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玉珠点点 光彩灿灿——一台折子戏的观后随想


  安康的戏剧舞台,许久未能见有折子戏的演出活动了。此次省首届艺术节安康预赛最后一台晚会的演出是由旬阳、紫阳、平利三个专业表演团体四个折子戏组成。乍见剧目清单,内心不由得捏了一把汗,原因是这几个折子戏是全国不少戏曲剧种作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戏目而长期流行演出,许多大家名流经过千锤百炼使之成为各自的看家戏和拿手戏。我们的几位青年演员同志究竟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演出效果呢?
  无论行当的生、旦、净、丑,或表演方面的唱、做、念、打,各有侧重,是折子戏的特点之一。这台折子戏,《三岔口》以短打见长;《游西湖.鬼怨》以唱工为主;《双下山》和《拾玉镯》则注重于表情(做工)。旬阳的《双下山》是从武汉名家学回来的,经不断演出受到好评。此次演出,情节洗练,更趋短小。饰和尚者何庭训,尚未入“而立”之年,他戏路较宽,行当多样,能把住人物,悉心表达出了角色盼思归俗,向往民间生活的天真、活泼、热情、风趣的人物个性。女演员张祖芳表演朴实,配合默契,使演出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能给人以轻松谐合之感。紫阳的小演员李娟,年仅十七岁,她扮李慧娘与扮土地爷的青年演员权国春合演《鬼怨》一折,运用了“反二黄”、“二黄”“西皮”的唱调,具有正宗紫阳汉调二黄的韵味,听来甚觉赏心。《拾王镯》的表演可谓异军突起,出乎预料。王力、胡霞、邹情三位青年演员做戏认真,传情精妙,以传统程式与生活化表演相结合,从人物出发又有创新,使该剧达到逼真、秀丽、细腻、幽默的总体表现风格,足见表、导演狠下了功夫,颇具匠心之良苦。平利县参赛的第二个剧目《三岔口》,本为京、昆之名剧,作为压轴戏,使晚会达到了高潮。武打戏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体现戏曲功力、阵容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位青年演员有着较扎实的基本功,配合紧密,神形俱佳,取得了热烈而良好的演出效果。安康的艺坛武打演员后继有人,使人备感欣慰。
  折子戏的数量占传统剧目的很大比例。其形式既有表现一个单独情节的小故事,也有从大本头戏中抽场取段演出。观众欣赏,多数是通过折戏来审度演员的功力和剧种的特色。这台晚会的演出,场内井然有序,观众情绪饱满,剧场不时出现笑声、喝采和鼓掌,观众与演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戏散路上,笔者杂于人群之中,听到人们评头品足,议论纷纷。这说明,折子戏在今天仍然是拥有观众的。
  当然,这几折戏决不是天衣无缝。由于时间和训练等客观原因,尚未达到十分纯熟的程度。这里应当提出思考的是,对折子戏的排演决不可以忽视,专业演员应以自己从事的行当、具有基本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剧目,不断地进行加工训练,要有艺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有自己的几出看家戏,为戏曲舞台增添光焰和色彩,扩大影响,争取更多的戏曲观众。
  载1986年11月27日《安康日报》
  出 处:秦声汉韵管窥集/文寿.—安康:陕西汉剧研究会, 2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