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虚心好学攀高峰——记秦腔青年演员王秀玲


  在蒲城县剧团青年演员考核中,蜚声东府秦腔舞台的王秀玲以八十五分的成绩名列第三。一些人对此颇为纳闷:怎么全省青年演员会演一等奖获得者,却在团内拔不了尖?是老师不公,还是本人技术发挥不正常?听到这些议论,王秀玲谦虚地说:“既不是老师不公,也不是我技术发挥不正常,因为我的演技并非样样都好,五个项目就有两个没有学精,老师的评分是公正的。
  贺文侠老师刘秀玲这些话感到很高兴,心想:一个年仅二十岁的青年演员,能够经得起喝釆,捧场和荣誉的考验,正确对待自己,真是难能可贵啊。转念又想,这也绝非偶然,原来谦虚谨慎是秀玲的一贯作风,也是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家都知道,她练起功来,不仅毅力惊人,而且永不满足,攻啥堡就要拿下啥城。练台步,起先她的腿不笔直,贺老师帮她把大脚绑起来,一连二十天,脚腕肿了又塌,塌了又肿,她从不叫苦,练跑场,两手端平两碗水,一式六
  圈。八式四十八圈,跑得精疲力尽,汗浸衣衫,她不叫累,练手式,常常把手浸在热水盆里,每次都在十五分钟以上,也不说疼。特别是练毯子功的枪背和飞脚,真是又累又危险,练时她一胆怯,不敢过了,老师鼓励说:“疲劳,人皆有之,此时,谁能坚持谁就上功夫,谁退缩了谁就突破不了。”秀玲听了,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秀玲不仅尊敬本团老师,虚心学习他们的一招一式,而且还有个咀甜腿勤的优点,对有点技艺的长辈不叫老师不说话,发现谁有长处,就主动前去拜访。团里流传着她“三易其地学挂画”的佳话。前年,山西稷山县剧团来蒲城演出晋剧《挂画》,秀玲看后觉得这个戏表演程式复杂;功底要求严格,正是提高技艺的好机会,她决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练。在蒲城她学不过瘾,剧团转到白水,她赶到白水观摩,后来剧团又转到铜川,她又同李福友老师等三人一起赶到了铜川。稷山县剧团业务团长薛耀保同志热情接待了这个虚心好学的年青人。在铜川他们一行共学习了四天。薛老师在学习和排练之余,向他们耐心地讲解了《挂画》的人物性格,以及对演员动作和唱腔的要求。他们在听讲的同时,还对唱腔进行了录音。回县后,仅椅子功秀玲就苦练了三个多月。对新学的秦腔唱段,她更是字斟句酌潜心体会韵味,反复练唱,演唱后受到观众热情赞扬,他能在陕西省秦腔青年演员会演中获得一等奖,确非一日之功。
  秀玲常说:“振兴秦腔任重道远,青年演员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决不能对自己‘放宽政策’,在前进中不能有‘松口气’的思想”。一次,在演出《拾玉鐲》时,她饰演孙玉姣,不巧,玉姣端盘与刘媒婆烫手的动作没有衔接住,问题被后台的贺文侠老师看到了,贺老师在总结会上严励地批评了她。会后,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小题大作,不该在这个小问题上挑秀玲的毛病。秀玲却认为贺老师批评得对,怪自己粗心大意,没有配合好,要是出现在武打
  动作上,说不定还会发生危险呢。八三年春,在西安演出《挂画》时,省电视台赶来录象,秀玲心情一紧张,不慎将手帕掉到了地上。她急中生智,扎一个软腰,将手帕拾了起来。戏演完了,李福有老师立即找她谈话,首先表扬她能随机应变,没有失场,接着批评她训练不严,功度不够。李老师说:“艺高人胆大,你在关键时刻出问题,说明你心里不踏实,归根结底还是功夫不过硬。秀玲连连点头,表示接受,并且提出了今后加强技艺和心理训练的计划。李老师逢人便感慨地说:“秀玲这孩子,经得起摔打,是块好料。”
  省上会演,她载誉而归,剧团领导和老师都耽心她会因此产生骄傲,在前进道路上走弯路。殊不知秀玲对这个问题早就考虑过了。她想:咱是个年青娃,文化水品又不高,学习表演艺术刚刚起步,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有啥值得骄傲的?她暗下决心:决不能把组织给自己的荣誉当作包袱背起来,而要当作前进的动力,不断鞭策自己进步。她冷静地找到自己身上存在着小动作和扇子功不过硬、分析人物没深度、唱词吐字不清晰等三条弱项,决心要继续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尽快地赶上去。此外,秀玲还经常坚持搬布景,叠服装,收拾道具,主动关心同志。群众一致反映:“咱秀玲还是老样子,一点没骄傲”。对于艺术上刚起步的所有青年演员来说,力戒骄傲这句忠言万万不能忘啊。我们祝愿她在艺术事业上不断进取,永攀高峰。
  出处:当代戏剧. 198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