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保卫和平》观后记

    
  马健翎同志的近作《保卫和平》演出后获得观众的好评。我看了这个戏后,也深深地被打动了。这是一出好戏,它概括了中国当前的政治现实:自政协会后,一方面积极要求和争取和平;另一方面,中国的步入和平之门却为美帝国主义分子操纵下的中国法西斯派所阻挠而面临战争的威胁,保卫和平,其唯一可靠的支柱就是全解放区军民的正当自卫和全国人民的反对内战运动。戏的主题是如此明确,而思想性又是如此深邃,它能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赏,这怕是主要的一面。因戏结构的严谨,剧情的曲折,除《血泪仇》外,也为作者其他剧作所不及。
  马健翎同志曾和我谈过,中国的旧戏以曲折的剧情、单纯的结构和率真的生活为农民所深爱,他的创作正充满了这一特点。《保卫和平》剧情的发展就是将同一命运的两个家庭所发生的情节相似的两种事件联结在一起。其中插以悲喜交集的场面,而以他们的大喜乐、从愁眉为笑脸(也就是群众斗争的胜利)作终结。这其中道出了群众的悲苦、快乐、愤怒、哀愁、惊喜、畏怯、英勇和坚毅,总之,在这样残酷的斗争中,群众情绪被表露无遗。剧中有一段说白,牛儿爷说:“和平要和好人和平,和狼还能和平吗?”这正是当前群众中占主导位置的思绪,若缺乏这一认识,就会使幻想频生而坠入不幸。这是人民的艺术家所不能忽视的当前政治的实际。也许有人会以为剧中的人物安排未免有些巧合,但在斗争尖锐、变化多端的现在,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受特务唆使搜山时,发现一个孩子行踪可疑,因而毒打了他,但没有料想到这个隐蔽八路军伤病员的孩子正是他别离多年的儿子;另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在搜捕一家老百姓时,发现这家人隐藏的八路军一个班长正是自己的亲兄弟,这都是完全可能的。
  关于秦腔中的道白、唱词,作者亦竭力剔除陈词滥调,而采用生动活泼的民间语言,这是老百姓所乐于听闻的。据马健翎同志说:“眉户原是民间小调连缀而成,适合于表现一般农民生活;秦腔曲调激昂,则适合于表现悲壮斗争的场面。我曾听过易俗社的秦腔,不但那说白和唱词大都是文的,而普遍的配合也还是娓娓动人心弦,却并非有豪爽之感。而如民众剧团的节奏铿锵、声调粗放,实在是传达了群众的真实情感的。”
  以上我拉杂的写了些观后感,其用意不过是说明马健翎同志和民众剧团在《血泪仇》和《保卫和平》等剧本的劳作,为大量观众所看重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迄今他们的劳作在文艺界还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和适当的估量。
  (原载于《解放日报》1946年10月28日)
  出 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理论文集1 戏剧评论文选/陈彦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