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 第七章 长安戏曲舞台美术 第四节 长安戏曲的服饰穿戴

    
  长安戏曲的服饰穿戴,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不断丰富和发展变化中,逐步实现了自己的美学原则,并日趋程式化。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这就是:一、自然服饰、穿戴阶段,就是它的开始只是选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服饰、穿戴;二、艺术化的服饰、穿戴阶段,这始于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但仍与前者并行不悖;到了元代,才逐渐趋于艺术化的统一,但仍不拒自然服饰与穿戴。即就是16世纪的明代,一些演出还保留着这种习俗;17、18世纪的清代,旗装的出现,仍本上述原则。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情况也仍并行不悖;晚清及辛亥革命后的时装,就显明看出这一特点。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15世纪时开始,以明代服饰、穿戴为基础,迅速形成了一种以艺术化为特点的戏曲服饰、穿戴,尤其是各级官吏的服饰,更是这样。有时却还出现以汉代为基本样式的“汉仪”。①就拿长安戏曲最有代表性的剧种秦腔来说,也是这样。
  秦腔的服饰、穿戴,元明时通称“穿关”。基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冠带;二是服装;三是穿着。它是实现角色、人物内在思想情感外现的重要手法之一,突出角色、人物在高度综合艺术原则指导下的一种集中显示他们外在形体美的即造型艺术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对繁杂绮丽又显示人物品级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成为中国服装文化与服饰历史的结晶,更有着集大成的性质。尤其是它的摈弃按不同朝代官阶、庶贵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穿戴定例,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程式。这样,一、显示出中国古代服饰、穿戴的总的文化规律和特点;二、减轻了设计、花色品种和经济上的不应有的负担;三是满足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与要求。这是一种天才的艺术创造。
  长安戏曲服饰、穿戴也体现了中国戏曲艺术高度综合性、明确的写意性、普遍的虚拟性和完善的程式性特点。有如艺谚所说:“宁穿烂,不穿错”,是它的科学原理和根本规程。
  一、秦腔服饰穿戴的寓意
  秦腔的服饰,从尺寸质地、纹饰、色泽、颜色都有着比较稳定的寓意,而且约定成俗。
  尺寸质地的寓意性。宽、大、长、直代表着文、富;短、小、窄、曲代表着武、贫;厚、重、硬、滑代表着文、富,轻、薄、软、素代表着武、贫。
  纹饰的寓意性。如龙、虎、山、石、完整寓示刚强;花、鸟、虫、鱼、零乱寓示智慧;静物、花朵、简单寓示善良;狼、狗、鹰、雕、复杂、纷乱寓示凶猛;蝶、花草、细小、素寓示美丽、窈窕。
  色泽浓淡的寓意性。深、素、暗寓示老、穷;浅、艳、明寓示少、富。
  颜色的寓意性。具体是:
  白色寓示公正、纯洁、端庄、正直、少壮;
  黑色寓示清廉、凝重、严肃、粗豪、愚蠢、贫寒、愁苦、微贱;
  红色寓示伟大、热诚、忠耿、喜庆、可怕、危险;
  绿色寓示鲁莽、倔强、乖谬、谄诈;
  黄色寓示尊贵、明朗、稳练、衰老、无力(以上单色)。
  粉色寓示聪明、活泼、少艾、风流、浪漫、荒唐、妖艳、淫荡、轻佻;
  蓝色寓示青春、敏锐、朝气、正派、义气、轻快;
  雪青色寓示优美、秀丽、柔和、舒适;
  葱绿色寓示智慧、宁静、沉默、安祥;
  紫色寓示森严、持重、忍耐、果断;
  香色、古铜色寓示老迈、慈祥、苍劲、周密;
  灰色寓示软弱、不定、两可、冷淡,等等。
  这样,观众就可通过角色、人物所着衣服的色彩初步了解和断定一个人的年龄、身份、贫富、少壮和基本性格、情感。
  二、秦腔服饰的分类
  长安戏曲舞台服饰的分类大体是按装箱来决定的。有大衣箱(包括男女蟒、官衣、裙子、道袍、袄、裤、裙、宫装、氅、八卦衣、斗篷、罪衣、罗裙、旗袍、纱褂、僧衣、袈裟、道姑服、腰带、腰裙、围腰、吊带等等。因为大都柔软,又称软箱;又因多为文官所用,所以又称文衣服。)二衣箱(包括男女靠、三尖顶、云肩、背旗、箭衣、滚身、枪衣、龙套衣、龙箭、龙褂、鞑子衣、校卫衣、公公衣(即太监服)、女戏衣、战裙、大领、彩裤、大带、风带等。大都为坚硬的服饰,又称硬衣箱或武衣箱。)三衣箱(包括各类丑角衣服、水衣、胖衣和其他难入大衣箱和二衣箱的服饰、穿戴和各类鞋与靴。)后来改为四衣箱,即衣、盔、杂、把四箱。通称“行头”。
  各件服饰、穿戴都有比较固定的款式和制作方式。用途也有不同。
  冠带。指头部扎扮所用,包括盔、帽、冠、巾四种,又通称盔头。
  1.盔。钟形,顶上立三叉戟,下缀红缨,后有披风,有金银二色,方顶、圆顶两种。前者称大帅盔,后者称二帅盔,共称帅盔。为主、副帅所戴。狮子盔;鸡盔(形制与帅盔相似,仅前额较高,顶以金凤饰,后缀网穗,为女帅专用,变形者有蝴蝶盔);夫子盔(绿色、白色两种、前为圆帽,后为披风,绿色为关羽专戴,白色用于赵云、岳飞);相盔,有金、黑两种,不用帽翅的叫金貂;虎头盔,倒缨盔(圆形、将领所戴,霸王专用者为八樗);燕毡盔(多为武将所用,帝王戴者有双龙)。
  2.帽。有王帽(又叫皇帽。形圆,顶有黄绒球一对,后有朝天翅,有软、硬两种);草王帽(草莽王爷用);纱帽(有方翅、尖翅、圆翅、挑翅的分别);毡帽;衙役帽;和尚帽;罗帽(有软、硬、花、素四种);大小太监帽和额子、七星额子等。
  3.冠。有平顶冠(即天平冠,大平顶者为性格鲁莽的帝王用,小平顶者为一般帝王用,配小额者为女皇所用。);九龙冠;凤冠(分大、小、套翅三种。顶有立凤,衔珍珠,两侧各一飞凤);紫金冠(又叫太子冠,有金、银二色);状元冠,独独冠、王佛冠、道冠、麻冠(又叫孝冠)等。
  4.巾。有高生巾(方形,后有两根朝天翅);贫生巾;软扎巾(有五色);硬扎巾(多为武士、大将戴);解元巾、文生巾、武生巾(与文生巾同,无飘带);鸭尾巾、相巾、员外巾等。
  胡须。长安戏曲又叫髯口或口条。老生、净与须生、丑角都挂的一种假胡须。一般都用马尾或牦牛毛编织扎缚而成。颜色有黑、白、红白相间、紫红、灰(又称麻色)五种。有着显明的写意性,也成为表演艺术中的一种特技,借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按形状分又有许多不同形式。有满(又叫碴碴胡子),短而粗,即络腮胡子,分黑、白、麻三色。三绺连腮长须,多为中年以上文官所带。五绺,又称五路胡须。一撮(短须,只一绺,黑色)、一字(又称茬茬)、八字、吊塔、五撮、倒八字等。
  衣。男女上身所穿。因形制不同,有帔(对襟、大领、宽袖,有男帔、女帔、老旦帔等)、蟒(又称龙袍、蟒袍、为帝王将相角色所穿官服。蟒纹,圆领、大襟、宽袖、长袍。有十种颜色。)、袍(长筒状,十色)、铠(将士穿用)、靠(背上扎扮时用),褶子(带水袖)、箭衣(短打穿)、官衣、袄、宫装、开氅等等。因角色所扮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在颜色、图案、形制上都有很不相同的地方。
  裤。下身穿戴,有各种色裤。
  鞋及靴。足上穿戴。鞋有云子鞋、彩鞋、麻鞋、软底绣花鞋等。靴有朝靴、快靴、战靴等。高白底子,一般为八分两寸高,黑缎制成,统为马蹄形,高约一尺左右。剧中生、净、丑都穿。其中也分无统的靴子,叫朝靴,多为文小生穿。虎头靴,多为武打主将用。
  以上统称戏装、行头。款式、形制大都沿用明制,或稍有变更。
  此外,还有古装、清装、时装等。古装是按历史人物的时代按古制制造的服装,一般多为新编历史故事剧专用;清装是演清代人物故事的戏专用,一仍清制。时装,主要是辛亥革命后为演鸦片战争以后故事戏的专用。
  从总的质地上说,服饰、穿戴的质料多为布、绸、缎、锦之属。从而也成为中国式的服饰展览,影响一个时期的服饰。六朝时称“戏衣”,唐人称“时世妆”,元代称“汉服”,明清称“戏装”。
  三、长安戏曲服饰、穿戴的功用
  首先,这种服饰穿戴可以表明戏曲人物性格,以至人物的社会地位、年龄特征和不同民族的区别,使观众一目了然地知道他们的特殊关系,以定性格特征,这是一种内在思想、性格与社会属性的外化。
  其次,是便于演员表演、做戏,尤其是水袖、梢子、胡须、领子、玉带等,也为表演身段的创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① 见第一章。
  出处: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焦文彬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