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张德生 > 其他资料
|
认识财经工作的重要性
(1950年9月22日) |
张德生 |
|
|
同志们: 最近召开全省财政会议、民政会议、税务会议、贸易公司经理会议及工商科长联席会议。我今天谈谈财经工作的重要性,借以提高财经干部的积极性,并加强其责任心。 (一) (1)革命的基本任务,是为了改变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我们国家在军事上已取得了基本胜利,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改革,亦已奠定基础,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还仅是一个开始。经济是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因素,是各种建设的基础,如是不能在经济战线上展开胜利,则无法巩固军事政治战线上已得的胜利,并会延长社会改造的过程。 (2)在过去,各阶层各民族的人民,对我们的希望甚为殷切,希望我们在军事上迅速地打垮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其主要目的,还是希望从经济上解放他们,生活上一天天的得到改善。 多少年来,老百姓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之下,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使人民生活遭受了很多的痛苦。人民政府成立以来遏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这是符合了人民的希望,老百姓普遍是满意的。如果我们不能继续发展胜利,则有逐渐削弱以至有失去人民信仰和拥护的危险。 (3)我们在经济战线上虽是取得了一部分的胜利,但经济情况还没有根本好转。我们国家的困难时期尚未渡过。台湾、西藏的老百姓都希望很快的得到解放,而美帝国主义战争贩子又发动侵略朝鲜的野蛮战争,甚至不断地向我国挑衅。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建设强大的陆海空军,解放台湾、西藏、击退美帝的疯狂挑衅。至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建设,无不依靠加强经济建设来支援。 所以,财经工作在目前已成为国家建设的基本环节。 同志们:今后是我们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必须争取在财经工作上取得完全的胜利。今天工商业者、政府各级财经干部,必须提高警惕,多想办法,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些同志轻视财经工作。有的认为在公营企业中工作是光荣的,而不愿到私营企业中去。这是错误的,在任何工作岗位上作好自己的工作,同样是为人民服务。 (二) 掌握经济建设的总方针,端正政策,纠正偏向。 在工作中,常发生许多偏向。有些同志只懂得些具体政策,而忽视了总方针。有的同志只顾政策,而不结合实际情况,这完全是不对的。我们要求财经干部,掌握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具体执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共同纲领》①第26条规定:“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毛主席说:我们的经济政策,是四面八方政策,是不可分割的。其中最基本的是公私兼顾。如果公私不能兼顾,私人企业不能发展,劳资便不能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就会有更多困难。 可是我们过去在这方面曾经发生过偏差,例如掌握贸易价格时,不照顾私人资本的合法利润,对私人资本的经营方向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因而使有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企业,未能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主要是有些干部缺乏与私人资本长期合作的思想,或存在着“先公后私”甚至是“公而忘私”的思想(对我们革命工作持以这样的精神是完全正确的,但把它当作对待私人资本的态度和政策则是错误的),结果有意无意的妨碍了私人资本的正当发展。这是违背公私兼顾政策的。 我们要不要与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合作呢?我们的答复是“要”。因为: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上搞不好,政治也一定搞不好。我们要巩固四个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必须要做好经济上的团结合作,贯彻兼顾政策。 (2)私人资本当然不同国营资本,但我们应该懂得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很不够的。私人资本在目前中国还是需要的。但私营经济会不会妨碍国营经济呢?不会的。因为整个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之下,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会妨碍我们创设社会主义的条件,而且可以增加生产流通物资、减少失业,有利于国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对今天和将来国家工业化的建设是有益的,搞垮私营经济对国家是不利的。 但是以团结为主呢?还是以斗争为主呢? 由于阶级的存在,就必然会有斗争,但应该以团结为主,必要的斗争还是为了团结。 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除根据公私兼顾的原则,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适当调剂外,对于“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共同纲领第30条)“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例如为国家企业加工,或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形式经营国家的企业,开发国家的富源等。”(共同纲领第31条)。 “节制资本”,还是搞垮资本?我们的政策是发展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资本主义。适当的予以限制,而不是搞垮资本主义。但对投机倒把,操纵国营资本及其他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活动的私人资本,必须予以严重的打击与取缔。 团结是长期的呢,还是暂时的呢?我们的回答是“长期的”。因为: 在新民主主义整个历史阶段中,是必须合作的,只有巩固合作才能更好的创设社会主义的条件。实行社会主义,除了需要政治条件外,还需近代的大工业,而我国经济中现在工业只占10%,其余90%是小生产的个体经济,要准备社会主义的条件,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此与私人资本主义合作也将是长期的。而且民族资产阶级,过去曾经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起过它的革命作用,今天又继续与工人阶级合作。如果一直拒绝投机,如果投资于正当的工商业,就是将来实行社会主义时,当然会重视这种友谊。至于属于资产阶级的个人,他们更是有前途的。在社会主义时代,他们交出生产手段,将会得到一定的代价,不愁生活无着,经过教育改造,都可以利用他们的原有技术和组织生产才能,从事有益的可能的劳动。 财政工作,均必须以发展生产为出发点,从照顾生产出发,调整工商业和税收,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增加财政收入,完成财政任务。不要拚命的强调财政收入,而影响生产发展。不能采取“杀鸡取蛋”的作法,其结果会伤害国家的根本利益。但也不可片面的强调生产,而忽视国家财政收入,这样便会延长国家的困难,实际上对生产也是不利的。要知道我们的财政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建设时期,群众是需要适当负担的,所以在目前减轻民负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财经会议上,我们发现干部中有简单意识,强迫命令的作风。经纠正后,有的同志又出现另一个偏向就是趋于自流,不会精打细算,实事求是,片面的强调负担重,这种现象也应当力求纠正。 因此,“共同纲领”第26条规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为目的。与此相违背的任何思想与行动,都是错误的。 (三) 认真学习财经工作。 我们这个时期的财经工作,是有很大成绩的,正如毛主席在三中全会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了一批胜利,例如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停止膨胀,物价趋向稳定等,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由于中央方针政策的正确,全体财经干部不辞劳怨的努力和全体人民的支持。 但我们是有缺点的。主要是执行政策不严肃,业务不精通,情况不熟悉,配合不够,作风不纯。今后我们干部要作什么?学什么?掌握政策,精通业务,主动地互相配合,端正作风。要作好这些,必须加强学习。毛主席说:“我们不但应该会办政治,会办军事,会办党务,会办文化,我们也应该会办经济。如果我们样样能干,唯独对于经济无能,那我们就是一批无用之人,就要被敌人打倒,就要陷于灭亡。”毛主席又说:“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如果我们共产党员,不关心工业,不关心经济,也不懂别的什么有益的工作,对于这些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只会做一种抽象的革命工作,这种革命家是毫无价值的,我们应该反对这种空洞革命家,学习使中国工业化的各种技术知识。” 首先要学好政策。政策是作好工作的根据。有些同志,把政策与任务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一定要严格地按照政策办事,尤其是共同纲领规定的经济政策,每个财经干部,都必须熟记融会。 其次要学习业务。学通一切有关自己的工作规定和技术,熟悉有关自己工作的一切情况,不掌握工具是做不好工作的。 检查工作,进行整风,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反对本位主义,反对粗打冒算的作风,建立照顾全面的群众路线的精打细算的思想作风。 毛主席指示我们要“强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巩固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物价的稳定。在此方针下,调整税收,酌量减轻民负。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份,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中全会报告)任务是异常艰巨的,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谨慎从事,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本文是张德生1950年9月22日在甘肃省财经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按甘肃省档案馆保存的油印件刊印。 注:①共同纲领,即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定的建国纲领,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
张德生/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