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贾拓夫 > 其他资料
|
首钢总公司部分老同志回忆贾拓夫座谈会记录 |
|
|
|
(1993年6月11日下午,由首钢总公司党史办主任郝永田同志主持) 宋海南:贾拓夫同志1965年10月到石景山钢铁公司(后改为首钢总公司)任副经理。由于白云石车间是北京市的先进典型,他就经常深入到白云石车间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当时我是车间工会主席,接触比较多。他到车间主要是体察民情,除个别交谈外,还召开各类座谈会,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我记得他写过一首诗,内容主要是赞扬白云石车间的工作:“炼就红心钢铁汉,脏烟呛里只等闲。雄心奋发擎炉转,勤挥铁臂打衬砖。自力更生多干劲,车间改造换新天。高歌大庆精神在,说是平凡又不凡。”他对工人很诚恳,看问题实事求是,没有官架子。“文化大革命”中,他对揪斗那么多“走资派”有不同看法,明确表示被揪斗的干部是好人不是坏人,揪斗是错误的。 张秀卿(女):贾拓夫同志在石景山钢铁公司任副经理时,我是白云石车间的团支部书记。当日党支部交给我们一项任务,就是帮助贾拓夫同志工作,给贾当向导,虽然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对贾印象很深。一是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穿着很朴素,整天穿着蓝棉袄,戴着安全帽,夹着一本书,象个小职员。二是作风深入,白云石车间几乎每个班组他都去过,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三是待人亲切,和车间干部、工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大家什么话都愿意对他说。四是性格直爽,实事求是。从来不说官话、套话。“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把高升(车间主任)、刘瑞田(支部书记)揪出来当作走资派批斗,贾拓夫公开表示高、刘不是走资派。有人写大字报说白云石车间是白旗,贾就回敬了一张大字报,说白云石车间不是白旗,是红旗,为白云石车间辩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我们非常敬佩。在当时的气候下,一般人躲都来不及,而他却挺身而出,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李殿江、宋子喻:我们当时都是一高炉热风炉小组的工人。一高炉热风炉小组搞得比较好。贾拓夫就经常到小组来了解情况。鼓励小组更加先进。他不但在班上了解情况,而且到工人家里去,和工人聊天,问寒问暖。我们的家他也去过。当时他写过一首叫“沁园春”的词,主要内容是鼓励大家一步一步往上走,一年比一年更先进。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继续受到迫害,但他对党还是那么忠心耿耿,令人敬佩。贾拓夫写的《沁园春·一号高炉》是这样的:一号高炉,巍然屹立,大发宏图。看管喷煤粉,空前创举,机井料斗,一夜忧浮。点比频低,熔云直上,铁树开花照首都。光荣榜,赠青年五好,两次欢呼。雄心壮志何如?岂能停留在半途。要时时掌握,批判武器,灰尘扫净,漏洞消除。自满藏污,望天天读,革命真经主席书。争先进,快迎头赶上,有胜无输。 卢广恒:我是热风炉小组的党支部委员兼做工会工作。贾拓夫经常到我们小组来了解思想动态,鼓励大家进步。小组一共七八个人,贾给每人送了一个本子,上面都写着鼓励的话。他虽然是个大干部,但平易近人,对人非常和气。开会时就把他的大中华烟拿出来让大家抽。对我们工人也非常关心,当时我母亲有病,生活十分困难,他知道后就让秘书周玉书给我送来20元。我不敢收,去问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说那是领导对工人关心,可以收,我才收下来。就因为贾给了我20元,有人说我是贾的红人,是修正主义苗子。后来才知道贾拓夫是被迫害致死的,我们时时都在怀念他。 蒋 荣:我当时也在热风炉小组,与贾拓夫接触多,关系也好。他的小孩在小组劳动时就托我照管。贾拓夫是位老干部,历史上受过多次挫折,但始终对党忠心耿耿。他确实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我们工人之间感情很深。贾拓夫被迫害致死后,我给他送魂打幡。 肖远立(女):贾拓夫在石景山钢铁公司时,我是公司工会秘书,与贾没有直接来往,只见过一面,但在思想上是相通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家对文革有许多看法,但又说不清楚。贾拓夫写了3篇文章,让他的秘书拿来问我们敢不敢印发。我们看了之后都拍手称快,因为它说出了我们想说而又说不清的话,主要是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意愿;要相信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和不能运动来了,不分青红皂白把干部统统打成走资派。所以,我们立即打印了1000份,散发广播,在公司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拨正舆论的作用。由于贾拓夫3篇文章的发表,激怒 了公司的造反派头头,他们成立了“揪鬼战斗队”,把斗争矛头对准贾拓夫,公布了贾拓夫的历史,还写大字报质问贾拓夫,贾拓夫针锋相对,写了一张《答“揪鬼战斗队”问》的大字报,回击造反派,其中明确指出“白云石车间是红旗而不是白旗”。我们都非常佩服贾拓夫,他确实是实事求是的楷模,是个敢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奋斗的布尔什维克。此时,他迎风而上,孤军奋战是很不容易的,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同时,他又很有斗争经验,善于保护同志。他让干部部的同志组织起来写些文章,肯定石景山钢铁公司17年来的成绩是主要的,是社会主义的企业,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比较好的。不是资本主义的顽固堡垒。后来,斗争越来越复杂,他就不再和这些同志来往了,怕同志们受到牵连。就因为他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文化大革命”中被“四人帮”迫害死了,回想起来十分痛心。 (白瑞生、贾喜学整理) |
|
贾拓夫/中国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