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谈腰劲在戏曲身段中的作用

 
  腰,在人体中起着支撑全身的作用,是上下身相连接的枢纽和操纵、控制周身运转的轴心。对于戏曲表演来说,舞台上的一切动势无不与腰相关联,所有的身段只有凭借腰劲的支持、掌握与调节,方能使肢体伸展灵活,舞动自如。
  四肢动作与腰劲的关系
  戏曲演员一开始练功,就经常会得到老师关于运用腰的提示或指正,象“要立腰”、“要挑腰”、“腰里撑住劲”、“不要调腰”等。在排戏或观摩演出时,也常会听到“腰僵着呢”或“他腰里不错”等评论。可见,对于腰在身段表演中的作用,有见地的导演和演员大都是非常重视的。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忽视了腰的作用。他们表演的身段总给人以死板、机械和欠谐调的感觉。究其原因,就和他们没有很好地重视与发挥腰的功能与作用关系甚大。
  腰劲运用不当所造成的缺陷,突出表现在直接起动四肢的这种不良的表演方法上。这种方法,从形态上看,是机械、生硬和不自然的;从原理上讲,也是违反动作的自然规律的。比如要往后拉一件重物时,自然在臂膀动作之前先用劲往后撤腰,以起带动的作用,接着才是臂膀用劲去拉。自然的动作是这样,舞台上的表演动作同样也是这样。
  京剧前辈艺术家钱宝森先生就曾在这方面作过明确论述,他说:“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不论是使身段、走脚步或亮像,都是腰上使劲。全身的动作,要以腰作轴心。”并以此告诫:不论作什么身段,四肢都不许先作主张,自行作用。凡举手投足,要完全听任腰的意旨,服从腰的指挥。这就明白无误地阐明了四肢动作与腰劲运用的关系。
  在腰的动作中,用劲的形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对周身各部位的支持之劲,即静劲;另一类是属于对各部位动态的引领之劲,即动劲。简言之,前者可称为“擎劲”,后者可称为“领功”。
  擎 劲
  “擎劲”属于内涵静凝之劲力,即演员在身段表演中的托、提、立、长,凝等劲。都是起着以腰劲撑托、控制、衡稳形体动作的作用。
  “擎劲”的力量支点,是在人体的肾区(俗称腰眼)位置,具体在背后腰带系压处及向上一到两三指宽的部位。发“擎劲”的要领是:肾区诸肌肉同时向内收缩、凝聚,丹田(肚脐下二指处,即腹直肌部位)亦收缩、擎托相协同,两肋微张,脊椎挺拔,立腰,提气,收小腹,缩臀部。做到:劲含腰中挺而不僵,既能控制有力,又可运转自如。
  大凡戏曲演员,一般都有在腰围系一条宽腰带的习惯。这种腰带多为丝棉织品,宽约二寸半左右。系此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肾区与腰围的肌肉来聚合、收拢或紧缩,使腰部稳健有力,以达到生发“擎劲”的要求。
  “擎劲”不只是武戏曲演员在翻“筋斗”腾跃翻转中的上领下落时,在走“飞脚”,“旋子”、“扫腿”,“翻身”等技功的“立腰”、“挑服”时,在“起霸”、“遛马”的诸身段中或三辫腿、“跺泥”亮像中等的提气、撑腰、立身时需用,而且在文戏演员的众多身段(如漫步出场、“整冠”、“抖袖”等)也需用。就连“青衣”、“老旦”行所用的动作最简的身段(如一望、一指、一转、一坐等)也无一不是靠运用擎劲才能完成的。总之,不论生、旦、净、丑各行一切正规程式身段(尤其是静止的造型亮像),都离不开“擎劲”的掌握、控制和撑托。
  当然,在生、旦、狰、丑各行多种多样的身段表演中,形体各部位用劲方式也不同。“劲头”运用的尺度各异。但不论是属于实劲或虚劲,也不论这些劲力体现在形体的那一部位,都需要一股劲力作为依托。溯此劲力之源,仍将归于腰,归于腰的擎托之劲。
  身段表演历来讲究“神形兼备"。“神”即人所云之“精,气,神”,即指舞台人物的风采,气度,神韵,激情等。简言之,即指舞台人物的精神面貌。“神”的生发,与人物的思想,性格,情绪密切相关,亦受表演者自信感的影响。“神”的外在的表现除在面部(尤其是眼睛)上外,来自“擎劲”的作用也很明显。试想:当一个演员在亮足了一个“相”之后,若有意把腰椎一松,让“擎劲”一散(也就是一坐腰),明眼之人即会发觉:随着这个演员身段形态的改变,表现于身段的“神”与气势也就随之消失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个演员内心世界失去了形态自信感的缘故。这时,即使他(她)胳膊腿再用劲,再一味地瞪眼“拿神”,也难以给“形”“神”以补救。所以,对于身段表演来说,“擎劲”是“周身劲力之母”。这一比喻,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待续)
  出处:当代戏剧. 198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