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华阴老腔》 第一部分 概述 二、老腔皮影戏班的组织形式


  老腔皮影戏的班社组织和其他影戏班社组织基本相同。艺人对戏班的人员结构有句趣味性的结论,即曰:只要吊够十条腿就能开戏。这句话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有五个人(十条腿)即可演出。二是吊着的十条腿台下观众可以看见,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了舞台结构的大体轮廓。
  戏班五个人的职称分别是:说戏、签手、后槽、板胡、坐档。
  说戏也叫“盯本的”,坐在台口左侧。上前方悬挂堂鼓、手锣(也叫“箭子锣”)和云锣,其悬挂高度以齐头顶,自然半举和便于敲击为宜。右前方放置干鼓,旁边摊开唱本,演唱时怀抱月琴,略侧身向右前方的“亮子”(即皮影银幕),边盯唱本,边弹月琴,边看亮子上的皮影动作,密切配合。当演奏铜器击乐时,便放下月琴,一手拿小锣箭子(击锣用的竹片),一手捉尺子(敲干鼓用的竹棒),掌握着自己面前的四种打击乐器的敲击。说戏是一台之主,不仅要负责全本剧词的说唱,而且还担负着演出总指挥之重任。一般是一台中造诣较深的全把式,他能按照剧情和演出环境的需要,作快、慢、增、减调节处理。
  签手也叫“捉签子的”和“拦门的”,坐在台口的正中央,在他上方的左右两侧,纵向各绷一条细绳子,悬挂着帮档整理好的皮影人物,以备其随时取用。签手是皮影人物表演的主要操作者,换场、布景、排兵、杀战、对白动作等,全由他一人承担,真乃有“双手操戈百万兵”的英雄气概。在此同时,签手还要给说戏的配搭一些夹白、简单的对白和助威之类的呐喊声。
  后槽,也有人叫“打后台”。坐在台后的右边,侧身向左,前上方悬挂着与人成正面的大勾锣,又悬挂着与勾锣面成九十角度的马锣(也叫战锣)。勾锣由左手拿槌向前击,马锣由右手拿槌向左击,演奏时互不干扰。勾锣下边放着一副大铙钹,由一圆形垫圈在下面找稳,演击时,只需一只手提起上扇向上扣击。铙钹旁边放置着梆子(也叫“截子”)和碗碗(铜铃),为演唱伴奏时,左手敲击碗碗,右手扇击梆子,与前手的月琴紧密配合,是整个伴奏的节拍性击乐,主宰着演唱的伴奏。后槽也在人物行兵、升帐等时呐喊助威。
  胡胡手,坐右台后右侧,通常叫做“拉板胡的”。板胡是为唱腔伴奏的旋律乐器。胡胡手还担负着小铙钹的敲击和一只喇叭的吹奏,还要呐喊助威。
  坐档,也叫“贴档”“帮档”或“择签子的”。坐在台子右侧的坐板上,面向亮子,侧身落座。坐板上堆放着存放皮影人物的硬皮纸制大片夹子。坐档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剧情进程,提前安装好将要上场的皮影人物和场景,协助签手绕朵子、上下人物等,同时还负责着惊木的拍击、呐喊助威。
  老腔皮影班仅有五名职员,担负着演唱、伴奏等多项任务,十分繁忙,但却是有条不紊,在“拉坡”时,全台人员齐声配唱,出现了满台吼声,此起彼伏,十分雄壮热烈。
  出 处:华阴老腔/杨甫勋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