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新·妙·活·足——评《板桥轶事》剧本特色


  新编陕西汉剧《板桥轶事》一剧,就剧本创作方面,笔者以为有四点特色应予肯定。
  一、题材新
  《板》戏描写的主要对象为清代名人郑板桥,此君乃江南才子、扬州怪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不知何因,就笔者所触及之范围,郑板桥这个应该立于戏曲舞台的艺术形象,迄今为止,尚未有过。剧作者刘继鹏选此题材,勇于创举,此谓之一新。
  二、结构妙
  按一般传统审视习惯,这类历史故事剧,中心事件贯穿始终,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是必不可少的。而《板》剧却以郑板桥这个人物为中心,通过撷选几个既独立成趣,又相互关联的小故事,加以精心细致的安排,巧妙紧密的串联(有人道:“链条式”或叫“串糖葫芦”),展现在舞台上,给人的感觉并无单调、断裂和记流水帐之嫌。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活泼生动的故事内容,明快清新的艺术格调,宛如一把撒开的折扇,板桥居扇把轴心位置,经由骨架与扇面相接,呈一幅高竹雅兰扇面图画。这种突破一般传统模式的结构方法,可谓巧妙奇特。
  三、人物活
  剧作者清醒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力度,投以重笔,倾入浓墨。从演出效果可以看出,作者搜集阅读有关郑板桥诗文和传说等资料是大量的,首先是对人物产生浓厚兴趣,有感而发,再进行精描细塑。剧中通过巧挫管家簸箕轿、智断石头治有财、天字头上缺“扁担”、“天寿缺德”藏头诗到开仓放粮弃官走等几场戏的安排处理,正面的理解阐发“难得糊涂”名言的积极思想内涵,把郑板桥鲜明独特的人物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观众发自内心的感叹——这就是在潍县任令的郑板桥、这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四、时空足
  体现文学剧本,最怕概念化空洞说教和文字冗杂繁叠,不留余地地包揽一切。与作者过去的作品相比,《板》剧显然干净、凝炼、生动、自然。文字篇幅较少,唱段安排恰切、适中,特别是把握住了留给表现艺术的时空领域。如坐轿一场,唱、念不多,主要以表演传达剧情,五场与“怪叟”通过吟诗、听琴、吃狗肉、喝酒、醉画等细节的描述,一个风流飘逸、幽默超然的封建文人郑板桥的形象,演员在充分的时空中可以用各种表演手段尽情地把角色体现出来。剧中诗有情、画有戏,规定情景各自不同的特点。明确交待了主人公的乡籍等等,都为音乐、舞台美术设计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力,作用于戏的总体,使演出达到高度良好完整的艺术境界。为表演让路,给表演艺术创造一切可能条件,刘继鹏同志较熟练地驾驭了戏曲剧本创作的这一艺术规律,为《板》戏形成了又一基本特色。    
  载1987年5月24日《西安晚报》
  出 处:秦声汉韵管窥集/文寿.—安康:陕西汉剧研究会, 2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