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
四、研究2000年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
郭洪涛著 |
|
|
1983年,协会与国务院原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家经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合作研究2000年的中国交通运输问题,曾联合召开过三次全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讨论会。在1984年9月于湖北省襄樊市召开的讨论会上我讲了话。各有关部门也针对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召开过相应的战略讨论会。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完成了《2000年的中国交通运输》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协会又进一步研究、深化后,于1985年提出了《关于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报告》,经我审定后以协会的名义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供决策参考。 1984年9月,我在全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讨论会上的发言首先指出,我国交通运输处于十分紧张状况,为保证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战略目标的实现,交通运输必须要有一个较大较快的发展,要采取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措施。我强调在我国要建设综合运输网;要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来改造既有运输设施;要解决旅客运输紧张的问题;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改革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 协会提出的报告,分析了交通运输的现状;预测了旅客、货物运输需求;着重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综合运输网的建设规模和布局,以及战略措施。 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战略目标:一是在1990年前做到基本适应运输需要,为后十年新的经济振兴创造条件;到2000年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现代化对运输的需要,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先行。二是在1990前使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和,在某些主要运输干线和主要运输方向上有较大的缓和;到2000年基本适应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和国防现代化的运输需要。三是1990年交通运输还是紧张;到2000年仍不适应运输量增长的需要,交通运输继续成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过多方论证,报告提出:第一种目标应当努力争取实现;第三种目标前景必须极力避免;第二种目标是应该确保实现的。 报告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方针:一是坚决把发展交通运输业放在优先地位;二是抓好综合运输网的规划和建设;三是积极改善运输结构;四是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运输现代化。 报告提出了综合运输网的发展规模:到2000年末,国有铁路通车里程达到7万至7.5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万至150万公里,其中,国道11万公里,省道15万里。内河能通航300至500吨级驳船队的航道达到2万公里,其中能通航1000吨级驳船队的航道900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的公用泊位达到1000个左右,其中万吨以上深水泊位550至600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7亿至7.5亿吨。民用航空国内航线通达120多个城市,国际航线通往五大洲,实现环球飞行。管道运输,原油管道长度达到1.5万至1.6万公里,成品油管道7500至8500公里,并发展天然气管道和建设输煤管道。城市交通也要加 快发展,有条件的大城市要兴建地下铁道。 报告对主要运输通道的建设布局提出了具体意见。主要运输通道包括: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外运通道;东北经济区进出关运输通道;南北方地区之间运输通道;西北地区对外运输通道;西南地区对外运输通道;长江流域航运和沿海港口建设布局。 报告提出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措施,主要是:第一,提高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投资效果。第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技术进步、结构合理的全国综合运输网。第三,依靠技术进步,加速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进程。第四,改革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扩大运输企业经营自主权。第五,建立技术先进的强大的交通运输工业体系。第六,大力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第七,积极推行集装、散装、冷藏运输。第八,建立合理的运输价格体系。第九,推行合理运输,节约运输能力。第十,提高交通运输业职工的素质,等等。 |
|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