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敏而好学 朴实生华——记优秀秦腔青年演员赵敏霞


  “敏而好学,朴实生华”是甘肃平凉地区秦腔剧团青年演员赵敏霞从艺二十年的真实写照,更是她人生的座右铭。
  赵敏霞是甘肃静宁县人,少年入本县剧团学艺。从艺四年后,以《苏三起解》获得“平凉地区小旦会演优秀奖”,从此调入平凉地区秦腔剧团至今。后又以《断桥》一剧,多次获得省、地级奖励;此剧对她表演技艺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断桥》是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友仙的看家戏,在广大观众中影响深远。马友仙炉火纯青的声腔艺术高标在前,使她在起初都不敢痛痛快快地接下这折唱做并重的剧目。经过半年的辛苦磨练,赵敏霞演出的《断桥》终于在“平凉振兴秦腔群英大赛”中与观众见了面,并一举获得“最佳剧目奖”、“领衔主演一等奖”两个最高奖项,又一次确定了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1997年12月,她又带着这出剧目参加了“甘肃省青年演员大奖赛”,获得“表演二等奖”。    
  《断桥》的成功,首先在于赵敏霞善于学习马友仙的声腔艺术。做为一名戏曲演员,“唱”是诸多表现形式中的第一要素,所以要掌握吐字清、声音亮、字正腔圆等技巧,力求唱出感情、唱出人物。在不厌其烦的听烂了马友仙的两盒录音带后,逐渐走出了生搬硬套的圈子,在结合自身嗓音条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长,唱出了自己的独特风韵,为塑造好白云仙这一舞台艺术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在表演上由“演戏”到“演人物”,逐渐把握住了人物性格特征,掌握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和表现人物所需要的表演技巧,实现了表演艺术中的二次飞跃。在内唱大尖板“与天兵打一仗气冲牛斗”后上场,以一套合情合现的身段表演程式,向观众集中表现了一个温柔敦厚、向往人间美好生活,对许仙爱恨交融及救许不成兵败金山的白云仙的舞台形象。她在此以痛恨交加的神态配之以踉跄步、翻身、捂腹,揉腹及水袖技巧,通过抓、抛、翻、缠、转等表现手段来刻画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断桥》一剧几年来的排练和演出,她深切的感受到在创造角色过程中,如何把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把主人公与剧中人的感情连结起来;如何让观众感受到、欣赏到更美、更富有内涵的舞台艺术形象。做为演员,只有主动寻求与观众沟通的契合点.加大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形象塑造的力度,才能为观众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舞台艺术形象。    
  赵敏霞艺术道路上的又一个起点,是她在平凉地区为参加“甘肃省‘97’新创剧目调演”,排演的大型眉户现代剧《山外风》中扮演的女主角翠花。在此以前,她未接触过大型现代剧目,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她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完成了读剧本、学唱腔、粗排的任务。后来,地区为此请来了甘肃省话剧团一级导演洪涛老师排导此剧,在洪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首先在短期内解决了从传统戏曲表演到现代戏曲表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抛开了传统程式对自己的束缚,融入了话剧及影视剧的诸多表演手法,使人物更加贴近生活,有血有肉。
  在《山外风》第二场赵敏霞把翠花这个被山外之风吹醒的山里人,满怀热情回到家中劝丈夫养牛、卖牛,走致富道路,遭到思想顽固的丈夫拴牛的指责而迷惘时的一段表演掌握得极为准确。通过长达26句从抒情到叙事,自由哀怨、饱含深情的演唱,再辅之以激烈的内心冲突及对丈夫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态的表演,使翠花这一人物在刚剧中找到了准确位置。特别是“月高星淡夜深沉,山风轻起已初更”两句唱腔,从设计到演唱,都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她先是在灯下为丈夫依窗补衣,以叙述性的演唱回忆与拴牛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童年生活,把观众的想象引伸到剧中情境中去。以朴实的表演风格,遵循“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的规则,发挥自已擅长眉户演唱的声腔优势,为翠花这一舞台艺术形象注入了活力。
  赵敏霞优美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使得《山外风》的演出获得成功,该剧1997年元月参加“甘肃省‘97’新创剧目调演”,共获得十余项大奖,电视台将全剧录像并多次播放。
  望着她那厚厚一摞获奖证书、奖牌和登载她个人事略的书籍报刊和录像(音)带时,她淡淡地笑了笑,谈的还是她深深爱着的戏曲表演艺术,她的新感受,以及从演戏到演人物,从创作灵感到创作过程中的每个细微环节,使人深受感动。她是一位三分天赋七分勤奋的演员,有了七分勤奋,也就有了她在二十余出剧目中戏路较宽的上乘表演,不论是《窦娥冤》中的窦娥、还是《哑女告状》中的掌上珠,以及《杨八姐盗刀》中的银花公主、《下河东》中的呼延秀英等许多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都在广大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回顾她不斐的成绩,我似乎从“艺痴者技必良”这句话中寻找出了答案,感受到了她执着追求戏曲表演艺术的真谛。但我更想把“艺无止境”送给她,愿她在今后的艺术生涯中能继续保持她“敏而好学”的特点,为给广大观众创造出更多更好“朴实生华”的舞台艺术形象,一如既往的努力奋斗!
  出处:当代戏剧. 2001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