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易俗社纪事


  范紫东纠正“石”字
  已谢世的秦腔名小生杨令俗在纪念范紫东座谈时说:“范先生很博学:在1947年间排他新编的《京兆画眉》一剧时,我饰京兆尹张敞,王天民饰京兆夫人,由刘迪民排导,初次上演请范先生观审,因为他是易俗社编辑部长,每上新戏,他必茨场观审。演完后他指出:你把上场引子“官高二千石”一句中“石”字念成“担”字,不对。这字有两念,这里应把“石”念为“实”字。石是古代的量器,十斗为石。不能念为“担”韵。我一查字典。方识范先生博学,中国的字有几种念法切韵,一不小心就留笑于世。
  高培支改字
  高培支历任陕西易俗社社长兼编剧,又是个学校的语文、音韵教员,每听排戏场念错了字,就气急地从办公室走出来纠正。经常习惯有一句歇后语“墙上挂的猫日狗——啥画(话)”!即时纠正的字很多,记得有:可字与恶字并列,恶字就要念“悟”韵,不能念“鄂”韵;商字与贾字并列,贾字就念“沽”韵,不能念“假”韵,姓氏必须念“假”韵;他对戏词中的尖团、四声不分,严以纠改,如西安的“珠除出入”;西府的“军民人共”;兰田的“天地钉字铁”;春渡镇、户县的“飞裤豆”等地方土字,都以泾阳、三原、富平的尖团四声语系加以引导,他说秦腔道白念韵,必以渭北为准。但他有鉴秦腔要打出潼关给外省人看,对几种字,引用国音念法,如把“书”要念“庶”,不念“夫”;“国”念“郭”不念“龟”;“出”念“处”;“说”念“硕”,不念“索”“涉”或其它韵。正因如此,外地看易俗社的戏或易俗社去汉口中、北京演出,都说好懂,就因为从字音归韵上有改进到普通话的原因,此点高培支著绩,音乐家王依群生有“肯定论”。
  高、范书联挽孙仁玉
  易俗社创办人、名编剧孙仁玉于1934年7月14日病逝,终年62岁,逝讯传出后全国、全省戏剧、政、军界名人梅兰芳、杨虎城等多有挽电挽联致悼;惟独他的老同志,易俗社同创人高培支和范紫东的挽联别致情思,意义深厚,高培支以篆体亲书:“同声一哭”;范紫东哀中含趣地拟挽联为:“这老鬼忙的干什么?我学儿绝不跟您去!”    
  高幼湘谈《双锦衣》首演地址
  1987年我随易俗社一队去城固,在顺路调查有关易俗社在陕南的艺术影响之际,结识了年逾八十有五的县政协常委高幼湘。从先生口中得知:高幼湘是民初财政厅长高翰湘之子,他父曾与易俗社有过交往,主要是以财厅之长在经济上给该社创办之初有支持,对该社1933年在北京演出时亦有资助之力;同时高翰湘又与吕南仲关系尚佳,因为吕南仲在财厅任职的关系。吕又兼任陕西易俗社编剧(后任社长),他新编前后本宋朝传奇剧《双锦衣》,由陈雨衣首排,由刘箴民饰姜琴秋,刘迪民饰姜雪春,沈和中饰吴给,路习易饰王善,刘毓中饰姜景范,马平民饰许本德,苏牖民饰蒋有渊,真是珠联璧合啊!首场演出,就是在高翰湘红埠街府寓(高的府寓即是清末董福祥之府)大厅演彩堂戏;高幼湘先生又介绍他父曾与陕西易俗社社长高培支联过宗,互称宗兄宗弟,正是有了这层关系,幼湘常到高伯处玩耍,也受到剧社生活熏陶,又和路习易等玩耍,对易俗社的情感,不亚于他父高翰湘。后来他到北京上了北京大学,又逢易俗社1933年去北京演出,他多有交往关照。后来他上学时接近和掩护了革命同志,受了株连,远隐在外.建国后才返回城固原籍。初任政府工作。“反右”受批,落实政策后,任政协副主席和常委。
  高幼湘先生见了我们,又把他父高翰湘和易俗社的情谊联接上了。我请幼湘吃过饭,幼湘先生请我和同室高志贤游览张骞坟并留念,他虽然八十高龄,还忘年地与高志贤联了宗.称呼为弟并和我们多有书信来往。
  高幼湘先生癖嗜秦腔(尤以易俗社)和京剧,虽然年事已高。气息不足,每见必学唱刘毓中《三滴血》的名段:“年迈苍苍到老境……”。
  出处:当代戏剧. 2002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