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戏曲音乐概论》 汉调桄桄音乐三、器乐


  汉调桄桄乐队,分文场和武场。早期,武场面位居舞台的左侧,文场面位居舞台表演区的中后方(俗称中堂)。
  建国后,随着舞台表演区的增大,文武场分别居于舞台表演区以外的两侧,武场面居上场口(左侧),文场面居下场口(右侧)。有乐池的剧场,文武场均在乐池演奏。
  汉调桄桄的传统乐队为9人,建国后,随着戏曲艺术的更新和发展,现代戏大量上演,文场乐队恢复了久已失传的月琴,吸收了琵琶、扬琴、大提琴、倍大提琴以及西洋铜管乐器,乐队达18人左右。
  (一)文场及曲牌
  1.乐器及定弦
  盖板:也叫二股弦,汉调桄桄的领奏乐器,内弦定6,外弦定3,称“正调”,上牛筋弦,演奏时食指、中指、无名指戴铁制指套按弦,音质尖高明亮,穿透力强。但因音色不易与其它乐器相和,建国后仅在传统戏中运用,现代戏以反调板胡取代。
  板胡:用两把,一把为领奏乐器,四度定弦,内弦定3,外弦定6,称“反调板胡”;另一把五度定弦,内弦定1,外弦定5,称“越调板胡”。均用牛筋弦,演奏时左手食、中、无名指戴铁制指套按弦,音质纯正,发声宏亮而柔和。
  胡胡:即低音板胡,五度定弦,内弦定5,外弦定2,称“梅花调板胡”,演奏时左手食、中、无名指戴指套,上牛筋弦,声调低沉圆润,现以二胡代替。
  笛子:筒音为A,演奏笛子曲牌用两支,唱腔及其它曲牌伴奏用一支。
  京胡:俗称丝弦,五度定音,内弦定6,外弦定3,用丝弦,音质清脆尖亮。
  三弦:用丝弦,老弦定1,中弦定5,子弦定1。
  海笛:也叫唧呐,音质高亢明亮,多用于伴奏、演奏欢快热烈的唱腔和曲牌。
  唢呐:音质宽宏浑厚,用于管乐曲牌演奏,唢呐曲牌演奏用两支,混合乐队演奏用一支。
  管子:音质沉闷低回,用于凄凉悲哀的伴唱和曲牌演奏,只用一支,演奏管子曲牌常以笛子协奏。
  二马驹:即马号,筒细长,号口成喇叭形,用于开场和战斗场面的战马嘶鸣、渲染战场气氛。
  2.曲牌
  汉调桄桄曲牌分为弦乐曲牌、唢呐曲牌、笛子曲牌、管子曲牌四种,约200余首。其中唢呐曲牌100余首,舞台上常用的约20余首,弦乐曲牌22首,管子曲牌4首,笛子曲牌1首,共计约50首。这些曲牌的调式以宫、徵调式居多,分软音、硬音和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三种色彩,根据需要用于各种不同场合。弦乐曲牌多用于文人、学士、平民百姓的婚丧嫁娶、迎宾摆宴、打扫庭堂、降香祭祖、思考怀念、穿针引线、赶路和嬉戏一类表演中。演奏乐器为所有的丝弦乐器、弹拔乐器和笛子,有时为了求得色彩变化或者某种情绪的需要,也加用海笛和管子。唢呐曲牌多用于国王、大臣、元帅、将领的登基坐阵、排兵杀战、迎宾摆宴、婚丧祭奠、修书观表等场合。管子和笛子曲牌多用于神仙、僧道的行云、坐洞降香的特殊场景,演奏时可以弦乐(两三件)协同伴奏。
  文场曲牌以单曲体为多,结构有长有短,最短的如〔花梆子〕,只有一个乐句自由反复。最长的有以乐段为基础发展变化形成的多段体,如〔刮地风〕,套曲较为少见。曲牌使用灵活方便,根据需要可完整的反复使用,也可摘段、摘句使用。起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用锣鼓经起,如〔排朝〕、〔女点将〕分别用〔豹子头〕和〔慢五棰〕起;二是不用铜器只用鼓板起、如〔小开门〕、〔八谱〕、〔杀妲己〕等用特定的鼓点起。收法有三:①乐曲进行到末尾自然结束,鼓板在句尾垫奏相应的鼓点,以示终止;②乐曲在自由反复中临时选定结束句,撤慢速度将尾音落在板上;③根据剧情的需要,打击乐采用“硬扎”强行终止。另外,深沉典雅的弦乐曲牌多以堂鼓、木鱼、碰铃伴奏,热情洋溢的多加用战鼓、京镲、小锣和铰子等伴奏。管子、笛子曲牌除以鼓板加花击节外,常以木鱼,碰铃伴奏。
  (二)武场及锣鼓经
  1.乐器及形制
  尖鼓:形制同秦腔干鼓。音质尖亮清脆,用以伴奏唱腔,领奏“小三件”配合小生、小旦、小丑之类人物动作的表演,多表现文雅清静的场面。
  平鼓:形制同秦腔暴鼓。音质暴烈宽亮,多用于领奏“大铜器”,伴奏气势浩大,激昂慷慨的表演动作和武打戏。
  土钹:又名镲钹,形制同秦腔铙钹。音质酥脆响亮。
  海锣:直径40mm,发音脆亮短促,用于念〔颗颗子〕和曲牌中的特殊效果。由川剧引来,取代马锣。
  堂鼓、牙子、战鼓、钩锣、铙钹、铰子、小锣、马锣、吊镲、喇叭头鼓、梆子、木鱼、碰铃,形制及用途与秦腔同类乐器相同。
  上述乐器通常由四至六人操作,每人除主奏乐器外兼奏若干种乐器,具体分工与秦腔武场人员分工大体相同。
  2.乐器组合及演奏形式
  武场乐器按其类别、用途,常用的组合形式有以下几种:
  大铜器:俗称“大家伙”,包括鼓板、钩锣、铙钹、小锣、铰子、梆子等所有常用乐器在内,用于开演前的开场锣鼓、武戏及气派宏大的表演动作、大型唱段的起板锣鼓和慷慨激烈的戏剧场面。
  小三件:亦称“小家伙”,乐器组合为鼓板、铰子、小锣和梆子。主要用于生、旦、丑行的上、下场及板头的起法等。
  小锣独击:小锣在鼓板领奏下的独奏,效果清亮独特,用于幅度较小的起唱、道白和表演。
  鼓板:鼓与牙子的组合,由鼓师操作尖鼓、平鼓、堂鼓(有时还兼操战鼓)和牙子一并指挥整个乐队的演奏。
  3.锣鼓经的分类及来源
  汉调桄桄的锣鼓经较为丰富,按照用途分为三类。用于形体表演动作的称为动作锣鼓;用于起唱的称板头锣鼓;开演前演奏的叫开场锣鼓。这些锣鼓经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本剧种在继承发展中,历代鼓师和演员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创造传下来的;二是从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中学习借鉴吸收来的;三是通过搭班、对台比赛,同台演出期间向兄弟剧种学习来的。
  ①动作锣鼓
  动作锣鼓是用于剧中人表演、吟诗、道白的锣鼓。如〔一棰〕、〔两棰〕、〔倒八棰〕、〔列棰〕、〔擂棰〕、〔豹子头〕等。
  ②板头锣鼓
  板头锣鼓分板头的起法和曲牌的起法两种。如“塌板”起的〔慢板〕、“浪头小起板”起的〔二六板〕等。
  ③开场锣鼓
  汉调桄桄的开场锣鼓过去相当丰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几乎全部失传,保留下来的仅有〔老一声号〕和〔地溜子〕。开场锣鼓用于开戏前,一是招徕观众,提示戏马上要开演,二是制造一种强烈的舞台气氛。
  出 处:陕西戏曲音乐概论/许德宝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