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武媚娘 一个从“月亮”向“太阳”嬗变的皇后——《法门轶事》武媚娘性格谈


  一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表现佛事的剧目是有的,且经常演出,如《双下山》《庵堂认母》等。这些多是从个人生活情趣、家庭琐事去描写的,真正把它从政治风云上铺排开去表现的,恐怕还没有。华剧艺术家们作了大胆的、睿智的抉择,把手中的镐挥向了这片荒地,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佛教原本是从国外输入的舶来品,并非国粹。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千余年来,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荣与辱,盛与衰,起起落落,终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脉,与儒家、老庄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分。
  特别是1987年春,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及大量珍宝的发现,更增加了这一文化现象的神奇色彩,以其人所未识的新颜,掀起了一股“佛骨旋风”,使世界为之瞩目,车水马龙,八方朝参,再次拓开丝绸之路。
  作为地方戏曲艺术,尤其号称佛教第二故乡的陕西,展示这一重大题材,积极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美好的自身价值是双倍的,也是双向的,华剧为佛教增添了光圈,佛教为华剧艺术增加了光彩。
  题材并不决定一切,重要的是取舍,在中国佛教流程的长河里,华剧艺术家们没有恋顾它的传入兴起;没有专注“三武一宗”大灭佛;没有……而是把智慧的扫描聚集在佛教的黄金时代——唐初,并进一步精确地定格在武媚娘身上。
  二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反映她的作品不算少,但从祟佛的角度来描写的却没有,大都是从政治生涯的横剖面去反映的。就此,也多用污水去泼,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经受了难入耳目的屈辱。她的崇佛,在封建帝王中是很少的,充满着浓厚的戏剧情调和强烈的政治色彩。但是,对于她的崇佛也和她的政绩一样,给予狗血喷头,被扣上“妄佛”的罪名。近几年,文学艺术家相继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巨镜,逐渐恢复了她在政治上的本来面目。但是,对于她的佛事活动,却很少有人给予公正评说。现在,我们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通过华剧舞台,满足了美好的夙愿。人们看到了一个新型的武则天的形象。
  从历史上看,武则天崇佛,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业寺为尼。第二阶段是复召入宫。第三阶段是登上御座之后。《法门轶事》则截取了中间一个横断面。从政治上说,武则天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改唐为周作为界限,她以姿色争宠,取得高宗李治的欢心和信赖,步步上爬,以致独尊至上。但,她终究自身无光,完全靠着皇帝老儿的辉泽照亮了本体。她,好似一轮明月。然而,一旦黄袍加身,她便自身释放能量,炽烈灼热,光焰万丈,简直是一轮酷日。《法》剧正是抓住了这两者交替时期的肯綮,描绘了武后由“月亮”向“太阳”的嬗变流程,把月亮的妩媚到太阳的酷情和盘托出,一个鲜活的武后形象矗立舞台。
  三
  武媚娘封后争宠的胜利已成过去,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独揽,“代君行事”。然而,欲壑难填,得陇望蜀,她还有着更高的政治目的,内心深处潜藏着一颗极大的勃勃野心。
  尊崇佛法便是她的手段。她力图利用“无边佛法”“慈海航渡”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剧本中,这是里层矛盾,是潜流。而表面矛盾却是一个不洁的女人,玷污宫闱的女人,一个不该是女人的女人。在儒家统治的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女人,参与国政,执掌皇权,这在正统势力的眼里是忤逆不道德。何况她又带着感业寺的“不洁”,这更是一种亵渎,天理难容。守旧派岂能心安若素,坐视不顾,任其所为。一方面要维护一个女人应有的权利,做一个真正的女人;一方面要诋毁她的人格,把她推进污水坑。一方面要出人头地,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方面旨在“男尊女卑”,不能让“牝鸡司晨”。这是两种思想的抗衡,也是佛法与腐儒思想的撞击。在剧中,这两者谁胜谁负,关系着社会的进退,思想的开闭,国家的强弱。一番较量,武媚娘打出胜旗,给予保守势力狠狠地沉重一击,使社会文明向前推进,李唐国威大震,进一步拓宽了丝绸之路,给佛教带来了新的生机。
  四
  武后的性格是十分复杂的,也是多元化的。此时的她,既非日后的则天皇帝武曌,又非已往的贵妃媚娘。她的性格在戏剧的矛盾斗争中,随着情节的深化,急骤行进,大起大落,纵横张扬。她的性格有衍化、有凝聚、有骤变、有胶着。这是她一生中最富有的历史性的时刻。她毫无顾忌地捭阖着自己本有的性格特长,时而柔情似水,妩媚动人;时而心狠手毒,残忍无情。这招数正是这位不寻常的女人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扳动的双叶桨。她明知客观条件强大,守旧势力顽固,自己只是临时参政,高宗尚在皇位,只得暂时屈从,巧作周旋。然而,她总是大权在握,政事独揽,步步紧逼。即使如此,作为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又总是时刻提防上下,戒备亲信,就连她的夫君也不放过。这势态,使她的性格有真情,有假意,有武断,有应酬;有诡谲,有精明;刚中寓柔,柔中藏刚,刚柔相济。当然更多的时候则是以守为攻,曲中奋取。这是她性格中的主要方面。
  著名华剧表演艺术家李瑞芳是一位性格演员,善于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她既能进行深层次的理性开掘,从心理流程做总体把握,又能从表象上实施感情驾驭,临场发挥,得当有术。《法》剧中,她在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天赋、气质的同时,又积极调动了非凡的艺术功力底蕴,演活了一个深邃莫测、反复无常的女人,一个真真切切从“月亮”向“太阳”嬗变的女人。请看第五场“花园饮宴”:
  月明星稀,万籁俱寂。高宗巧计伏兵,设宴武后,意欲责难,削取权势。岂知,媚娘精明过人,临场洞察其奥,发现事有蹊跷。几经奋斗,终于揭穿隐秘,伏兵败露。饰演武后的李瑞芳先是一惊,身躯微作震动;随之,抬头挺胸,故作镇定;继而,定目回瞥,审时度势,暗下决心,抖擞精神,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在这场关乎命运、前途的殊死斗争中,武后使出浑身解数,软硬兼施,左右开弓,步步紧逼。时而据理争辩,寸步不让;时而媚态百生,情意绵绵;时而以命相抗,舍生求死。这种或以理争,或以情动,既有感业寺的缘由,又有皇后的情分,更有心存图谋的气度,特别是名家李瑞芳一路演来,入木三分。你看她举杯环案而行,乞求高宗的矫情,藏谋用计的心机,仗剑求刎的大气,每每使观者为之唏嘘,赞叹不已!
  国门开得更大了,友邦日增,丝绸之路越宽、越长,国力更盛。女人胜利了,女人也是一种社会力量,能发生震撼,而且并不比男人差。中国在七世纪就出现了这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并非偶然,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佛法终于在中国扎了根,也是社会的宽容,文明的体现。今日的扶风法门寺,成为国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原载于《戏曲艺术》1998年第2期)
  出 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理论文集1 戏剧评论文选/陈彦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