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名流录


  秦腔名流录
  (二)
  李沙铃
  千山万水荡轻舟
  ——记肖若兰
  见了肖若兰,就想起了《藏舟》。
  看了《藏舟》,又不由想起肖若兰。
  我说不清她是从什么时候起把《藏舟》演红的。只记得在西安读书时,易俗社的水粉戏板上,常常出现她的名字。一时间,成了气候,许多人在路上行走时,往往脱口地哼出:“假若还我和他结成亲眷……”
  这一句唱,就是学肖若兰的。
  她的维妙,使人神怡,也使人莫测。以至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有人竟敢和别人打赌,说谁能学会肖的那一句唱,就给谁一座楼房。
  形似抬杠,实是颂扬。
  她的《藏舟》,可真是演到家了。截止今日,我还没有见到第二个肖若兰。
  春节文艺晚会上、李爱琴把她向我作了介绍。也就是那一天的彩灯桌前,我才认识了她。
  她戴着眼镜,穿着马靴,浅紫色的半身毛裙,显得很有风度。
  讲话富于表情,吐字格外清晰,一色的文雅,礼貌,稳健,坦诚。
  她说:“今天,我没有戏,我是带学生来登台的。”
  我说:“你的《藏舟》,不知把多少人都藏入舟中了,不是娱乐,完全是享受,是难得的精湛的艺术享受。”
  她笑。
  笑罢。说了一句:“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吧。”
  这是自谦。
  我回到陕西以后,在许多朋友家里和许多汽车司机的工具箱里,都发现了肖若兰的《藏舟》磁带。一唱起来,就没完没了,而且要重放几遍,有些还捺住反复键门,让它来了一遍再来一遍。
  有一次,我去看望我的一位老亲戚,下了公共车门,他老人家来接我。我把几瓶白葡萄、红葡萄酒和苹果、梨罐头交给他。他却瞪了眼睛。
  我很纳闷。
  老人哈哈一笑说:“这些东西,多少都能买到。我手里有的是钱。你知道我爱听肖若兰唱,为啥不在城里给我买一盒《藏舟》……”
  我解了疑,也大吃一惊——肖若兰竟然住进了农民家了。
  “三代剧星!”
  我悄声地自吟。
  可是,千阳慰问演出,她未能前行。
  这事,对她简直造成后疚。
  一次文艺家聚会,我们又见面了。
  她对我说:“我答应要去千阳,而且作了准备,谁料,急中出急,家事缠身,把我的计划吹了……”
  我笑说:“叫人把你等扎了,最后还是竹篮子打水……”
  她说:“只好下不为例了。”
  事情已经过去了,然而,《藏舟》还在江心游荡,还在人心中游荡——
  月光,水流,夜静,岸远。
  她在那儿望着相公,相公在那儿作着甜梦。
  纯洁,真诚,倾慕。
  是诗,是画,是戏。
  她把人们降服了……
  为了这个,我提议她在春节晚会荧屏上重唱《藏舟》。她允诺了。
  之后,听说她的《藏舟》磁带,居然又翻了一番。
  现在,我想作点说明了——虽然她没有到千阳,但她的《藏舟》,早已游遍千阳县城了。
  因此,她作为慰问团的一员,合情合理。这也就是我小记她的原由。
  出处:当代戏剧. 1989-1990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9-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