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继承 发展 创新——我在塑造人物中的几点体会


  我从事秦腔表演艺术已有20多年,先后演出了《游西湖》中的李慧娘、《窦娥冤》中的窦娥、《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扈家庄》中的扈三娘、《花亭会》中的张梅英、《生死牌》中的黄秀兰、《秦雪梅吊孝》中的秦雪梅、《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双锁山》中的刘金定、《周仁回府》中的李兰英、《新杀仇》中的尤庚娘等大大小小近30多个角色。从二十多年来的舞台实践中,悟出了一些戏曲表演艺术的门道。
  一、练好基本功,掌握程式是塑造人物的基础。
  戏曲艺术综合性很强,文有唱、做、念、表,武有跌折、翻扑,又有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的说法。与其它艺术不同,它主要是以演员的声音悦耳,形象悦目,形体悦人来立足于舞台,具有严格的戏剧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戏曲表演艺术。戏曲演员在艺术创造中必须掌握它,这是戏曲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法和手段。记得1980年,我13岁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秦腔班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始知演戏要懂得“四功五法”,上台要会“唱做念打”,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学唱和练功上。但是在马蓝鱼老师给我们排秦腔名剧《游西湖》时,我仍然遇到了技术上的许多困难:大段的唱腔,高难度的动作,特别是“吹火”特技,不掌握这些就无法塑造好李慧娘这个人物,不仅要会,而且要扎扎实实练好、练精。于是我在学习期间下决心苦练戏曲基本功和“吹火”特技。为了掌握“吹火”特技,我不知吞过多少次松香沫,嘴被烧伤,吃不成饭。在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我终于一步一个脚印,闯过了练功关,掌握了“吹火”技巧,后来上了舞台,唱打念做都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尝到了甜头,才体会到苦没白受,汗没白流。
  二、深刻理解剧情,进入角色是塑造人物的关键。
  程式虽然是戏曲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法和手段,但只讲程式,不讲体验,为程式而表演程式,会使表演艺术失去生命力,所以要运用程式而不拘泥于程式。2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我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认为只要把功练好,机械地模仿照搬就是戏。其实不然,随着不断地学习,自身素质的逐步提高和艺术上的日趋成熟,才认识到自己在艺校所学的那些程式,只是演出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演员的功夫或特技的展示而已。戏需要人物,需要活灵活现的形象,必须活用程式而不是死搬硬套。所谓“活用”就是从生活出发,用戏统技,以情演人,才能在舞台上创造出具有戏曲独特艺术美的真实而又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欲达此目的,就必须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近年来,我养成了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名著和精研细读剧本的习惯。每排一出戏,我都反复阅读剧本和有关资料,细细品味,揣摩剧情,体验人物,掌握其经历和性格特征,准确把握“戏”与“技”的关系,在刻画人物艺术形象上下工夫,才能演活人物,使观众看得见、摸得着,与人物俱喜、俱悲、俱怒、俱忧。例如,我在排练《游西湖》时,比较深入地把握住了李慧娘命运凄苦、遭遇悲惨、含冤而死、愤恨满腔和一片痴情救裴生的心灵轨迹,用纯真之心演,以激越之情唱,把自己完全融入李慧娘形象的再现之中。在“鬼怨”一场,通过如泣如诉的唱腔和轻盈的舞蹈,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善良性格表现得细致真切;在“救裴”中,从剧情和人物性格需要出发,把愤懑化为恨天怨地的怒火,以“吹火”的特技,突出了艺术美,使舞台上火彩缤纷,火光冲腾,把李慧娘的复仇情绪烘托得淋漓尽致。曾先后受到《陕西日报》、《西安戏剧》等报刊的好评,被誉为“火中女神”,并应邀东进河南,北上京津,西出阳关,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天津电视台、新疆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九州戏苑”栏目,与全国各地一些大家联袂演出;1998年又以《杀生》随西安市演出团走出国门,赴韩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异国观众的欢迎和赞赏。
  三、艺术重在传神,贵在创新。
  戏曲艺术从来重视传神,就是把人物特有的精神状态、神韵逼真地传达出来,使观众可见、可感、可体验、过目不忘、铭刻于心。要做到传神,必须把演唱建立在对角色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生存背景、经历、人生态度,然后准确地找到人物所独有的东西进行表现。例如,1996年,我在排练折子戏《新杀仇》时,没有驾轻就熟,生搬硬套,单纯模仿前人。这出戏是易俗社传统剧目《庚娘传》中的一折。它是已故剧作家李约祉采取《聊斋》中尤庚娘复仇的故事编写的,过去秦腔名家刘迪民首演红极一时,后来张咏华演出又有所创造,把人物的复仇情绪、坚贞不屈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动人魂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欣赏水平的提高,秦腔艺术也要推陈出新。所以我在导演的指导下,没有采取“老戏老演”的办法,而是在学习老一辈表演精华的基础上,把戏集中在尤庚娘和王十八身上,使剧情简炼,矛盾突出。在人物妆扮上改刀马旦为闺阁旦,表演并没有在戏一开始就过分强调主人公的激愤与抗争,而是伴随着剧情的进展,围绕着尤庚娘疾恶如仇、坚贞不屈的性格特征,在“愤中含情”、“柔中有刚”上做文章,采取文戏武演手法,动作大跳大跃,音乐大起大落,让人们顿觉酣畅淋漓,心舒意展,耳目一新。1997年陕西省青年演员汇演,我以《新杀仇》荣获一等奖。    
  虽然自己在20多年艺术实践中,成功地塑造了几个角色,但我决不会自我陶醉,停步不前。时代在发展,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更需要不断调整视角,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冲破旧形式,探索新途径,创造更新更美的艺术精品报答人民。
  出处:当代戏剧. 2002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