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音乐板式纵横谈


  在戏曲音乐体系中,秦腔音乐属板腔体结构的艺术形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板式变化体音乐。板式是中国梆子声腔剧种唱腔音乐中的一种节拍形式,秦腔音乐的节拍形式大体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散板、无板无眼等五种。这五种形式如果每一种都按“慢、中、快”三种速度来分的话,其节拍形式至少也有15种之多。现今,秦腔界人士大都认为秦腔的板式有慢板、二六板、带板、垫板和滚板共5种板式,再加上一种很独特的二倒板,总称为秦腔的六大板式。这六大板式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是随时制宜,可以“单枪匹马”执行任务(一种板式用到底),也可以协同作战(多种板式随意调动),从而产生板式变化体的套板形式。例如:从二六板开始经过二倒板转入慢板,上板后又转入二六板,逐渐加快速度,转入代板,打散节奏,反板留下或用提板结束唱段,形成一种变化复杂的套板形式。或者用垫板起之,转入慢板或转入拦头,上板后转入二六板,加快速度转入代板或紧代板,然后用歇板、留板或齐板结束唱段,形成另一种套板形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慢、中、快、散”的节奏形态。
  秦腔的六大板式,除滚板外,其他五大板式在曲调上都有花音和苦音之分,唯滚板仅有苦音。下面就分别论述这六大板式的结构特点以及板、眼关系和规律。
  慢板为其基本板式之一,节奏严谨,旋律丰富,既可独立构成板式又可转入其它板式形成套板。在曲调发展方面,它有着异常精彩别致的《十三腔》、《麻鞋底腔》、《男女花苦音三滴水腔》、《苦中乐腔》、《苦腔子》、《苦腔子下句摞板上板腔》等彩腔。慢板唱腔音乐,系一板三眼节奏,板是强拍,眼是弱拍,板以后分为头眼、中眼、末眼。现代音乐为便于记谱,一般都按4/4节拍的要求来为慢板记谱,但二者并不能等同,因为4/4节拍分强、弱、次强弱,而慢板的板眼并不能与这种节拍完全吻合,这便是秦腔音乐节拍的特征所在。
  已故的著名秦腔音乐家王依群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研究秦腔板眼的规律,认为四句慢板每句唱词有四个开口,第一句“中中板头”,第二句“中板中头”,第三句“中中板头”,第四句“中中板头”。这一看法对我启发很大,促使我在研究中也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如慢板唱腔中,第一句若表现的情绪是急切紧迫的,则不能唱速度缓慢的“中中板头”,需改唱为垫板板式。例如:《辕门斩子》中杨延景唱:“见太娘跪倒地魂飞天外”,这一句唱词占用了慢板首句的“中中板头”,接唱“倒下的杨延景忙跪尘埃”,也不能再循首句的“规律”,而应按第二句“中中板头”的要求来唱。再如二人对唱慢板,甲唱“中中板头”,乙接唱“中板中头”。往下继续唱时,甲唱“中中板头”,乙仍对“中板中头”……直至对唱结束,由此便形成另一种规律。像这样的祖辈留传下来的板眼规律,的确是很精辟的,可惜至今仍不被一些人所熟知。   
  二六板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秦腔板式,两句即可成段,上下句都是六梆子,故被称做“二六板”。此板式易起易落,运用方便,擅长反悔和表达叙述性唱段。二六板在速度上也有慢、中、快三种区分,系一板一眼结构,即2/4节拍(现代音乐称强弱关系,而秦腔音乐则称板眼关系)。快速二六板唱腔,听起来似乎是有板无眼,实则眼在其中,因此在快速二六板记谱中也会运用1/4节拍记谱,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演唱和演奏。
  带板在秦腔音乐中属有板无眼节奏,现代音乐按1/4节拍记谱。带板与慢板一样,可独立构成板式,又可与其它板式衔接而形成套板,它擅长表现雄壮、豪迈、火爆、激烈的情绪。“慢速双锤大代板”,听似是2/4节拍,实则仍属有板无眼的1/4节拍,在激烈紧张情况下多用的“快速紧带板”,属于板、板、板、板节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整打散唱”形式,相当于现今记谱中的1/8或1/16节拍。综上所述,带板虽有大小紧慢之分,但均以铜器带起。
  垫板(义称箭板、尖板)属散板节奏形式。它的板头和起板过门有固定节奏,而唱腔却比较自由,在演唱时,每当唱完一句或两句后,就要垫上两锤铜器以显示乐句格式及板式结构。
  滚板,又叫滚白,二者系一种板式,只是滚板之词分上下句,每句由五字构成,四句为一段。滚白则系散文句,听则好似在吟涌。滚板属无板无眼节奏,板头过门有固定节奏。它所表现的情绪是愤恨、悲恸、如泣如诉,它和垫板的区别在于:垫板散唱时有梆子击节,而滚板则无。
  二倒板(又称二导板)是秦腔六大板式中比较独特的一种,它属有板无眼节拍(但也有人认为是一板一眼节拍),既可作为一种独立的板式而存在,又可作为由甲板式转为乙板式时的一种过渡板式。所渭过渡,即“二倒板”中的“倒”,是由一句唱词分两个乐句,一般第二句就转入其它板式。例如二六板要转入慢板时,必须经过二倒板的过渡才能实现顺利转换;最为常见的是一句二倒板开头,随即转为慢板。如《杀狗》一剧中曹庄唱道:“人生在天地间何物为贵,”可拉二倒板腔结束,也可不拉腔散唱结束,另起花梆子,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它的独特之处。
  一段完整的唱腔,是由击乐板头接弦乐前奏、每句间的衔接过门以及结束时的落板过门组合而成。在秦腔音乐板式中,过门起着“起、转、收”的重要作用,它和板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起板过门包括根据剧情的不同需要,有着各种不同节奏形态、各种称谓及表现各种不同情绪的板头过门,秦腔唱腔的前奏乐曲和过门乐曲是由打击乐和弦乐组合而成的。它们在秦腔音乐中有对称的关系,也有不对称的关系。所谓对称,就是说有慢速慢板,就有快速慢板,有花音曲调就有苦音曲调;但起板板头过门有七、八十种,而落板过门仅只有“齐、黄、留、扎、歇”五种收法,这就是所谓的不对称。“齐板”(又叫截板)用在一段完整的唱腔结束时。一般有四句慢板齐板(习惯称为“四句慢截”)和四、六句二六齐板等。例如:《三回头》中吕宏儒唱“叫老夫思想起坐卧不宁”和《探窑》中王宝钏唱“谁是牵马拽镫的人”。“黄板”用在全剧所有唱段结束时。例如:《三对面》中包公唱“慢说搬来龙国太(匡),宋王爷到来(匡、匡、匡)也不容”。“扎板”可用在唱腔里的任何一句中,由于情绪的变化,用一锤铜器扎住,起到立即终止的作用。“留板”用在一段完整唱腔的末尾句,并且打散原节奏,散喝进入留板,以备恢复原板再接唱。“歇板”,一般用在唱腔中的上句或下句,且不打散原节奏,易起易落,用途较广。
  板头音乐除有以上特点外,更重要地它还表现出秦腔音乐的风格和特色,而秦腔音乐的风格和特色又是人们在长期接触中所形成的一种印象结晶。中国戏曲尽管有数百种之多,梆子腔剧种也不下十多种,然而正由于各自音乐特色的不同,才显示出各个剧种的不同“个性”。熟悉中国戏曲的人只要听一句唱腔或过门,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是哪个剧种,这其间,正是剧种的音乐风格和特色向人们传递了信号的缘故。
  出处:当代戏剧. 2002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