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华阴老腔》 第一部分 概述 五、唱腔音乐



















  华阴流行着七个剧种,各有其特点。华阴老腔是一个独有剧种,其音调之特异、风格之别致,以鲜明的个性独立于戏曲之林。它的具体特点是:
  唱腔粗犷豪放,慷慨激昂,多以方言字音为材料,唱中含吟,吟中有白,二者穿梭交替,“厚重质直,其风也古”。
  其唱法有合有应,有领有合,伴唱轮、齐相托,此起彼伏,犹如波澜汹涌,令人振奋。
  其弦乐伴奏,时而委婉细腻、模拟声腔,时而大幅跳进加碎弓紧奏和急拉慢唱,引人入胜。
  其小件击乐(指梆子和碗碗)轻盈灵巧、跳跃活泼,是唱腔和小伴奏之骨骼。其铜器和战鼓之演奏,声势浩大,威武雄壮,催人奋进。
  其喇叭鸣奏,高亢激昂,惊木震耳欲聋。其势如万马嘶鸣狂奔,似霹雳破空擂地,扣人心弦,令人神往。
  1.板式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剧种,以梆为板,碗铃为眼。它的板式主要有慢板、流水板、哭板、滚板、飞板、花战、走场子、拉坡、科子板。这些板式又因词格结构、行当角色不同等,形成了形态各异和丰富多变的旋律形式。但是,由于受到程式性的节拍及旋律骨架的制约,听起来变化并不大,统一性有时令人难以分辨。然而,这种似乎十分呆滞的现象却正是这个现存古老剧种的一大特征。
  2.定调、音域
  老腔音乐定调无则依循,十分灵活。一要看全剧演唱的进展情况,二要看演唱者的嗓音条件。现今演出的大本戏,一般历时三小时到四个半小时,由于全剧的演唱和说白之重任全由一个人担负,因此,在起戏时一般定调为1﹦A或B(均为大字组)。到剧情进入到了高潮的后场时,调高提升至1﹦C或D(均为小字组),有人还提升至D甚至E。调高的这种大幅度变化,是在整个演出过程中,由主演者根据剧情进展或当时自身的条件,用执掌的月琴分几次上弦,逐步提升的。其他弦乐伴奏者,只要听到主演者在调整月琴的音高,便会立即依循,校正好自己的乐器音高,不需互相商量,不需向谁告示。
  老腔为男声演唱,一腔老底,不存在男女分腔问题,即便转扮女角演唱,也不用假声。大本戏的演唱,前后调高相差一般都在三度、四度,因此,男声音域的高低相差是很大的,起戏时的最低音为大字一组的C,到后场戏提升调高后的最高音已达小字一组的D,总音区宽达二十三度音程。在同调演唱时,音域也不定型,它除了受到剧情、嗓音等条件制约外,还有板式的旋律结构的因素。据对几位演唱者音域测定,有九度、十一度、十二度、十三度和十五度。
  3.调式音阶
  老腔音乐以七声徵调式为主,也有个别板式的唱腔表现出明显的宫调式,如“花战”板式的唱腔音乐(见板式“花战”谱例)。调式色彩也有苦音和花音之分,一般情况下,苦音比较细腻、委婉,花音比较活泼、欢快,情调诙谐。
  苦音性质的调式音阶形式是56↓712↑345,花音性质的调式音阶形式是567123↑45。在实际演唱中,还有一些乐段是五声音阶形式的,例如《韩湘子度林英》中用〔丑流水〕板式演唱的一段:这是一个五声徵调式的花音唱腔,其音阶为5 6 7 1 3 (5),它的主导音型是3 5 3;5 1 5;6 3 6。又如《破明州》中一段花脸慢板:这是一个五声徵调式的苦音唱段,调式音阶为5 6 1 2 4 (5),旋律的主导音型有1 4、5 4、1 5。唱腔中还有一些六声音阶形式的唱段,但是要确定它们就是一种调式的音阶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从整体音乐形象、风格,尤其是从旋律中各级音的倾向性看,还应看作是七声音阶结构,五声、六声现象只是表达人物和处理情绪的一种旋律方式,是一种不完整的七声音阶。
  老腔的曲牌音乐,以七声音阶的徵调式为多,这类曲牌常作为唱腔的前奏曲,其后转作板头接唱。还有一种是七声音阶的宫调式,这些曲牌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乐曲,如〔道白过板〕、〔东方亮〕,其调式音阶形式是:
  1 2 3 4 5 6 ↓ 7 (1) (苦音性质)
  1 2 3 ↑ 4 5 6 7 (1) (花音性质)
  4.变异音
  在老腔音乐的调式音列中,有几个音的音高表现极不稳定,它们是“4”“7”,还有另外一个音是“3”。它们时而上浮,时而下降,而且是互相交替改变音高,这里称作“变异音”。由于这些变异音的出现,使得老腔音乐的调式出现了许多复杂的问题,这些,有待专家的研究和探讨,这里,只把它们的表现形式予以说明。
  音阶和音高的表现形式有下列几种:
  (1)花音性的五声音列:5 6 7 1 (2) 3 (5),见前例《韩湘子度林英》中丑道童的“丑流水”唱段。
  (2)苦音性的五声音列:5 6 1 2 4 (5),见前例《破明州》一段。
  (3)苦音性的六声音列:5 6 b 7 1 2 4 (5),见谱例1《号令一声震山川》。
  (4)多色彩混合的七声音列。多在弦乐曲牌和伴奏中,变异音表现得十分活跃。如下页谱例2《娶亲路过他的府》中“三豹带领众家童”一句后的过门音乐。又可见曲牌、板头谱例3《金钱吊葫芦》(花音)一曲例。变异音在这些曲调的音列中表现为:5 6 7[b7↓7]1 2 3[↓3↑3]4[↑4]5。
  应该说明的是,以上苦音性音列中的4、7,均比标准的4、7音高微升高,但又不到4、7的高度,因此仍标已为4、7。
  从以上所举的曲例中,可以发现三个变异音在旋律中交替出现时的几种现象:
  (1)“b7”出现时,“4”多以原位出现,而“3”便消失,此时音乐为苦音性质。
  (2)“7”为原位时,“4”多随之消失,或处于过渡和装饰位置。“3”却十分活跃于旋律之中,成为决定调性的主要功能音之一。此时音乐性质为花音类。
  (3)“7”变异为“↓7”时,“4”多以变异了的“↑4”出现,这时的“3”也常以变异态的“↑3”出现。有时,“3”在作为回旋音型的旋律支点音位时,却明显下降为“↓3”的音高。
  以上现象,给人一个不容忽视的启示,就是为什么这些变异音总是围绕着自然音阶中具有半音相邻关系,又有纯五、增四度的各级音转圈子,使其产生着各种形态的四、五度?为什么在它们相互之间,似乎总受到另一方的某些制约?这些现象,应该作为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课题。
  5.慢板
  慢板是老腔戏中最基本的一种板式,也是最常用的板式之一。和其他板式相比,速度最慢,情绪平缓,宜表现抒情和叙事的段子,对一些悲哀、苦楚、凄凉等内容,也是很适宜的。慢板在大本戏或独立完整的选场中,是第一个开唱的声腔形式。在大的情绪改变和换场后,也常用慢板起唱。
  慢板多用于生、旦的唱腔,也有艺人用于花脸、大净之类的唱腔,都是在感情和艺术上经过了加工处理,和原慢板在格调上略有差异。但是,丑角的唱腔从来是不用慢板的。这是因为慢板在音乐上是苦音性质的,与丑角的个性不相符合。
  慢板多以四句为一组,第一句为起句,多为平直,落音为“5”。第二句为承句,多为上扬回旋型,落音也为“5”。第三句为转句,落音是模拟唱词的最后一个字音,是语言性旋律,有亟待解决终止的趋向。第四句为和句,最后以下行级进的方式,介入调式的主音“5”而终止。
  也有六句组的慢板(见下页谱例4《征东一场总是空》)。这是一种在起、承句之后,加入一组扩展变化了的四个乐句。
  慢板的起板形式有三种:
  (1)曲牌起板。就是直接起奏慢板曲牌接唱。有时,由执月琴者扫动一下空弦,以示开始起奏曲牌。这种形式是最常用的形式。
  (2)安板起。就是用干鼓下一底锤,在起奏慢板曲牌的同时,加入十小节的安板铜器。
  (3)人声叫板。这种叫板多半很简单,常用一声长叹、呻吟之类的字词,如:唉——;呃嘿——香!这些叹词,也常用旋律性的吟唱来表现,随即起奏曲牌而起唱。
  原则上不论怎样叫板,都要用起奏相应的曲牌去接唱。
  慢板的落板,有两种方式:
  (1)板式转换。多数是转换“流水”板头起唱流水板,也可接“哭板”。
  (2)用“落板”音乐终止慢板的唱腔。落板音乐是:
  慢板唱句间的过板,采用的是慢板曲牌中的某些乐句或乐段。
  慢板一般不在同一场戏中反复使用,而多用在每场戏的开始处。但如果在一场戏中有大的剧情转折或大的情绪变化时,也可另叫板起唱慢板。
  慢板的种类,有平音慢板、哭音慢板、阴司慢板、五字句慢板、花脸慢板、捧场慢板。这些慢板,主要是不同角色、不同环境、不同结构如不同唱法的名称。前三种只是因情绪上、旋律流向的差异而不同,后三种则除了上述差异不同外,还有唱词结构、行当不同而引起旋律结构的较大变化。
  6.流水板
  流水板也叫二流板,是老腔戏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板式。和其他板式相比,为中速稍快。由于它的变化较大,且又能在唱段中多次反复使用,因此,它对多种情绪、多种环境、多种角色的表现都能适用。除了花脸慢板、捧场子慢板之外,其他类慢板只要不是结束终止,它们必然由流水板接转。
  流水板的起板,是紧接前唱句的末尾起奏流水曲牌,然后开唱。
  流水板的落板有三种方式。一是板式转换,除了不再转接慢板外,其他板式都可接转。二是采用“落板”音乐终止(同慢板)。三是硬落。
  流水板的种类,是根据不同角色、不同结构和不同唱法而称名的。主要有:
  (1)上下句流水。这种流水板是大段唱腔最常用的一种,多为叙事内容,在唱腔旋律上没有多大变化,速度也较统一。
  (2)四句流水。这种流水板是以四句体的唱词相对应而组成四乐句的唱腔旋律。情绪比较激烈,多为涌句的形式,一气呵成。见下页谱例5《先斩兴唐尉迟公》。
  (3)紧流水。有两乐句为一组的,也有四乐句为一组的。但不管什么结构,它的情绪较其他更为激烈,采用的是涌句唱法。
  (4)丑流水。是各类丑角专用的一种板式。音乐性质属花音类。乐句结构方式是比较自由的,有两句的、四句的、涌句到底的。见谱例6《三个姑娘真俊样》。
  (5)花流水。以旦角演唱称其名。其音调多为上拍,质明朗,情欣悦。其结构有两句组的、四句组的和六句组的。见谱例7《看见还有孤单雁》。
  7.哭板
  哭板,顾名思义,是痛哭的唱腔板式。它是一种常用板式,声调高扬、感情愤慨,宜于表现哭喊或哭诉的内容,多为生角、旦角采用。哭板的速度根据情节发展可快可慢,有150拍,有200拍,还有320拍左右的。
  哭板的起板主要有:
  (1)吟唱起板。是以一个自由哭诉的吟唱乐句开始,起奏哭板板头开唱。
  (2)转板起唱。这种方法,是在慢板或其他流水、飞板之后,用一句突发性的喊唱,使情绪急剧转化,即起奏哭板头起唱。
  (3)曲牌起板。接转唱时,不用叫板,直接起奏哭板板头而开唱。
  哭板的落板也有两种。一种是用“落板”音乐结束,一种是转接飞板、滚板、流水等类板式。
  注:此段唱是根据中国唱片社1956年录制的唱片记谱。这是〔流水〕板式的变化形态,主要特点是:以四句为一组,用涌句子演唱,末句用散唱。整个唱段紧凑、情绪激昂。
  注:此段选自《秃子尿床》一剧。全唱段以〔丑流水〕板贯穿始终,唱腔音乐以花音为主。从第三句起,旋律结构有所变化,一改固定三拍子的程式性结构,加强了说唱性,采用说念形式,句间不留过板,落板时用马锣硬截。
  哭板没有类别上的名称,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随字句结构而伸缩变化着旋律结构。
  8.飞板
  飞板是常用板式之一,速度快,宜于表现激昂的情绪。适用于生角激化了情绪和净角的豪壮性格的表现。
  飞板的起板以板式接转形式为多,在接转时,不用叫板,直接起奏飞板板头开唱,艺人称这种方法为“硬接”。
  飞板的落板方式有三种:
  (1)用“落板”音乐结束终止(同慢板)。
  (2)用硬落的方式。这种方式相似于秦腔截板,所不同的是这种方式在唱腔硬“截”之后,又加用一声醒木而告终。(见下页谱例8《把华雄首级献当堂》)
  (3)转接“拉坡”板式唱腔结束。
  飞板唱法的种类主要有:
  (1)叙事型。这种是旦、生角运用的形式,多用于叙事和诉说。
  (2)应答型。这类宜表现战前或传令时的激烈唱段,多以一领众应的形式出现,并加用醒木拍击,以助军威或渲染气氛。(见谱例9《莫要糟扰好百姓》)
  (3)剁字型。这类唱法和秦腔中的剁板相同,老腔戏中叫斩字句,可短可长,甚至一剁到底,连贯性强,有扣人心弦的效果。(见谱例10《李靖点星》)
  9.走场子、花战
  走场子和花战,仅限于武生、花脸二者在互相叫战和交战时用。情绪暴烈,语言和唱腔音乐十分豪壮。起唱前,在板头音乐的激进中,穿插入众兵将的呐喊和醒木的拍击声,气势浩瀚。
  这两种板式均为上下句结构。上句一开始唱腔就十分激昂,下句多为自由的散拍形式,音乐旋律采用了近乎语言的叫喊声。每句间都加入众声呐喊和醒木的拍击。上下句可反复使用直到交战结束。
  起板方式是在互骂声中,加一众声呐喊声,然后醒木拍击一炸响,起奏板头,同时又在呐喊和醒木声中起唱。
  走场子与花战的唱腔旋律、结构墓本相同,不同的是:走场子起板用的“走场子”板头,第二句的落尾音是5,而花战起板用的是“花战”板头,第二句落尾音是1。
  在落板时,均采用醒木的一声炸响而硬截落板。
  10.滚板
  滚板是一种自由速度、散板性板式,只有苦音而无花音之分。它常用在哭板和慢板的前后,也常和哭板交替转接、反复使用。常用来表现剧中人的悲痛心情、诉说性的段子。
  滚板有两种形态:
  (1)语言型。这种形式是以生活语言为基础,其唱腔旋律完全是语言字音的伸展,不受韵辙的束缚,不受词格的限制,句式十分自由。
  (2)韵句型。这种形式除了是以生活语言为基础和语言字音的旋律化之外,还遵循着词格的程式,有完整的韵辙。
  滚板的这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合为一体使用。
  注:此段〔飞板〕唱腔板头有别于其他飞板。下句唱腔用散唱形式,结束时用惊木硬截,情绪异常激烈。
  滚板可独立起唱,也可单独结束,而不需和任何板式接转。滚板之前若由其他板式(多为慢板和哭板)转入时,须加一声哀叹叫板,然后起奏滚板曲牌开唱。(见唱腔谱例11《百灵泪不干》)
  11.拉坡
  拉坡是一种结尾性板式,它使用的前提,是以英雄人物的唱腔而转入。常用在一场戏的末尾,或用在大的情绪转变之处。拉坡不单独起唱,而是由飞板或哭板转入。
  拉坡的出现,是剧情发展的制高点。它的基本结构是一领众合。这种合唱,实际上是一种伴唱性的,是同领唱的最后一个字同时起唱的。在齐唱中,又分为前起和后接两个声组,此起彼伏,交替接应。有如兵山将海,气势十分浩大。
  拉坡时的领唱有两句,伴唱是用一个呐喊字,用大拖腔的形式,在旋律上大幅度的发展和变化,最后接一个“落板”音乐终止。(见谱例12《来到城下观一眼》)
  12.科子
  科子板是一种以干鼓和梆子合击节拍、以快板的形式说念韵句而形成的板式。节奏明快干练,语言风趣诙谐。常用于闹剧中的丑角戏段子。在正戏中,一些丑角人物也采用此板式。
  科子板的起法,有的不用叫板,由干鼓和梆子合击直起,有的则用叫板起。它的用处,有的在一戏的开始,作为开场的引子,有的在戏的中间,有的用在戏的末尾,作为全戏的收场。
  科子板的种类有三种,一是说唱型,即用和字音相应的唱腔,配以梆、板击拍。二是说念型。即纯快板形式的说念。三是混合型。即先唱后说,由唱转入说念。(见谱例13《收拾锣鼓刹了戏》)
  注:“※前”是“去”意和方言音。
  出 处:华阴老腔/杨甫勋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