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简评《喜事新风》中刘生满的开场台词

     
  《喜事新风》是一出反映办喜事应该移风易俗不要铺张浪费的小戏。全剧的得失,本文不打算论及,单就富裕户刘生满老汉的开场台词浅议几句,供剧作者写台词时借鉴。
  为了便于分析,不妨将第一个登场人物兴利爹(刘生满)的开场台词抄录如下:
  给儿子要把喜事办,
  我老汉鞋底快跑穿,
  家里边变成百货栈,
  各样的东西都齐全,
  买下三百洋白面,
  碾下软米两大坛,
  调和称下五斤半,
  烧酒盅借下三百三!
  二十条前门还不算,
  又买回十条红牡丹!
  亲戚朋友都请遍,
  吹鼓手定下两大班!
  麻镇上谁不羡慕我刘生满,
  办喜事也要冒个尖!
  从全剧来说,第一人物登场属于“起”的部分。多要介绍即将发生的是什么事,以及交代事故发生的背景等。小戏限于篇幅及其矛盾的深度,大多采用剧中人的内心独白作自我介绍。以上这段台词也是如此,不少剧本由于作者之言。交代背景常用“革命精神放光芒,路线指方向”等一类“通用乱弹”,先把各行各业的变化歌颂一番,然后才介绍自己要干什么。这样的台词让人一看,就会觉得既空泛又不真实。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类台词没有人物之神,为交代背景,看不到独特的人物性格。“通用乱弹”或者“官乱弹”,是不可能塑造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
  上边引的这段台词,相对地说看不到这种弊病。作者把人物活动的背景看做是形成人物性格的依据;而人物要干的事情里倾注了人物的感情。这段台词中连一句直接歌颂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出现的大好形势的台词都没有,看到的只是兴利爹(刘生满)为儿子张罗办喜事的具体铺排和夸富扬名、大喜,鞋都快跑穿了。忙什么呢?你看他采购回来准备办喜事用的东西,把一个庄户人的家庭变成了“各样的东西都齐全”的“百货栈”了,他还能不忙吗?准备了些什么呢?从大的方面说,买下洋白面三百斤,碾下软米两大坛,从小的方面说,光调和称了五斤半,烧酒盅就借下三百三;从喜筵的质量方面谈,待客的纸烟买了二十条“前门”还觉不够味,又买回十条“红牡丹”,调和都称了五斤半,那借以烹调的山珍海味,荤素菜肴还能少了吗?连烧酒盅都借了“三百三”,可见那宾朋满座的规模是多么盛大啊!二十条“前门”还不算,又买回十条“红牡丹”,可见酒筵丰盛到何等地步!作者在这里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处虚写,小处实写,虚实相间,潜台词丰富,因而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紧接着是“亲戚朋友都请遍,吹鼓手定下两大班”!这就把大喜大庆又渲染了一番。他为什么要这么铺排呢?“麻镇上谁不羡慕我刘生满,办喜事也要冒个尖!”这“也要”二字意味深长,十分传神。使人看到刘生满不但在劳动致富中成为远近闻名、令人瞩目的“冒尖户”,就连这次办喜事,也要甲冠方围,名震四乡,这一切,就把一个富裕农民的性格活生生地推了出来,富了不算,敢于大张旗鼓地夸富,这正是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民的真实感情。
  从这短短的一段台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大好形势,看出农民对党的无限信赖的心情,这个背景不是靠“通用乱弹”来交代,而是通过刘生满办喜事铺排中个性化的动作来体现。就事件而言,这段台词也开门见山。于是背景、事件、人物性格,很自然地融为一体。这正是许多剧作者写开场台词时注意不到的。希望在我区今后的剧本创作中,剧作者能少写一些空泛的台词,多写一些性格化的语言。
  (载于1982年《塞上柳》第四期)
  出处:府谷二人台艺术/郭侯绪编著.—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