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值得喝彩的一台好戏——谈《凤鸣岐山》和它的演出

    
  记得两年前,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推出一台大型秦腔历史剧《凤鸣岐山》,受到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是一出阵容整齐,很有基础的好戏。
  时过两年,在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暨纪念振兴秦腔二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剧本经过重大修改,秦腔团重新加工排演的《凤鸣岐山》又大展风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凤鸣岐山》所描写的是殷纣王穷奢极欲追求享乐,修建酒池肉林,草菅人命,拒谏饰非,酷虐忌刻,迫使西伯侯姬昌父食子羹的灭绝人性的行为,展示了人性与理性的较量和挣扎以及纣王、姬昌、姜尚三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流程,折射出商灭周兴的历史必然性,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思想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这出戏写得比较完整,起伏有致,主线分明。那波澜壮阔的场面,奇峰突起的情节,变化开阖的戏剧冲突,强烈的激情和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为之血气动荡,看到了振兴秦腔的灿烂前景。
  细细品味,除了剧本新、导演手法新、音乐新、舞台美术新外,更重要的是那些真正体现新意的强有力的演员,通力合作,一鼓作气,把戏演得层次分明,起伏有致,慷慨激昂,气势磅礴。青年演员雷涛是戏中的主演,他以其精彩的表演,丰富的感情将姬昌这个人物演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既演出了人物性格,也演出了自己的风格。
  艺术贵在传神,所谓传神就是把人物特有的精神状态、神韵逼真地揭示出来,使观众可见、可感、可体验,过目不忘,铭刻于心。雷涛在塑造姬昌这个人物时,首先是理解得深刻,表演得准确。身为西伯侯的姬昌一开始就置身于戏剧冲突之中。他率文武群臣祭天,盼望苍天保佑商周风调雨顺,万民平安,而迎来的却是难民逃到周国避祸殃,他曾向商纣几度奏本却无回响,便要亲赴朝歌劝纣王改弦正朝纲。明知前去有风险,却冒险前往,遇到的是昏王对一孕妇要剖腹验婴,他不顾个人安危直谏,被囚后,仍然把社稷安危、黎民衣食挂胸怀。当姜尚装扮成老狱卒向他指迷津,劝他暂忍屈辱,以待回去“兴周灭商纣”,他却表示绝不“越轨悖朝纲”。雷涛在表现这段戏时,对人物的个性、气质、神态作了最广度和最深层的体验,找到了人物感情的支点,极好地把握了规定环境中姬昌感情变化层次,在表现人物神韵上狠下工夫,大做文章,犹如剥茧抽丝一般,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出姬昌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活动。
  雷涛的另一特点是唱腔以气托声,优美动听,特别醉人。唱戏、唱戏,顾名思义,主要靠唱。他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音色宽广洪亮,玉润甜美,唱腔别具一格,自成一体。他的唱是从剧情和人物出发,寓情于声,以声传情,曲折委婉,高亢激越,字字真切,句句动听。如父食子羹的第五场,姬昌经受七年囚禁,纣王开释他回国主政,要他喝下儿子的人肉羹时,他悲痛欲绝,昏倒在地,梦幻中与儿相会时唱的如杜鹃啼血,哀怨断肠,而当灯光复明后又揪心撕肺般地唱出:“儿血肉化钵内我脏肺疼烂,如狂风掀起澜,惊涛裂岸腹中腾翻。我一世忠名天可鉴,到头来却换得亲儿血肉父自餐。纣王丧尽人性蛇肠蝎胆,有多少忠良臣死得屈冤。只恨我愚忠蒙双眼,把人间大势未看穿。邪恶不祛世道乱,商纣不除兴周难。将计就计忍辱贱,誓把仇恨埋心间。邑考儿莫把为父怨,英灵随父回岐山,咬牙把儿血肉咽,为天下除暴政我意志弥坚。”这一大段乱弹,唱得声声泪,字字血,恸地悲天。他巧妙地运用了节奏缓急,行腔上的抑扬顿挫,发挥自己音域宽、音质纯、音色美、吐字清、投情准的优势,唱得有声有色,脉络清楚,跌宕鲜明,把姬昌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就连在场的观众也不得不潸然泪下了。
  赵扬武扮演的姜尚也很到位。他与主演配合默契,感情交流密切联系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唱做俱佳,演技娴熟大方,能收能放,控制有节,张弛有道,骨骼分明,干净利落,身段形体优美,自然合理。做到以情入戏,以情动人,以情推动剧情的发展。尤其是唱腔很有特色:慷慨激昂之中糅进缠绵韵味。既有阳刚之气,又有典雅之俏。他的唱腔高低不挡,高而不炸,低而不沉;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运腔自如,行腔轻松,情浓韵美,但他没有凭恃自己有副好嗓子,在剧中卖弄憨唱,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绪变化,时而如滚滚黄河激越奔放,时而如春风化雨,沁人心脾,轻重徐疾,处处见情,以情见人,不由得你不信这就是栩栩如生的姜子牙!
  还应当提到的是那些不具名姓的“本团演员”,个个都把自己作为剧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表演认真,一丝不苟,“摆”,摆得整齐;“舞”,舞得优美,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体现他们良好的功底和戏德,红花需要绿叶衬,绿叶衬花花更红。《凤鸣岐山》之所以演出成功,是和这些默默身居二三线之人的生动表演分不开的。
  《凤鸣岐山》和它的演出以新、真和美赢得了观众,不失为一台好戏,做到了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值得祝贺喝彩!
  (原载于《东方艺术报》2005年11月)
  出 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理论文集1 戏剧评论文选/陈彦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