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观众也要从小抓起


  近年来,戏曲界惊呼:“观众老化"。于是,寻根源,找原因;出注意,想办法。一门新兴学科“观众学”也应运而生。或说:内容陈旧,节奏缓慢,或说:程式过时,形式老套。缺乏时代精神,不能满足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等等,等等。这些,确实是造成戏曲“危机”的种种因素。但是,还有一点尚未被戏曲界人士所重视的是:戏曲观众也应该从小抓起!
  一个人的爱好与兴趣,往往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很多戏曲观众后来之所以能迷上戏曲,和家庭影响、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好些戏曲观众,小对戏曲艺术也一窍不通,茫然无知。但因为经常跟家长、长辈或好友上戏园子去看戏,或随他们一起欣赏优秀唱段,或听他们议论梨园轶事,或见他们相互玩票串戏……。久而久之,便从“看热闹”变成为“懂门道“,逐渐登堂入室,兴趣日增,终于成为戏曲艺术的知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现在,孩子们接触戏曲的机会愈来愈少了。小孩进剧场看戏要买全票;电视机里的体育、歌舞、电影挤掉了戏曲,业余的戏曲票房也没有过去风行了。特别是,戏曲界人士本身忽视了基础如此雄厚的戏曲观众的后备力量,没有竭尽全力去争取、培养那些小知音们。以致形成了“代沟”,产生了“隔膜”。双方的距离愈来愈远,出现了“观众老化”的局面,更带来了欣赏者后继无人的惨淡前景。
  这些,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戏曲界人士的重视与反省?
  观众也要从小抓起。怎么抓? 首先要有一批专门为少年儿童服务的戏曲剧团。现在,全国各地有一些专演儿童剧的儿童剧团。不过,演的都是话剧。奇怪的是,全国三千多个戏曲剧团,竟没有一个是面向少年儿童的。这应该说是戏曲界人士的一个严重失策。为什么话剧能演给少儿看,戏曲就不能演给少儿看?其实,戏曲艺术的表演手段多种多样,唱念做打,载歌载舞。加之,服饰鲜丽,风格夸张,与话剧比较起来,更容易为小观众所接受。再拿剧目来说,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神话剧《闹龙宫》、《哪咤闹海》、《劈山救母》等,肯定会赢得小观众的喜爱。古今中外优秀青少年的艺术形象,如十二岁便拜相的甘罗,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杨门后代的杨宗保、杨文广,抗击金兵的岳家小将等等,不都是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戏剧人物吗?小观众们,一方面从那些少年英雄的辉煌事迹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一方面又从小便熟悉了戏曲艺术宝库中精采纷呈的表演、唱腔、音乐等技艺,一举两得,岂不是好?
  当然,戏曲界如果真正出现专门性的儿童剧团,在经济上,可能很难做到自给自足,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当前,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或送戏上门,或加演星期早场。或学校包场,或寒暑假演出均可。至于各地的戏曲学校,更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积极培养、争取未来的戏曲观众。以小学生演给小学生看,更会使小观众们有亲切之感,而乐于“赏光”的吧?
  出处:当代戏剧. 198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