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 第五章 长安戏曲音乐 第三节 秦腔板腔体的调性与彩腔






        
  秦腔唱腔音乐的音域十分宽广,有着浓郁的旷野牧歌的特点。一般的音域可以从低音的“1”(do)到“5”(si),共12个音,或达到高音的“i”,十五个音,有时可宽到24个音,即从低音“1”到两个高音“1”,即三个八度。而且高音的“5”用得非常繁烦,如果站在远处,似乎只是连绵不断的“5”在奔流,给听众以高亢嘹亮的深刻印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流徵”。①正是这一“流徵”,给秦腔增加了无比的艺术魅力。
  秦腔板腔体音乐使用的旋律,既有五声音阶调式,也有七声音阶的调式,而以前者为自己的基础。从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更能显示中华民族色彩“汉唐雄风”的两种旋律截然不同的调式,这就是:“欢音”和“苦音”。由此又构成了自己的两种旋律系统。二者强烈的艺术色彩,是在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基础上,进入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后,“变宫、变徵”的应用中所形成的小三度音程运用上变化。表现出“二变”之妙。这与秦地几千年前创造的中国传统乐器秦筝的情况,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值得引起学者们特别注视的是“变宫”、“变徵”二音,在秦腔板腔体音乐中(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完全不同于西洋音乐中的4(fa)和7(xi)。它不是半音程,而是一种始终处于自己所在小三度345、或小四度671中的可以“变”的状况。变的区间则是3→5、6→1。自然也难用(降)或(升)这一符号表示。所谓“二变的要妙”②也在这里。作为徵调式的秦腔音乐板腔体中的“欢音”与“苦音”,实际就是先秦时韩娥雍门两种腔调在秦地的进一步发展和逐步稳定的结果。
  欢音,又叫花音、硬音。特点是主音“5”的上方大三度音是“6”,下方小三度音是“3”,6、3在旋律中强调使用,从而形成了一种明快、爽朗、欢乐、刚健有力和清新的特点,也可以细致地表现明快爽朗、欢跃奔腾、慷慨激越的情绪。善于表现轻快、爽朗的情感,板式有五种,即欢音二六板(包括慢、紧两种)、欢音慢板(包括慢、快三眼板)、欢音带板(慢、紧双捶板、紧、慢带板四种)、欢音二导板(包括紧、慢两种)、欢音垫板(包括紧、慢两种)。共十二种板式。
  苦音又叫哭音、软音,特点是主音“5”的上方小三度音是“7”,下方小三度音是“4”,7、4在旋律上强调使用,从而形成了浑厚、深沉、凄悲、怆凉的情感,也有怀念、诉说、回忆、深思的效应。板式有六种,即苦音二六板(有紧、慢两种)、苦音慢板(有紧、慢两种)。苦音带板(包括慢、紧双捶板,慢、紧带板四种)、苦音垫板(有紧、慢二种)、苦音滚板(有滚白、滚白头)。共十四种板式。
  欢音与苦音的谱式如下:
  彩腔是秦腔板腔体音乐中的一种特殊腔调,这就是假嗓子的拖腔。关中人叫“二音子”。许多板式中都有。慢板中彩腔有[苦中乐]、[软三滴水]、[哭腔子](以上属苦音彩腔)、[麻鞋底]、[硬三滴水]、[十三腔](以上属欢音彩腔)等;二导板的彩腔有[欢音倒板序]和[苦音倒板序];带板的彩腔是[喝场子];垫板的彩腔是[大起板腔]。其谱例如下:
  [哭腔子]又名[苦腔子]。
  [麻鞋底]
  [喝场子]
  [倒板序]
  转花音二六板。
  ① 详见拙著《秦筝史话》(1983—1987)年《秦筝》杂志连载,及《纵论“秦筝归类”及其实践》。西安音乐学院学报《音响》1993年第4期,1994年第2期。
  ② 参见侯瑾、傅玄等人的《筝赋》。《艺文类聚》卷28。
  ③ 引自《秦腔音乐》第51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50年9月版。
  出处: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焦文彬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