、革命性、开放性和科学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自身发展的新境界。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就要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推进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中国社会前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方面,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既要在思想理论上与时俱进,又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由先进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先进的制度——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以改革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就不能保持这种先进性,也就不能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三大历史任务,不能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做到与时俱进。首先,必须紧紧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加强党的建设,以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做好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研究、部署和落实党建工作的“依据”,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工作的“标尺”。其次,从中国的国情、时代的要求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再次,必须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注释: ①《李大钊选集》第90—92页。 |
|
李鼎铭哲学思想研究/郭林 曹丕宏主编.—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