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 第九章 长安戏曲的流播及影响 第一节 长安戏曲流播的三种途径戏曲班社

     
  长安戏曲流行极广,秦腔除陕西、甘肃两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境外,青海、新疆大部分地区也普遍流行。西北五省区共称秦腔是自己的地方戏。此外,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四川北部、内蒙古南部和西藏部分地区也流行。总计流域面积达24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1/4左右。
  长安戏曲流播祖国各地,主要通过下述三方面途径。一、秦晋商人。元明尤其是明代中叶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秦晋商人遍布各地。他们所到之处,大都建有行帮性的西秦会馆或山陕会馆,馆内筑台演唱秦腔,或约请秦腔班社定期演出,作为政治、经济与贸易的一种手段。广东的佛山、广州,四川的成都、重庆、自贡市,云南的昆明,湖北的武昌,江苏的扬州、苏州,山东的济南,青海的西宁、湟源,甘肃的兰州,河南的开封、南阳、洛阳及北京等地都有山陕会馆或山陕庙,就连地处西南的康藏高原的拉萨也不例外。正如清《小方壶舆地丛钞续编》说的:“城以内所驻商贾,唯秦晋两帮最夥。”《云南通志》也说:云南的“典当业则为陕西、山西帮所开设者,”不少地方的经济实权实际上操纵在这些人手里。秦腔这种秦晋人的地方戏,就随着秦晋商人的经济实力流播到他们所到之处。二、明末清初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军的首领及其主要部属,大都是陕西农民,他们向学秦腔,酷爱自己的家乡戏,并把秦腔作为军乐,随军演唱。《蜀难叙略》一书曾记载有顺治十六年(1659年)张献忠部将杨国民守嘉定时,曾于某夜大摆筵席演戏。安徽安庆一带群众至今还说:安庆梆子是李自成带到那里去的秦腔落了户。姚雪垠《李自成》中所写开封一带盛演秦腔,是有历史根据的。三、艺人的流播演出。人所共知的是18世纪中叶秦腔艺术家魏长生几十年的旅行演出。据当时文献记载,这位著名的艺人曾先后把秦腔带到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等地。他的不少徒弟就是来自这些省以及云南、贵州等地。
  秦腔正是通过上述政治的、经济的和艺术的三个途径流播到本土以外的其他地区。在流播过程中,一方面是它学习并吸收了这些地区地方戏曲的唱腔与表演艺术,丰富并促进了自己的提高发展;另方面,也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影响了这些地区地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青海湖畔的湟源县,人称“小北京”,至今多数人是明清以来秦晋商人的后裔。青海西宁北山下的山陕坟地上三百多穴秦腔艺人墓地,就是明清两代秦腔流播该地的历史见证。目前仅湟中一县的二十二个乡四百一十个大队中,1/3的大队都有业余秦腔剧团,坚持演出。其中沈中、小南川、祁家寨、两口、贾儿藏等山村的业余秦腔剧团演出,都有几百年的历史。由此可见,秦腔影响的深远。
  出处:古都西安 长安戏曲/焦文彬著.—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