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戏曲音乐概论》 八岔戏音乐三、唱腔音乐


  八岔戏(包括阴、阳八岔)唱腔在伴奏上无有弦乐,仅有简单的打击乐,与其它剧种音乐相比,显得种类还不够齐全。
  (一)阳八岔
  阳八岔唱腔的结构形式为板式变化体,这种板式变化的唱腔,并非以板眼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板式,而是将一个完整的唱段分为三部分,分别在头、中、尾冠以不同的板式,这些不同的板式,主要是指速度和节奏上的变化。唱腔中的任意一种板式,均没有独立完成唱腔的功能,必须连接在一起使用,少则两种,多则不限。
  阳八岔的板式包括〔快起板〕、〔慢起板〕、〔快诉板〕、〔慢诉板〕、〔快落板〕、〔慢落板〕。板式的“快”与“慢”,相互间不仅有速度的不同,且有旋律和情绪的差异。“快”字类的板式,速度较快,旋律起伏跌宕较大,显得热烈欢快。“慢”字类的板式,速度较慢,旋律起伏跌宕较小,显得柔和委婉。
  起板,属散节奏节拍形式。〔快起板〕唱腔只有一句,且由两个腔节构成,中间用一次锣鼓铜器进行间隔。〔慢起板〕由三个腔节组成一个完整句。中间用两次锣鼓铜器进行间隔,俗称“三起头”。因用在大段唱的最前面,故称“起板”。
  诉板,一板一眼,是大段唱腔的主要部分,因长于表述心态诉说情由而得名。
  落板,一板一眼,其位置在唱腔尾部作结束。
  板式的使用,无论“快”、“慢”板式,有两种状况:
  一是由“起板”转“落板”结束,艺人称“龙头凤尾”。
  二是由“诉板”转“落板”结束,艺人称“藏头露尾”。
  “起板”转“诉板”时,利用锣鼓铜器进行衔接。〔快诉板〕转〔快落板〕时,休止“落板”第二小节强拍的前半拍。〔慢诉板〕转〔慢落板〕时,利用“落板”第一小节的大切分而转板式。
  (二)阴八岔
  阴八岔也称小调戏,有时常常是剧名和所唱的牌名相同。如《王婆骂鸡》中所唱的曲调也称〔骂鸡调〕、《卖翠花》中所唱的曲调也称〔卖翠花调〕。
  阴八岔唱腔有两句成段(最基本的)、三句成段以及四句成段的,其结构如下:
  两句成段的唱腔,用两小节的锣鼓铜器间隔上、下句,结束时使用四小节的锣鼓铜器。
  三句成段的唱腔,整段(即三句)唱完后,使用两小节的锣鼓铜器,重复歌唱第三句,即将结束时,使用四小节的锣鼓铜器。或唱完一、二句时,使用两小节的锣鼓铜器,唱完第三句使用四小节的锣鼓铜器。
  四句成段的唱腔,亦在唱完前三句后,使用两小节的锣鼓铜器。唱完第四句后,使用四小节的锣鼓铜器。
  转换曲调时,因有锣鼓经的间隔,非常自由灵便,但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选用主音、终止音相同的曲调,以求得调式的统一(特殊情况在外)。
  (三)帮腔
  在八岔戏的演出中,台前由演员歌唱,台侧由打击乐伴奏者帮腔。阳八岔、阴八岔的帮腔各有不同。
  阳八岔中,无论“起板”、“落板”,凡七字句的,帮句尾三字,十字句的,帮句尾四字。而“诉板”无论七字句还是十字句,均帮句尾一字。
  阴八岔的帮腔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根据情节、气氛和人物的心态来决定,凡需要帮腔的,均帮最后的结束句。
  出 处:陕西戏曲音乐概论/许德宝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