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戏曲音乐概论》 汉调桄桄音乐二、唱腔音乐


  汉调桄桄的唱腔为板腔体音乐结构形式。其板式有〔二六板〕、〔慢板〕、〔川板〕、〔二导板〕、〔垫板〕、〔滚板〕六种。除〔滚板〕有软无硬(有苦无欢)外,其它板式均有硬、软(欢、苦)之分,各板式在完成唱腔方面,除〔二导板〕不能独立使用外,其它五种板式均可独立完成唱腔(独立使用)。
  不同的板式,因速度、情绪的不一,依照剧情的需要,常常带有叫板。叫板分带拖腔叫板和无拖腔带韵叫板两种,带拖腔叫板分实词拖腔和虚词拖腔两种,一般来说,速度慢、情绪平稳的唱腔多用带拖腔叫板;速度快、情绪激烈的唱腔多采用有字无腔叫板。带拖腔叫板多用于〔二六板〕、〔慢板〕等;有字无腔叫板多用于〔川板〕、〔滚板〕和〔垫板〕。
  (一)唱腔板式
  1.〔二六板〕
  〔二六板〕是汉调桄桄的主要板式之一,生、旦、净、丑皆用。灵活多变,有极强的表现力,擅于叙事,也可抒情。一板一眼,采用2/4拍记谱,由于速度的不同,有快、中、慢之分,可容纳各种长短不一的唱词,但以七字句、十字句最为常见,七字句为二、二、三词格,十字句为三、三、四词格。以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作为基本段式,每句由两个腔节或三个腔节构成,基本起唱规律为眼起板落(弱起强落),变化起唱形式为碰板起唱(用得较少),即起于板而落于板。腔节间有小过门,快速演唱时,过门常常被去掉。过门一般多属尾句的变化重复。或由板头曲部分摘用。上句落音自由,硬音多落5 6 7 1 2 3各音上,软音多落5 ↓7 1 2 4各音上,下句落音除用砸板结束唱腔落在1音上,其余均落在5音上。
  2. 〔慢板〕
  〔慢板〕因速度慢而得名,旋律性、歌唱性极强,为汉调桄桄的重要板式,生、旦、净、丑皆用。一板三眼,4/4拍记谱。长于抒情、亦可叙事。唱词以十字句为多见,其词格为三、三、四,同样以上、下句为基本段式,每句由四个腔节组成,上句四个腔节的起唱规律分别为“中、中、板、头”,下句四个腔节的起唱规律分别为“中、板、中、头”。上句旋律带有展开性,且落音自由,硬音可落在5 6 7 1 2 3各音上,软音可落在5 ↓7 1 2 4各音上,硬、软音下句均落在调式主音上。
  〔慢板〕的起唱,根据不同的情绪分“紧开口”和“慢开口”两种,“紧开口”前面不带板头曲,“单棰”(锣鼓牌子的一种)之后开口,或者一句亮调后起唱,速度快急,三字连续喷出,用于人物急切地陈述或情绪渲泄。“慢开口”速度缓慢,行腔平和稳定,前面加用板头曲,多用于思念、联想及正常情绪下的自述。
  “阴司板”、“伤寒调”是软音慢板的一种腔调,常常用在人物昏厥后苏醒过程中,唱腔旋律多在中、低音区,演唱时断时续,给人以气息微薄,难以支撑的感觉。
  3.〔川板〕
  〔川板〕,其节奏节拍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有板无眼的规整型节奏,记谱1/4,叫〔双棰川板〕(艺人称“赞子板”),起唱规律是弱起强落,软音上句落4 5 ↓7 1 2,硬音上句落5 6 1 2 3,下句均落5,都不拖腔,无过门,句式纯属〔二六板〕腔句的紧缩。另一种为整打散唱或紧打慢唱节奏,梆子以1/4或1/8有规则的击打,唱腔以散板形式自由进行,叫“大川板”或“紧川板”。二者均用双棰击鼓伴奏,都有严格规范的起板过门,有“慢双棰”、“紧二棰”之称。使用中,整散节奏交错,快慢相间,多用于戏剧高潮之处。尤其是“紧双棰川板”,鼓板、胡琴各自在严格的节奏和包腔中进行,演唱既可根据节奏连续演唱,又可在字句间断开进行,很自由地诉诵,戏剧性非常强烈。
  4.〔二导报〕
  〔二导报〕,有板无眼的整节拍形式,采用1/4拍记谱,因只有一句唱,不能独立成段。常在综合板式唱腔首句或中间部分出现,起开导性和过渡性作用。唱词七字句、十字句均有,一般情况下,带彩腔的〔二导板〕其速度适中,唱前,均由板头起奏并有板头音乐,无论是硬音、还是软音,其最后落音均在1上。不带彩腔的〔二导板〕,唱句的后三字在演唱上打散处理,且起唱不带板头音乐,直接由底棰后开口,硬音落1,软音落2。
  5.〔垫板〕
  〔垫板〕,无板无眼,散节奏节拍形式。因每唱一句或两句中间垫有铜器而得名。记谱为廾拍,唱词以七字句为多,常常作为综合板式唱腔的首一板式出现,多在人物上场前幕后演唱。由于速度的不同有紧、慢之分。〔慢垫板〕板头铜器完整,〔紧垫板〕的板头铜器起奏相对简短,前者在情绪上高亢激越,用于正常情况下的自述与理论,后者急切紧张,宜于表现悲愤激动的情绪。
  6.〔滚板〕
  〔滚板〕,无板无眼的散节奏节拍形式,为吟诵性散唱板式,记谱为廾,旋律凄苦哀伤,多用于人物哭诉之中。因唱词结构的不同,有〔滚白〕和〔滚板〕之分,〔滚白〕的唱词为散文句式,唱中常带有夹白;〔滚板〕的唱词为齐言句式的五字句结构形式,其词格为二、三,其唱时不用乐队伴奏。只是在句间垫相应的铜器及由文场奏一小过门。
  (二)彩腔
  彩腔是汉调桄桄唱腔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凡属彩腔均以假嗓演唱(二音子,当地也称窄音),彩腔的旋律性、歌唱性极强,多用于生、旦行当唱腔中。汉调桄桄的彩腔多在〔慢板〕唱腔中,仍分有硬音和软音两种不同色彩旋律,〔慢板〕中的彩腔有“麻鞋底”(有硬无软)、“硬音十八腔”、“软音十八腔”、“硬三滴水”、“软三滴水”以及“哭腔”(有软无硬)等。实际音高比一般唱腔高一个八度。〔二六板〕的彩腔有“三滴水”。当地将“喝场”(紧打慢唱形式)称为〔川板〕唱腔的彩腔。〔二导报〕中彩腔为“导板序子”。与〔垫板〕相似。另带有彩腔的还有一种〔梢板〕(实为垫板类),〔梢板〕用于人物出场前的幕后演唱,只唱一句即转入〔垫板〕,唱句由三个腔节组成,十字句,三、三、四格式,每腔后有铜器过门,尾腔若用假嗓或带拖腔演唱的称作“嘹子”,不带拖腔而以铜器“扎板”收束的则称“空辽子”。
  (三)起板、转板、落板
  由于各板式的速度,板眼等有别,所以起板、转板、落板也都有别。
  1.起板形式
  ①〔二六板〕的起法
  〔二六板〕的起法相当丰富,分大安和小安两种不同乐器组合起法。大安即大铜器,所用乐器为鼓板、钩锣、铙钹、手锣等;小安即小铜器,也称小三件,由鼓板、铰子、小锣组合来完成部分板头的起法。大安起的有〔浪头小起板〕、〔踏三步抽一板〕等;小安起的有〔鸭子干拌嘴〕、〔一锣小起板〕、〔六棰小锣板〕等。
  ②〔慢板〕的起法
  〔慢板〕的起法分安板和塌板两种,凡安板起的均不用大铜器,如“一棰安”、“一棰安懒翻身”、“一棰安拦头”等,凡用大铜器起的均称塌板,有“大塌板”、“二反塌板”、“三棰拦头”以及“一棰傲拦头”等。
  ③〔川板〕的起法
  〔川板〕的起法在运用铜器的组合上均为大铜器,舞台上常用的有〔大川板〕、〔四棰川板〕、〔二反川板〕以及〔带帽川板〕等。
  ④〔二导板〕的起法
  〔二导板〕也许因它不能作为独立板式使用,所以其起板形式仅有一种,且不用大铜器。
  ⑤〔垫板〕的起法
  〔垫板〕的起板仅有以〔垫板〕命名的一种起法,〔梢板〕则用〔辽子板〕作为起板,其二者的硬音唱腔上句落音为2或6,软音唱腔上句落音为2或1,下句均落在调式主音上。
  ⑥〔滚板〕的起法
  〔滚板〕的起法分两种,一种为〔滚板〕起,另一种为〔嘹子板〕起,均用大铜器。
  2.转板形式
  转板即由一板式转入另一种板式。转板是依照剧情及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变化和唱词句子的多少来定,其转板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板式的单调。汉调桄桄的转板形式有以下五种:
  ①通过加快速度转板,常用于〔慢板〕到〔二六板〕的转板,即在〔慢板〕唱腔的最后一句加速,抽眼紧缩,改变板眼规律,然后接奏〔二六板〕起板过门。
  ②改变板眼规律转板,也用于〔慢板〕到〔二六板〕的转换中,但一般不改变速度,不抽眼紧缩,只是在前一板式唱腔过门后直接起唱另一板式唱腔,这是汉调桄桄区别于秦腔〔慢板〕转〔二六板〕所特有的转板法。
  ③通过〔二导板〕转板,由〔慢板〕转入〔二六板〕为第一次转板,由〔二六板〕转入〔二导板〕再转入〔慢板〕为第二次转板。这种转板方式只限于〔二六板〕转入〔慢板〕之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转板手法。
  ④通过铜器转板,由〔垫板〕、〔川板〕、〔滚板〕转入〔慢板〕、〔二六板〕,或由各板式转入〔滚板〕比较多见。
  ⑤散唱转板,即将唱腔的最后一句打散演唱转入另一板式、常见的有〔慢板〕、〔二六板〕转入〔川板〕和〔垫板〕。
  以上五种转板法为汉调桄桄唱腔的综合转板形式,具体地来讲,〔慢板〕最容易转入〔二六板〕,通常是上句从第四个字开始转,下句由第一个字开始转,不经过任何过渡,只是变一板三眼为一板一眼。
  〔二六板〕的转板十分方便,最为常见的是转入〔二导板〕,以过渡句再转入〔慢板〕,也可放慢速度,运用自然音型变一板一眼为一板三眼的〔慢板〕。另外,〔二六板〕以留板叫散后,可任意转入其它板式,一般均由铜器起奏。
  〔川板〕除了自身变换节奏节拍外,一般多转入〔二六板〕、〔慢板〕、〔垫板〕以及〔滚板〕等。
  〔二导板〕只有一个上句,必须进行转板,一般均转入〔慢板〕,其转法有二,一是以整节奏节拍形式,变一板一眼为一板三眼的〔慢板〕;二是后半句散唱,通过铜器和板头过门转入〔慢板〕。
  〔垫板〕由于为散节奏节拍形式,所以转板很容易,运用不同的铜器可转入任意一种板式。
  〔滚板〕的转板与〔垫板〕转板完全相同,运用铜器可转入其它板式。
  3.落板形式
  汉调桄桄的落板有齐板、留板、砸板、黄板四种。这四种落板法均可作为一段唱的终止,但落法不同。
  齐板
  齐板,以整节奏节拍形式结束唱腔的称为齐板。
  留板
  留板,以整节奏节拍形式变为散节奏节拍形式结束唱腔的为留板。留板即可作为一段唱结束,也可将板留下来,接奏歇板过门,配合剧中人的表演或道白,需要唱时,再唱原来的板式,所以说留板的作用有二。歇板与留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同样将板歇下来,接奏歇板过门,配合人物的表演或道白,当剧中人需要唱时,再继续接唱原来的板式,上句、下句均可作为歇板。不同的是,歇板没有结束唱腔之功能。
  砸板
  砸板,是唱腔正常进行时的猛收,上句、下句均可猛收。猛收时的铜器为〔一棰〕。
  黄板
  黄板,多用于一段唱的结束或一本(折)戏的结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黄板时,最后一句的倒数第三字前用一固定铜器〔三棰〕,最后三个字散唱结束。
  〔慢板〕的落板多用齐板和留板;〔二六板〕的落板齐板、留板、砸板、黄板均有;〔川板〕的落板同〔二六板〕落板;〔垫板〕的落板一般用砸板,也称“空辽子”。〔滚板〕的落板常用一棰来结束唱腔。
  (四)杂调
  汉调桄桄唱腔除了六种板式以外,尚有一些杂调曲牌。常与各种板式结合运用,对于增强感情色彩,刻划人物性格起着一定的作用,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四条弦〕:七字句唱词结构,记谱为2/4拍,有硬无软,风趣幽默,以干唱为主,末句拖腔加入伴奏,用于丑行演唱。
  〔五字腔〕:也叫“等音子”,五字句上下结构形式,记谱为2/4拍,干板演唱,软、硬音皆有,可单独运用,也可与〔二六板〕、〔川板〕连接运用。多用于武生、老旦和丑角演唱。
  〔板歌子〕:亦称数板,整打整说形式,记谱2/4或1/4,以七字句最为常见。说时中间不垫铜器,一气呵成,且越说越快,干鼓、梆子击节伴奏,宜于表现欢快谐谑的情绪,丑行多用。
  〔颗颗子〕:同属整打整说形式,伴奏乐器及方法与〔板歌子〕相同,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感,七字句为主的增减变化句式,一句或两句放音并垫铜器,启口前有叫板和起板,结束时有收棰锣鼓。可一人演说或数人对说。
  〔扑灯蛾〕:整打整说,一般为四至八句,两种演说格式,一种与〔颗颗子〕起板落法相同,一句或两句后放音,加奏铜器;另一种与〔板歌子〕起板落法接近,两句或四句后放音,加奏铜器。
  〔朝拜香〕:源于民歌小调,用于善男信女进香朝拜时的演唱。
  〔道歌子〕:整打整说,用于道家信徒和神仙上场,基本形态与〔扑灯蛾〕相似。
  〔佛句子〕:属于带引子的干唱,(引子用唢呐伴奏),唱中有领有合,有呼有应,用于佛门神鬼、信徒的演唱。
  〔粗腿子〕:为干唱形式的昆腔牌子,大将登场坐帐多用。
  (五)音阶调式及硬、软旋律的个性特征
  唱腔是汉调桄桄音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由硬、软两条不同色彩旋律所构成,形成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个性特征,充分显出了汉调桄桄唱腔音乐的艺术魅力。
  汉调桄桄唱腔音乐的音阶多为七声,以徵调式为主。硬音音阶为5 6 7 1 2 3 ↑4 5,一般来说,4音比本位4略高,不到#4,均按本位4记谱,文乐队民族乐器尤其是拉弦乐器凭感觉演奏此音,因而4音带有一定的游移性。5 6 1 2 3为硬音旋律的骨干音,3、6为特性音。软音音阶为5 6 ↓7 1 2 3 4 5,↓7音带有一定的游移性,尽管如此,但倾向于b7,有时即时b7,西洋乐器演奏时,均按b7处理,距风格接近。骨干音为5 ↓7 1 2 4,特性音为4、↓7,也正是由于各自旋律中的骨干音不同,特别是特性音有别,才使得汉调桄桄的唱腔音乐形成了两条不同色彩的旋律。
  硬音唱腔旋律多表现欢快喜悦、热情洋溢的情绪,软音唱腔旋律多表现悲痛忧伤、义愤填膺的情绪。硬、软旋律交替时的唱腔则表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矛盾。各行当的唱腔也都富有个性特征,生角的唱腔旋律流畅,起伏得当;旦角的唱腔委婉细腻、清秀高雅;净角的唱腔平直刚毅,大起大落;丑的唱腔诙谐幽默、说唱兼备。
  汉调桄桄在用语上为汉中方言音韵,富有极强的地方化。此部分参看绪论和汉调二黄语音部分。
  (六)定调及各行当的音域
  早期的汉调桄桄生、旦、净、丑各行当均由男性扮演,其定调以曲笛(筒音作A)开三孔,即正宫调1=G(俗称三眼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调桄桄音乐也在不断的有所创新和发展,为了表现特定的环境,常常扩展唱腔旋律的音区,所以今天汉调桄桄的定调除用G调外,有时也定为F调。
  由于男、女生理条件的不同以及生、旦、净、丑各行当有别,其各自旋律的音域各异,反映在具体的角色、行当上,其音域也都不一,汉调桄桄生、旦、净、丑的音域与秦腔各行当的音域相同,这里不再叙述。
  出 处:陕西戏曲音乐概论/许德宝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