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让府谷二人台艺术走向世界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耳边仿佛又传来了熟悉的乡音——二人台。我的家乡府谷县墙头村与山西省河曲县城以河为邻,受其影响,村里的许多人都是二人台的行家,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墙头二人台剧团红极一时,多次在省、市、县文艺会演中获奖,可以这样讲,我的启蒙教育是从二人台开始的,二人台是我质朴的爱。2007年10月,我调任府谷县文体局局长,工作伊始,我便把二人台作为繁荣发展府谷文化事业的突破口,经过艰苦努力,2008年3月,府谷二人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初战告捷,我们接着从内蒙古、山西和本省招聘了30多名优秀的演职人员,成立了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专门开展二人台的保护、传承工作,从而改变了府谷二人台人才青黄不接、濒临失传局面,府谷二人台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2009年,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二人台·民歌大赛,荣获金银铜五项大奖;2010年,县文广局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编辑出版了《丁喜才与二人台》专著;2011年5月,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赴匈牙利访问演出,二人台艺术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可以这样讲,是二人台艺术扩大了府谷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府谷的知名度,使人们知道府谷除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还盛开着二人台这样一朵艺术奇葩,府谷还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
  编纂一部二人台艺术专著,一直是府谷多少代文化人的梦想。2010年,原文化馆馆长郭侯绪同志离岗,我立刻找他谈话,动员他成立府谷县二人台研究会,编写一部二人台艺术志,郭侯绪同志从事文化工作40多年,对二人台艺术无比热爱,一种文化的自觉让他欣然领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书的编纂工作中。时隔一年,当100多万字的《府谷二人台艺术》初稿完成,我在兴奋之余,对府谷的老文化工作者油然而产生一种敬意,是的,正是他们长期扎根在基层,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才积累下了绚丽多彩、丰富厚重的民间文化,进而汇集成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二人台是我们必须精心打造的地方文化名片,这一方面是由于府谷二人台汲取了晋、陕、蒙多种文化的养分,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二人台是府谷人民在几百年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府谷的精、气、神,其重要性不亚于府谷的煤炭资源,作为府谷的一名文化工作者,如果在二人台艺术上不重视、不支持、不有所作为,极有可能落下文化败家子的骂名。在文化上干成一件大事,做出一点成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府谷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首先要感谢张惠荣、王乃延、辛耀峰、白雪梅、杨艾霞、雷晴初、郭培荣等领导的关爱和支持,是他们的支持,府谷县成立了二人台艺术团,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了保障,从而使府谷的二人台艺术能够顺利传承、弘扬,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丁喜才、王向荣、孟海平、郭侯绪、淡文珍、刘美兰等二人台艺术专家和那些普通的二人台演员和民间艺人,是他们的耕耘和奉献,才使得二人台艺术薪火相传,他们是府谷二人台的艺术血脉和根基,是府谷二人台乐章中金色的音符!
  主持编写《府谷二人台艺术》并为之作序,这是我作为文化部门领导的机缘和骄傲,我为自己能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做一点贡献而骄傲,更为府谷能够拥有这张国家级的二人台文化名片而骄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府州古城完全修复,《府谷文库》编纂出版,府谷二人台枝繁叶茂,此时,文化已成为助推府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府谷更有魅力、更具活力,成为塞上名城和中国文化之城,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和为此奋斗的目标。本书付印在即,余乐而命笔,书此短文,是为序!
  2012年3月
  (作者:府谷县文体广电局局长)
  出 处:府谷二人台艺术/郭侯绪编著.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