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 第五章 长安戏曲音乐 第五节 秦腔板腔体音乐的打击乐

      
  打击乐又名锣鼓音乐,俗称锣鼓扎子或锣鼓经。
  锣鼓是秦地人民的又一伟大创造,包含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的内容。作为长安戏曲的打击乐,不仅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能够起到烘托戏剧气氛、制造一种戏曲规定情境,并使各种唱腔板路自然衔接和自然过渡,形成一种完整的板腔体剧曲;也能把整个演出的如唱、念、做、打、舞等艺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其做为高度综合艺术的目的;还能更好地去完成一系列音乐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打击乐能够巧妙地、真切地把舞台上所有的内在节奏外化,并诉诸于观众的听觉与视觉,实现视、听的统一。尤其是秦腔打击乐与吹奏乐中的大锣、大鼓与大号(秦腔特有乐器之一)的异常强烈的节奏,能使空谷传响、声振林木的梆子,不仅汇合成为中国式的交响乐,而且逐步发展成某些剧目、某些角色与某些戏曲人物的专用曲。
  一、打击乐的分类
  秦腔打击乐保留至今的有二百多支。可分为三大类:
  1.开场锣鼓点
  开场锣鼓点,统称之为开场乐。是一种各种吹打乐器交响合奏的乐曲。常用在每次演出的开场,既有招徕观众入场观看演出的用意,也有显示戏班主要锣鼓技艺多种多样的作用。辛亥革命以后的剧场演出已经很少应用,但仍广泛应用在农村的广场演出中。经常用的有[湖广锣](又名[四锤子])、[暴落鼓]、[十样景](又叫[十番鼓])、[南瓜蔓]、[串子]、[闹元宵]等。一般场面都相当宏大、可连演奏几十分钟几近一个小时。红火热闹异常,十几里地以内都能感受到。所用乐器众多,曲牌往往由十多个组成。如[湖广锣开场乐]就包括了慢剁捶子、七捶、两捶、四捶、七捶、大列捶、收捶、钩捶子、加官帽、双豹子头、倒脱靴、第一道窝子、第二道窝子、第三道窝子、第四道窝子、双环倒脱靴、紧四捶、七捶、两捶、四捶、七捶、倒四捶、浪头、收捶、慢五捶共25曲段。[十样景]的开场,更为雄浑、壮观。先是三通(第一通、第二通、第三通),接着是十八捶、滚头子、再转入列捶、五顶魁一、二;接着是小三件的单豹子头、笛子吹十板头,节奏由慢渐快,拥捶、二反,笛子又吹[哪叱令],后是由摩捶逐渐转慢,三捶、慢列捶,三捶起[六上苍],再铰子、手锣、堂鼓[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第四环]、接着是三捶、笛子吹[浪头→收江南]、[钻天啸]转入[浪头]、列捶、再笛子三捶起吹奏[六上苍],后铰子、手锣、钩锣、堂鼓各领一次头演奏[第一环],笛子[六上苍],接[第三环]、[六上苍]、[第四环]、收捶、倒八捶,笛子吹[夜深沉]转入浪头、[钻天哨]、列捶子、[老六上苍]、[牡丹窗花],再铜器各领一次头的一环、二环、三环、四环,转入拥捶、擂捶、倒四捶、两捶、拥捶、全[金钱花],最后结底。谱例从略。
  2.板头锣鼓点。又叫“底捶”。实际是一种指挥性的领奏。用于各种唱腔板路的开始,所以又叫板头锣鼓或板头铜器。作用是(一)决定所起过门唱板的速度;(二)配合人物上、下场的动作;(三)制造剧本演出所需要的舞台氛围,即规定情境。其中与文场关系密切的有二六、慢板、带板、垫板等类的七八十种。具体是:王依群《秦腔各种底捶》收录30种。①
  二六板类的21种:
  二六大带板(三种);
  二六拉捶子带板(二种);
  蛮带板(两种);
  剁头子二六代;
  慢七捶二六带板;
  二六小带板(三种);
  京梆子小带板;
  三捶小带板(三种);
  慢摇板;
  紧摇板;
  原板;
  苦腔子二六小带板;
  两半截二六小带板等。
  带板类的又分慢带板和紧带板两类,25种。计有:
  慢带板(六种);
  三排慢带板(四种);
  慢七捶;
  慢七捶带合场;
  慢七捶带把;
  慢带板札子(两种。以上属慢带板类)。
  紧带板(两种);
  紧七捶;
  紧七捶带把;
  紧七捶合场;
  三捶紧带板(三种);
  紧带板札子(两种。以上紧带板类)。
  垫板类八种:
  慢垫板(两种);
  紧垫板(两种);
  空空札子(三种);
  空空撂子。
  起板、滚白类的四种:
  慢起板;
  滚白(三种)。
  3.动作锣鼓乐。这是进入戏曲情节以后,主要服务于角色、人物的上、下场和演员的做派、表演动作的,有着极浓烈的节奏性。但是,又由于舞台上的表演节奏,因剧情的变化和艺术的需要,变化频繁、内容错综复杂,因之这类锣鼓札子也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基本要求是这种打击乐必须与剧情的发展变化、演员表演动作的速度、节奏、尺寸紧密配合,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共37类,140余种,王依群《剧中常用打乐点》收录20种。②荆永福、慕家璧、马凌元三人合作记录整理的《秦腔打击乐谱》所收37类,具体是:
  1.豹子头类六种:双豹子头;单豹子头;小豹子头;单捶豹子头;豹子头亮调;豹子头点将。
  2.列捶子类13种:大列捶(两种);慢列捶(两种);钉捶子(两种);硬列(四种);单捶钉;单捶列;豹子头带列捶。
  3.菜碟子类五种:慢菜碟子(两种);紧菜碟子(两种);菜碟子。
  4.五捶子类五种:慢五捶子;紧五捶子(两种);硬五捶子;小五捶子;
  5.四捶子七种:慢四捶(两种);大四捶;小四捶;硬四捶;倒四捶;四击头。
  6.两捶子六种:两捶子(三种);两捶亮相(三种)。
  7.倒脱靴类三种:倒脱靴(三种)。
  8.金钱花类四种:全金钱花;金钱花;半截金钱花(两种)。
  9.滚头子类两种:大滚头子;小滚头子。
  10.脚底风类两种。
  11.望家乡类两种:望家乡;半截望家乡。
  12.摩捶子类两种。
  13.一串铃类五种:大一串铃(两种);小一串铃;京一串铃;一串铃小打。
  14.倒八捶(即三反捶)两种:倒八捶;三反捶。
  15.叫头子类两种:双环叫头子;单环叫头子。
  16.剁捶子类四种:剁捶子带列;剁捶子带拥;硬剁捶子(两种)。
  17.出场锣锣(一种)。
  18.慌场类两种:慢慌场;紧慌场。
  19.剁头子类两种:慢剁头子;紧剁头子。
  20.毛子头类两种。
  21.钩捶子类三种:钩捶子;反列捶;小钩捶。
  22.长捶类两种。
  23.慢傲类三种。
  24.慢磨类三种。
  25.亮钹类两种:亮钹;亮钹带钉捶。
  26.压捶类两种。
  27.水底鱼类两种。
  28.拥捶子(即抢捶子)类七种:拥捶子(两种);拥捶硬起(五种)。
  29.乱碴类四种:慢乱碴;紧乱碴;乱碴;乱捶;
  30.武戏类七种:紧急风;武打点(四种);夹钹;马腿。
  31.武戏战场铜器一种。
  32.各种擂捶子类七种。
  33.三捶类五种:慢三眼;快三眼;小三捶;踏三捶(两种)。
  34.加官小锣类两种。
  35.说壳子类七种:大扑灯蛾(两种);小扑灯蛾;京扑灯蛾;倒壳子;说壳子;魁星点元。
  36.鹿架子类五种:鹿架(分大、小两种);虎架子;龙架子;鬼架子。
  37.整套类四种:起霸;六合手架子;搜门;大浪头。③
  田益荣《秦腔打乐名目录》收录89种。其中常用的有四十多种。
  二、打击乐的美学特色
  秦腔锣鼓札子,不仅内容十分丰富、变化多端,形式多样,手法各异;而且具有极强的戏剧性与主体感,在板腔体音乐中,也发挥着其他音乐难以发挥和无法发挥的作用。具有显明的音乐美学特点,特别是在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完成过程中,有着统领和指挥作用,进而完满地实现了中国戏曲音乐超越时间、空间,达到时间、空间的结合和抒情与叙事的结合。
  (一)内在外化,内情外现
  打击乐能够通过自己音调的响亮、节奏的显明,不仅能给整个剧曲一种完整、统一、协调、高亢的强节奏,还能用这个强节奏统领其他音乐结构。特别是长安戏曲音乐中的“梆子”,那“以木为节”的旋律性能,统领全部乐曲,使其空谷传响,声震林木,升闻于天,风云为之变幻、林木为之起舞,有如清人严长明所说:“英英鼓腹,洋洋盈耳,激流波,绕梁尘,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风云为之变色,星辰为之失度。”④正是这种清脆、激越的节奏,可以使它的主音“5”在徵调旋律中奔流,形成一种徵的流动,即“流徵”;更为高明的是它还能够把戏曲角色所扮演的人物应该表现的一切内部节奏(包括内心活动)具体化、外现,诉诸于观众的听觉与视觉,达到视听共享。
  (二)画龙点睛,“乐以发和”
  打击乐交响的统领整个音乐并成为文、武场面的总指挥,不仅能够使音乐、文学、唱腔、表演、舞蹈、美术、技艺等诸多戏曲要素实现了水乳交融般的结合,表现出自己高度综合性艺术的特点,也能够对上述动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碎步、武打等,都是通过一些很有特色的打击乐,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开展。许多戏中的“走边”、“玩手帕”、“开门”、“爬山”都是用一连串小锣跟着上述动作,把戏“催”向一个新的境界。锣鼓是一种强度和力度都比较饱和的威力,有时仍觉有加强或强调的必要,梆子、大号齐上,共同实现境界的创新与完成。如打仗时的紧张、慌乱,失败后的精疲力尽或消沉,都用打击乐把这种鲜明的外在节奏表现出来。同时,也使这种外形节奏体现戏曲的内在节奏。大号的一响,有号令的意思,通常情况下,又可以代马鸣、龙吟、虎啸,或大哭急叫、兵荒马乱、响雷闪电、两军鏊战,它的一响,气氛迥然不同。姑娘的穿针捻线,书生挥毫题诗,将军的点兵选将,以至樵夫的砍柴担担和“三五步走遍天下,五七人百万雄兵”,都透过打击乐如实地显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由“画龙点睛”达到“乐以发和”的境界。
  在艺术效应上的用不同的锣鼓点子,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舞台气氛,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长安戏曲的其他剧种,大都使用秦腔这方面的技巧与经验。
  ① 《秦腔音乐》(西北民间音乐丛书之一)。陕西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
  ② 同前。
  ③ 荆永福传授、慕家璧、马凌元记录整理《秦腔打击乐谱》,陕西地方戏曲音乐丛书。长安书店1960年版。
  ④ 《秦云撷英小谱·小惠》。
  出处: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焦文彬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