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商洛花鼓音乐集成优秀曲调选辑》商洛花鼓(2)




















  商洛花鼓传统唱腔音乐,由“筒子”、“八岔”、“小调”三种不同形式的腔调组成,各自又包括多种曲调。这三种形式各自为“家”,独立使用,在一个剧目中,从不互相参合,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音乐风格。
  一 筒子戏音乐
  筒子戏因用“大筒”(主奏乐器,竹筒,蛇皮蒙面,马尾作弓,形似二胡)随腔伴奏而得名。所用曲调有老生调、小生调、阴调、阳调、半板、板半、老配少、哀子等。
  【老生调】 由上下两个规整唱句与相间过门乐句组成完全乐段,2/4节拍,各句均为四小节。特殊六声音阶(低音区以清角替代角音),徵调式。唱词多为七字词格,也有十字句唱词,按照一句词分前六字与后四字构成,以上、下两乐句演唱。结构形式:
  上句+过门——下句+过门
  上句半终止在弱拍的6或2,下句主音5也终止于弱拍。
  例一(七字句):
  【小生调】 上下句式,五声音阶,宫调式。特点是上下句终止音同是宫音。上句腔之后过门的终止音与唱腔有时不一致,结束在商音上,下句腔过门终止音与唱腔终止音相同。常为七字句词格。曲式结构与老生调相同。有平声和仄声两种唱法,平声多用于男腔,仄声多用于女腔。
  例一(平声):
  例中标有0的两处终止音,用假声演唱,习称“仄声”。小生调另一形式叫【仄调】。
  例二(仄声):
  【阴调】 徵调式,五声音阶。上下句结构,上句之后无过门,接以衬字拉腔乐句,代替过门乐句。下句腔后接以过门。结构形式为:
  上句+拉腔合唱——下句+过门
  【阳调】 也叫“整板”,徵调式,五声音阶,上下句结构。上句与下句之后,均有过门。上句落在主音上方的五度音上,下句终止在主音徵。结构形式如下:
  上句+过门——下句+过门
  例一:
  例二:
  在有些情况下,上句与下句之间,没有过门,只有下句之后有一过门。也有上下句之间都没有过门,连续反复,显得非常流畅紧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老配少】 是老生调与小生调的组合联缀形式。多用于男女对唱时,结构自由,有时从老生调开始,接以小生调,有时从小生调开始,接以老生调。是戏曲音乐中男女分腔的雏形。例:
  【半板】 徵调式,五声音阶,多是七字词格。上下句各自分半为两个腔节,每个腔节之后间以过门。结构形式为:
  上句腔第一腔节+过门+第二腔节+过门——下句腔第一腔节+过门+第二腔节+过门
  可快可慢,旋律简洁流畅,是花鼓戏唱腔音乐中,仅有的四句式曲式结构形态。
  例一:
  半板进行中,有时过门的落音与唱腔落音不一致,这样通过不断反复,使旋律显得更加活泼流畅。
  例二:
  【板半】结构较特殊的上下句式。结构形式如下:
  上句+下句第一腔节+过门——下句第二腔节+过门
  用过门分割下句唱腔,上句唱腔又与下句第一腔节紧接的结构特点,造成不规则进行,旋律中腔调不稳定运动与解决紧迫感,使旋律富于动力及舞蹈性。常用于表现人物紧迫、匆忙的情绪。
  例一:
  例二:
  【哀子】 散拍节奏,只有一个唱句,无固定词格,以虚词“啊”、“唉”、“咹”、“哎”等发音衬腔。用于其它曲调演唱前,作“叫板”(引子),或行腔于其他曲调腔句之间,表现人物伤感、悲哀的情绪。如:
  二 八岔戏音乐
  徵调式,六声音阶(五声音阶加变宫)在整个唱腔音乐中,较为完整,形成了一定固定程式的独立结构。由“起板”、“诉板”(又称正板、叙板)、“落板”三段式组成。一般由引子性质的“起板”开始,用“落板”结束。和筒子不同的是不用弦乐伴唱,只以打击乐在乐句、乐段处相间伴奏。另外,在“起板”的最后一个腔节、“诉板”上句和下句的最后一字(腔节),都用众声帮腔(合唱),此起彼伏,抑扬流畅。结构如下:
  【起板】第一腔节+第二腔节+第三腔节
  例:
  【诉板】 “八岔”腔系中篇幅最大的主腔,自由反复,可快可慢,可简可繁,亦可以单独运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上下句连唱,最后一字加以帮腔衬托,这个帮腔具有独立意义,可视为一个独立腔节。可根据剧情和表演需要,在上下句之间加入打击乐间奏。结构形式是:
  上句腔第一腔节+第二腔节——下句腔第一腔节+第二腔节
  例二:
  【落板】 整个唱段的结束部分,与开始的“起板”相呼应。第一腔节多为自由式结构,第二腔节又是起板中第三腔节的变化再现。结构形式如下:
  第一腔节+第二腔节
  例三:
  还有一种形式艺人们习称“阴八岔”(有的地方称为“七岔子”、“软八岔”),一般情况下,与多支小调曲调混合应用,没有形成独立的声腔系统,只能算是小调中的一支曲调,不再赘述。
  三 小调戏音乐
  这类小戏的音乐,曲式结构比较多样,但基本形态还是两句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变化、补充、引申,又形成了一些三句体、四句体、多句体、自由句式等不同类型的结构形式。它们各自的旋律都比较均衡完整,可独立使用,可有机连缀。
  调式非常丰富,以商、徵、羽、宫为主,也有一些商、徵或商、羽的复合、交替调式。基本上是五声和六声音阶。六声音阶比较特殊,商调式类曲调音阶中,低音区以清角替代角音,高音区无清角而强调角音:
  徵调式类曲调音阶中,加进变宫而没有清角:
  但是,徵调式类曲调中,也有商调式音阶中的相同情况。这些因素形成的为数众多的曲调,构成小调戏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特色。据不完全统计,有二百多支,最常用的有“花鼓调”、“开门调”、“石榴娃烧火”、“姐儿歌”、“阴八岔”、“四平头”、“观灯调”、“回河南”“五更调”、“划船调”、“啦呼调”、“梳妆台”、“绣荷包”、“茉莉花”、“八板头”、“十八扯”、“对花”、“双探妹”,“十二属”、“十二时”、“大十拜”、“大劝夫”、“小喜接妹”、“十探妹”、“黑五更”、“游春调”、“望江楼”、“闹元宵”、“上楼台”、“卖风流”、“苏州姐”、“押恨回娘家”等四十多支曲调。
  从上面分析来看,“筒子”、“八岔”、“小调”这三种小戏的唱腔音乐,虽然各不相同,但也存在许多共同因素:
  1.唱腔音乐大部分是商、徵调式;
  2.都是五、六声调式音阶;
  3.旋律中特性音调(三音列、四音列)相同;
  4.终止形态大体相同;
  5.使用同一打击乐器组,而打击乐节奏、称谓一致;
  6.多为上下句式结构,五、七字词格。
  这样看来,“筒子”、“八岔”、“小调”三种形式的唱腔音乐,能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旋律丰富多彩,表现手段多样,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新的剧种——陕西商洛花鼓。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这一灿新的剧种,方有了后期的长足发展,向社会奉献出一台又一台好戏。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共和国始建,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商洛市剧团,多次组织人力,深入山区调查研究,挖掘整理,将花鼓戏由原始状态的席棚地摊下,搬上现代大舞台。几代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努力,不断革新扬弃,把原有三种形式合而为一,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商洛花鼓。她既保持了浓郁的泥土芳香,又具备了丰富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段,使之能够准确揭示戏剧矛盾冲突以及各类戏剧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既能演示重大历史故事,又适于表现火热的现代生活,使这个地方剧种渐趋成熟、面目一新,更为群众喜闻乐见,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知名剧种。
  1、打破对偶曲式格局,形成四句腔结构。
  与大多数地方剧种一样,陕西商洛花鼓音乐的曲式结构,多是上下句对偶式。这种单一的、缺乏变化的曲式,很难全方位、多侧面刻画戏剧人物尤其是剧中主要人物细腻的情感世界的跌宕、变化。受古诗歌创作方法——启、承、转、合的启示,以及几首小调的启发,打破对偶式结构,形成四句腔曲式。如:
  这首民歌在旋律进行中一、二句落音一样,三四句落音一样。粗略看来好像一般民歌的进行方法,但从其曲式结构上看,却具备了四句腔曲式的雏形。下面这首“上楼台”也是一首较完整而且很有特点的四句腔曲式雏形结构:
  用这种方法,紧紧抓住花鼓戏的旋律特点,创作了一种流畅而细腻的四句腔曲式结构曲调。如:
  经过数十年的创作演出,反复实践,效果很理想,极大地提高和丰富了剧种音乐的表现能力,对于准确刻画树立多形态戏剧人物的音乐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有选择地吸收本地民间音乐素材,丰富和提高剧种音乐的表现能力。
  在秦岭山区民间,有一种非常古老的丧葬仪式,请来艺人,通宵达旦演唱“孝歌”。这种“孝歌”的旋律忧伤悠长,很适于表现叙述性很强的内容。把它吸收到剧种音乐中,效果很好。如:
  又如“月亮光光”中土根的唱段:
  “孝歌”除个别徵调式外,大都是宫调式,穿插进商调式或徵调式的旋律中间,加强了旋律调式色彩对比,提高和丰富了剧种音乐的表现能力,将人物内心的无奈、不安、伤痛等复杂的微妙情感变化,表现的恰到好处。
  3.利用花鼓音乐中,商调式与徵调式的互变特性,形成商、徵交替调式,较好的解决了男女声同腔同调的历史难题。
  商洛花鼓在数百年的流行过程中,都是男演员扮演旦角,在男女对唱时,因为都是男声,不存在同腔同调的困难。但现在大多数戏曲表演团体都是女演员扮演旦行。这样一来,男女声同腔同调的矛盾非常突出,男声演唱合适时,女声因不在有效声区而显得过低、压抑;女声定调舒服的时候,男声则因为超出有效声区而显得过高,勉强演唱,挣破头。观众常说是“吼戏”,不是唱戏。花鼓戏唱腔音乐中,这一矛盾,尤其突出。这是因为从人的生理上讲,男女声音自然相差四、五度所致。这一历史形成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就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审美要求,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剧种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在过去数十年的实践中,想了不少办法,都不太理想,过多的转调、离调,把剧种音乐搞得很零乱,容易使观众产生排斥情绪。对于商洛花鼓整个剧种来说,是一个必须妥善解决、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问题。
  传统花鼓音乐中,徵调式与商调式都是主要调式。在数十年的创作实践中,男女对唱时,有意识的把男演员的唱腔安排在徵调式曲调的范围里,把女演员的唱腔安排在商调式曲调的序列中,一般情况下,男声从小字组的g到小字一组的c,女声从小字一组d到小字二组的g。这个音区在男女声音中的一个半八度里,都是表现力最强而且很舒服的音区,演唱起来非常华美。但是,如果简单而生硬地处理,很容易给人产生突然换调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感觉,从传统音乐徵调式曲调的旋律中选出最具花鼓旋法特点的终止片段:
  把这个终止片断模进到商调式曲调中,同样把它用在终止句里面,如:
  例如:
  “月亮光光”第五场土根和林怡芳对唱:
  4.创新、吸收多种节奏形式
  商洛花鼓传统音乐中,多是2/4节奏,中庸速度。这种节奏与速度,遇到需要表述某种紧张激昂的情绪时,显得很难适应。尤其是在大型剧目音乐创作中,戏剧性矛盾冲突激烈,众多人物性格迥异,从头到尾的中庸速度显然不行。为此,创新并借鉴了多种节奏形态,形成了一些新的版式。写作时,为了避免生造和格格不如的感觉,特别注意在旋律线中,保持传统风格,突出剧种特点。如快速的1/4节奏的《紧板》(大云寺第五场卢太守唱段):
  这种方法,使全剧音乐布局,在节奏上形成鲜明对比,中慢速旋律更显流畅婉转,避免了全剧音乐节奏缺乏变化、过于单一的危险。
  为了加强和提高剧种音乐的表现力,吸收了一些其他大剧种的特性节奏形态,比如秦腔的《尖板》,京剧的《紧打慢唱》等。
  《尖板》:
  《紧打慢唱》:
  这些创新和吸收,仅指节奏而言,在同时进行的旋律中,则尽量保持传统花鼓旋法特性,既创新、吸收,又不失剧种特色,使得商洛花鼓整体音乐清新雅致、诗情画意,既保持了活泼热情、细腻委婉的泥土芳香,又加强了高亢激越的秦地特色。受到戏迷、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喜爱,被誉为“陕西黄梅”。
  一九五六年夏,经过加工整理的花鼓小戏“夫妻观灯”、“桑园配”、“西楼会”、“回河南”,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汇演,一炮走红,古城西安为之轰动。四个小戏全部获奖,“夫妻观灯”晋京参加全国音乐周,在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受到高度评价。
  这一成功,极大鼓舞了全团演职人员的热情和干劲,在五十多年的艺术道路上,先后创作演出了数十出花鼓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获得文化部、陕西省及商洛市各级领导部门数十项奖励。
  古典剧“屠夫状元”在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活动中,取得极大成功。全国各省一百多个剧种竞相移植演出,一时形成举国“屠夫热”。
  1982年,现代剧“六斤县长”参加全国现代剧年会演出,获金奖。1983年,文化部安排该剧赴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巡回演出,引起轰动效应。
  1993年现代剧“泉水清清”在武汉参加全国现代剧年会演出,1995年修改本“山魂”去太原参加全国金三角汇演,获得高度赞誉。
  2002年到2004年,现代剧“月亮光光”先后在西安、浙江、北京等地,参加了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第八届中国戏剧节、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国庆五十五周年调演,获得多项大奖。
  “小官小贩小教师”、“大云寺”、“商君商於行”、“曲江池”、“山姑娘”、“花嫂招郎”、“糖是酸的”等几十出商洛花鼓戏,先后参加了陕西省数届艺术节以及各类艺术赛事,屡屡获奖,使商洛花鼓声名大振,蜚声剧坛。
  2006年国务院将陕西商洛花鼓公布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举措,更加激励了全体演职人员极大的热情,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一定会百倍努力,以更加优异的艺术作品,奉献社会。让商洛花鼓这一商山芳草、丹水奇芭,生长得更加郁郁葱葱,绽放得更加璀璨夺目!
  二○○七年十月 商州
  出 处:陕西商洛花鼓音乐集成/陕西商洛花鼓音乐集成优秀曲调选辑/辛书善编.—商南县顺意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20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