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 第七章 长安戏曲舞台美术 第三节 秦腔脸谱艺术


     
  戏曲脸谱主要是戏曲角色净角的面部化妆。长安戏曲脸谱的采用与发展,大体上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即以元为界,分元代以前与元代(包括元代)以后。前者比较粗糙、简单,有时还用面具。唐中叶以后,虽然开始出现涂面技术,但仍比较简便,色彩单调,图案简单。从温庭筠《乾*(左月右巽)子》关于冯翊(今大荔)演杂剧的记载知,当时也只有“涂面敷粉”而已。元代主要是花旦和净、丑的化妆,明代,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秦腔艺术的迅速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从凤翔、汉中等地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木版戏曲年画与门神的着色构图看,在色彩上已经有了红、黄、蓝三色及其上述三原色的调和,种类开始增多。正德、嘉靖年间,康海亲手绘制的秦腔净角脸谱已有131帧,充分说明14、15世纪时,秦腔脸谱艺术随着康海在秦中的“复振秦声”与秦腔艺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和完美的阶段,艺术造诣极高。①晚明宋懋登《三宝太监下西洋演义》所记脸谱及戏曲活动,也有数十种,有明一代,总计不下三百余种。②明清两代,秦腔脸谱,在上述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就净角一行竟达三四百种。③④
  秦腔脸谱有净角脸谱和丑角脸谱两种。旦角的阴阳脸谱,如穆桂英等的一边脸为旦扮,一边脸为净扮,当属明净角脸谱一项中。
  一、秦腔脸谱设计的依据
  秦腔脸谱是一种对戏曲人物类型化基础上的个性外在表现手法。主要依据有下面三点:
  依据人物的内在性格特点,如忠直、刚正、聪慧、严谨、奸诈、阴险、愚拙、狠毒与风趣归类加以处理。
  依据人物的外形特征,如面部的口、鼻、眼、眉、嘴的特征,使性格外现。拿眉毛来说,就有泰山眉、虎须眉、牛角眉和剑眉等,多用以表现人物的足智多谋,勇武无敌;蝶翅眉和豹眉,则多用来表现人物的狡猾奸诈,诡计多端;八字眉、扫帚眉和歪眉,主要用以表现人物的长于心计,诡谲多变。
  依据性格特征绘以图案标志。就是在脸谱上绘上一定的标志性的图案,显示其性格特点。如赵匡胤的龙图,方腊的蜡烛,窦尔墩的双钩,杨七郎的虎形,通天教主与一些道教人物的八卦,王彦章的蟾蜍等等都是。
  二、秦腔脸谱的设计方法
  秦腔脸谱设计的方法,大体上是遵照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在总体设计上,十分注意形与色的运用与变化,并把二者巧妙地综合起来,尽量做到色彩的谐调一致,图案的多变完整,使整个面部成为一个完美的寓意清晰的图形。整一中有多变,多变中又显示出整一性。所用颜色与图案都有着深刻的寓意。
  1.颜色的寓意与施用
  秦腔脸谱用颜色(即涂色),起初主要是民间容易摄取和人们常见的红、白、黑三色。红用原砂,白用铅粉或食用面粉,黑用锅墨或松墨,红寓示忠刚、热情;黑示耿直、清廉;白示奸诈、阴险,是从人物性格显示的日常情况出发的。元明时代发展为五种颜色,如凤翔木版戏曲年画、康海所绘脸谱,就有红、白、黑、黄、绿五色。前三种的寓示与上述基本相同,只是扩大了寓意的范围;后两色也采用前者的方法,以黄寓示神怪,以绿寓示妖魔,五色又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应。清代初中期,又发展为七色,增加了蓝、紫、赭,这实际上是三原色的掺合性色,也改变了昔日那种无过渡色(又叫间色)的情况。后来又增加了灰、金、银三色,共十色,但仍以三原色为基础。这种发展变化,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进一步适应人物性格和复杂多样性的特点;第二,绘图涂色技术的发展与人们欣赏兴趣的丰富与变化;第三,长期广场、高台演出与灯光限制。在有千余人、甚至数千人观看的广场高台演出,用的又是光线并不理想的油灯,只有原色界限分明,色彩强烈,才能使观众看出,进而领会其中的深切寓意;同时,这种颜色的寓意必须使观众都认可,符合审美心理,不允许有烦复无序的变化,这样,在色彩上就日趋规范和程式化了。这就是人们归纳的:“红忠、黑直、绿魔、黄神、白奸。”
  秦腔脸谱的颜色寓意程式大体是:
  红色。寓示真诚、热情、正直、刚强、喜庆;有时又寓示可怕、惊恐、危险与血灾。前者如关羽、赵匡胤、常遇春、朱祖亮的红脸;后者如一些人脸部的点红涂赭等。
  白色。寓示清白、正派、纯洁、刚强、少壮、庄严、高傲;又寓示奸诈、狡诘、无学与粉饰。如曹操、严嵩、秦桧、贾似道等奸臣、乱贼。
  黑色。寓示清廉、严肃、忠诚、耿直;也寓示微贼、愁苦、鲁莽。如包拯、张飞、焦赞、李逵等。
  黄色、金色。寓示神明,仙佛,黄又常用金色代替。如闻仲、杨戬、方腊、王翦等。
  绿色、蓝色。寓示粗暴、野蛮、倔强、乖谬;同时又寓示坚定、和平、善良。如潘洪、王彦章及绿林好汉、水旱盗匪,如单雄信、卢杞与天宫煞神、地府恶鬼等。
  银色、灰色。寓示妖邪、魔怪。
  紫色。寓示稳健、沉重、伟大、厚道。人物比较少见。
  但一幅脸谱的涂色并不专注一色,而是诸色杂用,只是以一色为主,主色寓示主要性格特征。
  2.纹饰图杂的选择与寓意
  秦腔脸谱中的纹饰与图案,也是富于变化的;但变化中有规律,选择中有寓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定例,不存在随意的使用和选取。它同样是一种使人物年龄、性格、身份、宗教信仰及人品、遭遇等外观的规范程式,带有极显明的象征性,有一种“意象”的特点。这种寓意有直寓和隐寓、借寓三种。直寓是直接采用某种图案、纹饰寓示人物思想性格,如以蜡烛寓示方腊的在黑暗中的明亮光辉;隐寓是选取相近似的纹饰和图案寓示人物性格或其他方面特点的,如以赵匡胤脸上的龙纹即隐寓他的皇帝身份;借寓是借某种纹饰或图案来寓示人物性格或其他方面特点的。如以北斗七星寓示关羽的神仙与光明磊落,以月牙儿寓示包拯执政的清廉正直等。其他纹饰,常用的还有蟾蜍、火纹、八卦图及变形八卦图、水纹、鱼纹、虎形纹、豹形纹、蝎子纹、蜘蛛纹、刀纹、剑纹、蛇纹、万字纹。概括的说,有动物纹饰、植物纹饰、矿物及器物纹饰三种。这些纹饰及图案,有些直接采用现实中的原形,有些则是它们的变形。从明代凤翔木刻戏曲年画和门神像、康海亲手绘制脸谱的纹饰图案看,形态和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既有图案、纹饰同颜色结合,使人物性格更为具体、生动、鲜明;同时,又有显示人物个性特征的效应。所以,我们说,秦腔脸谱是戏曲人物类型化、又个性化的一种艺术手法。
  三、秦腔脸谱的整体构图与脸型
  秦腔脸谱的整体构图,是由色彩、纹饰、图案与方、圆、长、扁等几何图形(包括人物的额、脸部位)共同构成的。从整体上共同寓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就一幅脸谱来说,又都是一幅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写意图案或写意国画,有着深广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从整体构图说,秦腔脸谱有以下几种谱式:
  1.整脸
  是主要用一种色彩来显示人物性格的脸谱。即额(又叫天庭)、两腮、面部与下巴四部位同用一种颜色的脸谱。如人们常说的白脸曹操、黑脸包拯、红脸关公。它们也有纹饰,但在整个构图上所占比例不大。
  2.碎脸
  又叫花脸。是以一种颜色为主,同时运用几种不同色彩,将脸部明显地划分为几个部位,从而显示出脸部的整一情况下的支离破碎或多样。就是说,将脸部分割起来进行构图的称碎脸,颜色运用较多,纹饰、图案在脸部所占比例较重,这是秦腔脸谱构图的主要方面。因纹饰、图案和色彩运用和变化,又有许多不同的类型。
  红花脸。两腮以红色为主的脸谱。如《辕门斩子》中的孟良,又称红净。
  黑花脸。两腮涂黑色的脸谱,如《打焦赞》中的焦赞。《铡美案》的包拯等,又称黑头。
  绿花脸。两腮涂以绿色的脸谱,如《玉虎坠》中的马武。
  3.老脸。仅以黑白二色勾勒出人物脸部的自然形态与肌肉纹理,其他部分均为人的老年本色,比一般老生脸部化妆稍多。如《黑叮本》的徐彦昭,《斩姚期》的姚期等。
  4.少脸。又称罢罢花脸或巴儿花脸。显示有个性的少年特征,不戴胡子。如《斩秦英》中秦英。
  5.元宝脸。即在面部的主要部位绘有元宝图案的花脸脸谱。
  6.三块瓦脸。又俗称狼窝子脸。即将脸部划分为三个面区,然后根据人物性格有分别的涂色、画纹饰、图案。这种分别,一般都以两立眉为界,分为额部,两腮的整体构图,犹如扣着的三页瓦。这是秦腔脸谱构图的一种主要方法。明康海亲手绘秦腔脸谱大都这样,且多变化。由于用色多少的关系,又有黑三块瓦、红三块瓦的不同,如《破宁国》的常遇春和华雄、龙德、单童等。
  7.四大块脸。即在三块瓦脸基础上,由通天鼻到嘴上端直至天庭部位,将脸分为四个区间以涂绘。如徐彦昭、尉迟敬德等。
  8.腰子脸。即在人脸部绘一腰子(肾的俗称)形的脸谱。曹操有时绘此种脸谱。
  9.阴阳脸。即脸部用两种不同色彩涂成的花脸。如《天门阵》《穆桂英》中的穆桂英,钟无盐《湖江会山》、崔秋娥《蛟龙驹》一边为俊扮旦角,一边为净角花脸。寓示她的文武双全,刚柔并济。还有《鸡头山》的姬兰英等。又名两面脸。秦腔中独有。
  10.豆腐块脸。即在脸部中心部位(包括鼻、眼窝及两腮的少部分)绘以白色的形如方块豆腐的脸谱。这大都是丑角的共同脸谱,也称丑整脸。因豆腐块形状的变化与区别,还可以有大、小、偏、正的区别。
  11.鸡心脸。这又是丑角脸谱的一种构图法。即脸部中心区绘一上宽下窄的近似鸡心的白色图案的脸谱,大都是武丑的脸谱,所以又叫武丑脸。
  12.斜脸。是一种将脸扭曲歪斜的绘制方法。两边不对称。有左、右的斜歪,如单雄信等。以上三种均为丑角脸谱。
  四、秦腔脸谱图案、纹饰的表现手法
  秦腔脸谱的具体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也是千变万化的。这些都是在追求一种变中的不变;不变中的有变,目的是为了显示角色与人物的个性特点。其主要手法有象征、夸张、变形、突现、缩小和借喻等。
  1.象征。就是用一些动物、植物或矿物和天气现象,象征某些人的思想性格与身世等。用日、月象征光明磊落、清彻如镜;又如额上增加一只眼成为三只眼,象征智慧;蝎子眉象征狠毒或蛇蝎心肠等。
  2.夸大。是采用放大图形,夸大手法绘制出的某些图案、纹饰、显示人物特性。
  3.变形。如由火纹的变形发展成为火焰,像火焰眉;白豆腐块变形为梅花、蝙蝠、鼠等图案;水纹变形为旋涡等。
  4.突现。用一种图案、纹饰突现一种性格特征。如猪八戒等。
  5.缩小。缩小某种自然现象,寓示人物性格特征。如缩小北斗七星于面部的关羽脸谱和日月图、太极图、青龙、白虎等。此类还有刀枪剑戟之类的眉等。
  6.借喻。用一种纹饰、图案暗寓性格的某些方面。如楚霸王的二重瞳。其他的琴棋书剑等也是。
  五、秦腔脸谱的绘制技法
  绘法就是绘制技巧,概括的说有八种,俗称“勾脸八法”。即:洗、抹、揉、勾、勒、意、粘、挂。洗就是刮头畔、洗脸、剃须、刮汗毛,使易于着色、图形;抹就是画出眉窝、眼窝、鼻窝,使脸谱易于定位;揉,原又称擦,具体是不用笔而用指蘸点近似人面肤的颜料,如淡红、黄、白色彩,在脸上匀抹,然后再用笔墨涂出口、眼、眉、鼻;勾就是用笔尖勾画脸上的部位和标志,有精雕细刻的意思;勒是勒带提眉,勒水纱等;意就是加力点画重要部位;粘就是粘脸上的饰物,如痣、眉等;挂是戴须等。
  在具体画法上,也很讲究笔法,尤其是眼部。相传有“五眼法”。具体是:
  正眼。就是立眉正眼的意思。笔锋由眼向须间画去,给人眉目清秀、光明正大的感觉,能表现出忠义正直之士的气质。如黄飞虎、关羽、包拯等都用这种画法。
  倒眼。即三吊眼、三角眼。笔锋由眼角和眼梢向上,再向下甩去,线条细而长,呈三角状。给人以阴森奸诈的感觉,也能表现出人物的奸邪淫恶。如王莽、秦桧、贾似道、杨广等的眼都用这种画法。
  凸眼。就是眼睛画得鼓出人物面部像一小山峰。用墨很重,好像眼珠突出。表示人物的暴虐凶悍、不可一世。如秦始皇、金兀术、盖苏文、庆忌等都用这种画法。
  吊眼。就是眼下方勾画血迹或血绺,看起来,有似眼珠子将吊将下来的样子。表示心急如焚,双目滴血。如单童、马武、潘璋、夏侯渊等都用这种画法。
  斜眼。就是左右两眼失去比例与协调,形成横七斜八的样子,线条各异,有粗有细,有浓有淡。鼻间图案也不对称、均匀,给人以蛮横无理、桀傲不驯的感觉。如魏延、颜良、文丑等都用这种画法。
  秦腔脸谱在纹饰、图案的处理上,十分注意对称(又有工对、借对、偏对等)、对比(颜色的强烈对比)、均衡(整个画面的匀称、均衡)、统一和节奏韵律感;还强调动态感和动态美。显示出一种中国人寓褒贬、别善恶、辨是非、寄爱憎、显美丑的辩证美学情趣和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审美观念。
  长安戏曲的其他剧种,如汉调二黄、眉户、弦板腔、碗碗腔、道情等,有的借用秦腔脸谱,有的稍加取舍和变通,但基本原则和情况都是一致的。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秦腔脸谱还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行家,也各有自己的艺术天地和造诣。但它们仍宗长安戏曲中的秦腔,并视为正宗。
  ① 拙稿《康海秦腔脸谱寻访记》,《西安戏剧》1990年第1期。
  ② 焦文彬、焦晓林《晚明秦腔钩沉》,《西安戏剧》1995年第2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③ 焦文彬、焦晓林《从凤翔木版戏曲年画看明初秦腔》,《西安戏剧》1997年第2期。
  ④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年画》。
  出处: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焦文彬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