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贾拓夫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贾拓夫同志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的一些情况
白 向 银
 
  我同拓夫很早就认识了,但真正了解他、认识他是同他在党校一起学习的一段时间。我同拓夫同志于1963年春天至1965年夏天,一起在中央党校参加学习的。由于我是组长,因此同拓夫同志接触较多,联系也较密切,并且经常在一起谈心和探讨问题,所以,我对拓夫的了解也较深。后来我去河南搞“四清”,拓夫仍在党校学习。虽然不常在一起了,但仍有接触。许多年过去了,但当时与拓夫在一起的情况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当时,拓夫同志已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这个问题,拓夫有个正确的认识,他多次表示,将他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错误的,他不承认自己犯过这种错误。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一些人没有划清右倾机会主义与凭着对党的忠心,向党诚恳提出问题的界限造成的。既然已经定了自己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为了党的利益可以暂时接受。他同我的谈话还多次表示,他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这个问题到一定的时候一定会澄清的,组织上也一定会给他平反的,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由于我们之间是老关系,相互信任,拓夫才说出了些心里话。现在回忆起来,尽管这是个人之间的谈心,但仍可清楚地看到拓夫同志的优点:(1)有较强的党性和革命的自觉性。在已被确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情况下,在那样特殊的历史条件面前,仍然表现出对党的耿耿忠心和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念。拓夫同志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上,维护党的利益,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2)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拓夫虽然不同意对他的处理结论,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从不埋怨,从不发牢骚,认真遵守党的纪律。关于他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问题的看法,他也再三表示,所谈的问题只是个人之间的谈心,说共产党员一定要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办事。在党校学习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谈自己的问题,或对错定的问题表示不满。在学习中,他一直是从正面发表意见,联系实际问题时,也是主动回避与自己有联系的问题。因此,同学们从表面上看,拓夫精神很好,没有什么思想负担。从这点上不难看出拓夫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光明磊落的风格。
  回忆同拓夫一起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经历,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学习认真。中央党校指定的文件和参阅资料,他都认真学习。对毛主席著作、政治经济学、哲学他都仔细地阅读了,并作了笔记。对有关问题能主动地同大家交换意见,勇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广泛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对于毛主席的著作,其中许多文章拓夫以前就阅读过,有的在主席作报告的时候就听过,并参加过研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常以亲身经历过的活动和事例,对大家进行辅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的时候,谈他在听主席报告和参加会议的实际情况,谈他的心得体会;学习政治经济学时,他联系在国家计委工作时的实践,对计划经济、指导经济和经济管理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发言,对如何搞好计划工作和过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阐述;对商品经济和有关市场问题,也提出过较全面的观点。在学习中他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出发,认真讨论问题,从不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
  2.作笔记、写心得是他学习的一个主要特点。在小组讨论会上,拓夫都是积极的发言,且每次发言都有较长的写好的发言提纲。拓夫十分重视参加讨论,即使在事先没有安排的漫谈时,在讨论中仍能认真作笔记,会后认真写心得,虚心向他人学习,体现了拓夫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看问题目光锐利,观点明确。在学习过程中,拓夫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考虑,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对哲学方面有过争论的“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在当时有很大的争论,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党校里争论都很大。拓夫针对当时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仍然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并引用毛主席的观点,分析了各种意见,详细地谈了坚持“一分为二”的理由,并且强调“一分为二”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这一点上,我们有过共同的语言,我一直是同意他的看法的。
  4.为人朴实、平易近人。在党校学习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同学的关系,大家接触很多,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界限。拓夫总是以一个普通学员的身份出现,没有表现出任何特殊。我同拓夫的关系在来学习之前,一直是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在延安、在西北局我们虽然接触很多,彼此比较熟悉,但一直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除工作外,没有个人之间的交谈。在党校时我认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全变了,拓夫同志自觉地保持同大家的联系。因此,我们之间平常交谈的较多、较深刻。相互之间敞开心扉,说了许多心里话,我们之间完全变成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所以,拓夫对我的影响较深,关系也很好,情况了解的也较多。我对拓夫的印象十分深刻。
  

贾拓夫/中国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