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艺术管理心态简论


  艺术团体的一切改革,最终将由管理者来施行,因此,管理者的水平优劣,将决定艺术事业的兴衰。在漫长具体的管理时空中,优质的管理措施,并不一定结出优质的艺术成果。因为管理者推行的每一项方案的具体对象是人,所以识人和用人是管理的根本所在,管理者的艺术成果与工作效益将取决于这些人的心理因素的好坏。被管理者的心态,除自身素养程度高低之外,还受管理者的心态在各方面的影响。故而艺术管理心态学的问题,应引起艺术管理者的关注。笔者试图对此新的学科作一粗略探索,祈愿艺术界的同仁指正。
  一、艺术管理者的心态在心治中的作用
  早在几千年前,管仲即提出了治心安民的思想。他讲,“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于忠,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动作而民从,则百姓治矣。”管仲申明心治的重要性,但对于治心者的心态却未涉及。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团体,要振兴,要繁荣,要出作品、出人才,就要调动艺术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心情舒畅地进行艺术创作。要作到这一点,首先取决于管理者的心态素质,即“心理品质”的优劣。
  那些仅靠施展权力的领导者,常常会使被管理者带着被动的甚至消极的心态去工作。时代要求艺术管理者要以高尚的心态在被管理的艺术群体中创造一种融洽的心理气氛,达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以及领导者之间心理相溶。尤其是满足被领导者的各种心理需要,是激发被领导者献身艺术、完成艺术单位的艺术目标的关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领导艺术,是心理领导的艺术。人们常讲“以心换心”、“以诚相待”。在艺术团体,尤其是艺术表演团体,由于工作特征是综合的群体性的,加之有主次、轻重、多少之分,因而要求管理者更要以美的心灵,公正的心态促使群体艺术组合中所有成员,既愿承受分配上的差别和荣誉上的差异,还要使其不受心态刺激。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艺术管理者在心态的潜意识中始终以诚挚的态度对待关心每一个成员,使被管理者不因艺术分工、物质待遇和荣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领导者对所有被领导者的心态平衡,并不等于分配上的平均。尤其是艺术界评定职称之后,应聘人员在级别上有高低之分,但管理者在心态情感方面不能有亲疏之别。诸如对待一位主演和一位幕后工作者,尽管他们取得荣誉不同,但作为管理者的心态,不能因为主演重要而疏远幕后工作者,否则,常常会在综合的艺术表现中使艺术效果受到影响。
  心治要求艺术管理者在心态的表露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展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心理影响的功能。艺术管理者的威信,实质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被领导者的心目中影响力的程度问题。管理者一定要认清威信的性质,其中有“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之分。一个具有真正号召力的艺术管理干部,在艺术人员中的影响力大小,主要还是“信服威信”。而信服则产生于领导者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管理者的心态应遏制的几种趋向
  管理是一门多学识的学科,除了知识丰富之外,还要求艺术管理者不断地遏制心灵深处那些不纯净的部分。“净化心态”,在目前以商品经济为中心的大气候下尤为重要。抛却艺术向钱看的不正之风,是对每一个管理者的心态冲击。那种潜意识的心态趋向,甚至侵蚀,应引起艺术管理者的警觉。诸如:
  1.对待“同级”的不良心态,是把搞艺术作为取得权力的手段,而不是把权力作为搞艺术的保证。此种潜在的心态往往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同级干部抓一项艺术作品、一台戏,他的心态不是希望成功,不是希望别人因事业成就而超越自己,相反对人家的失败,口头表示安慰,而心里却沾沾自喜。此种卑劣行径,越是隐讳,而群众越感到可恶。尽管他们大权在握,对方敢怒不敢言,但总有一天,这些污浊心态,会毁掉自己的一切。
  2.对下级的心态是妒贤嫉能,宁愿用庸才,不愿用人才,生怕后来者居上。权欲是此种人心灵的杠杆、标尺。他们对那些比自己强的下级,当面客客气气,而对荣誉、工作分配,尤其是艺术追求方面,则是以自己扭曲了的心态和权力予以裁决,因而常常把下级人才的积极性与开拓精神扼杀于襁褓之中。他们宁可使自己的心态得到平衡,而不去顾及事业的损失。特别在聘任当中,此类人以合法身份,以所谓优化组合为由而排除异己。因此上级选聘管理者时,一定要考查心态如何!作为一个艺术管理者,在聘任中,要警惕心态情感对聘任标准的影响。
  3.那种“心术不正”而巧妙地跻身于政权之中的管理者,他们的心灵深处,潜藏着勃勃的野心。他们对强者的领导,一味迎奉,可是一旦上级领导工作中出现失误,他们便落井下石,推波助澜;相反,对那些能力不及自己的上级,其手段常常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时甚至不惜造谣生事,故意挑拨上级领导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然而历史是无情的,那些心态不正者,如不改变作风,将受到历史的重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好的管理人员的心态,是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完善的。至于不纯的心态浮现,对一个成长中的管理者是可以理解的和原谅的,但自己明知心态是错的而宁要去按其指令去行动,那是很可怕的。
  三、艺术管理者要不断净化心态
  在改革的大潮里,艺术管理者的心态既受全社会放革的净化,又将遇到不正之风对其心态的污染。因此,不断净化心态,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是关系到艺术团体改革能否深入进行,并取得长期成效的关键问题。
  在改革大潮中,一些管理者这种“心态冲突”是可以理解的,任何时候不要忘记管理者也是人,允许那些具有公心的开拓者有闪失的地方,有心理矛盾。正象有句古话讲的:“论事不论心,古今无完人”。作为管理者本人在主体意识上,不能因此而迁就和怂恿心态深处所闪现的私欲和偏见。
  艺术的振兴,需要一大批“心态品质”良好的管理人员,而且能够在艰难复杂的艺术团体改革中,自觉净化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不断出现的“心态冲突”,通过知觉,即管理者的自我知觉,对自身行为的体察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体验及认识进行反思。常言:“知其面而不知其心”。在搞意识形态的艺术团体中,被管理者的感觉是非常深刻而敏锐的。他们的信任,要把艺术团作的工作搞好,使改革获得较好的效益,管理者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认识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性质。只有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才能形成全心全意为国家,为集体服务的精神。
  在培养“心态品质”方面,注重增强两个因素,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博采众长善于学习的能力;而非智力因素包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及宽容的精神和乐观情绪等。其中,责任感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也是心态品质的重要方面。为了增强高度的革命的责任感,还需要注重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培养。它是人的主观意向。只有把这种体验及对群体的关心和维护群体荣誉联系在一起,使二者在“心态品质”方面相互作用,管理者的心态才能得到平衡。
  在培养良好的“心态品质”当中,必须把自尊心、荣誉感和妄自尊大、沽名钓誉严格区分开来;同时还要在心态方面注重价值观念的培养。艺术管理者要认识人生的价值是对社会的奉献。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生发出强烈的事业心。
  艺术管理者的心态品质,主要体现在德、才两个方面。宋代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位出色的艺术管理者,必须时时审视自己的“心态冲突”与“心态净化”,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正面心态战胜反面心态,并不断清除那些“保守心态”,“习惯心态”,“嫉妒心态”。
  中国的改革是前所未有的,要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体制和艺术管理科学,需要管理者注意培养不怕困难、不怕犯错误、敢于冒风险的心理品质。
  出处:当代戏剧. 1989-1990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9-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