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艺若长江千古永流———缅怀戏曲艺术家封至模


  在振兴秦腔声浪澎湃的日子里,不禁使我对秦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封至模先生产生了深深的怀念。
  封至模先生曾于北平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在京之际,由于喜爱戏曲艺术,对京剧、话剧艺术颇有研究。又是京剧花旦串演的名票,曾演过像《潘金莲》、《虹霓关》等不少做工、蹻工难度大的戏。他和京剧的梅、程,尚、荀以及齐如山、许姬传、翁偶虹等名家交往谊深,从而得艺甚丰。
  一九三一年正式到易俗社任职,曾任过编辑、教务主任,评议长、训育主任、导演等。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八年的八年任职中,封先生力主戏曲革新,具体说,就是力矫秦腔粗俗之习,在使以易俗社为实验的秦腔改革上承上启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像他改编的《水淹下邳》、《箭头鸳鸯》、《得意郎君》以及新编的《蝶哭花笑》,正当日寇入侵的一九三四年编写的《山河破碎》,次年续编的《还我河山》。在这些改编新编的剧本排导上,都是他相陈雨农、李可易担任。在秦腔艺术继承创新以及大胆吸收京剧表演艺术、化妆、服装以及吸收话剧的简易的而不是满台堆砌的布景,这
  对易俗社艺术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功绩。从而有一九三七年赴北平演出的良好收效。特别是《山河破碎》、《还我河山》对当时日寇入侵到芦沟桥、激发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和对蒋、汪等投敌卖国的汉奸和亡国论者,予以有力的抨击。这也是封先生新著历史爱国戏使得京、津震动的政治原因。如《全民报》报导《韩世忠》 (即"山河破碎")在怀仁堂演出盛况:“观众极多,足无隙地,无票遭拒于门外者大有人在,观众欢迎的情绪,诚为仅见。”报导沉痛地说:“当此国难严重之日,实于宋朝无二致。宋时君昏臣懦,畏敌如虎,因循苟且,只图贪生,抗敌之士,不能见容,奸佞当权,卖国误国,卒至沦于异族,在民族史上留一污痕”。“此剧写历史的伤痛,促民族的觉悟,震聋发聩,立懦警顽,实对现时之中国当局,下一针砭。方今举国民众,抗敌殷切,故亦极欢迎此抗敌救国主义之民族佳剧也”。在艺术上评赞说:“易俗社是一整体,全剧角色都为剧情剧义而发挥,而牺牲,一种团结精神,是现代’京朝派的艺人应效法的”。“你看看是易俗社路子对,还是你们路子对?”由于封先生编演的爱国戏震动京、津,新闻界采访者络绎不绝。故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又由封先生署名著文谈了创作意图。封在文中说:“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戏曲是大众意识的表征,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是冲锋破敌的际节。……两剧算不得如何的剧本……唯一的希望,是不要把它当作过去的历史看……,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到了被外族侵略,国将不国的时候,总有几个大或小的汉奸,媚外卖国,为人奴役……或将国土,拱手送人。而李刚一力主战而被谪,岳飞以恢复自任而遭害,韩世忠、梁红玉功勋盖世而至退隐……观此而不扼手而叹,奋臂而起是无人心也。……再回观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中华民族,现在国人的民族意识,是否与南北宋相若?……我们只有大声呐喊着,‘山河破碎了’?‘还我河山吧’!”从上边摘录的旧文评介中,就可以看出封至模先生的爱国热忱和对秦腔艺术改革在客观上的效果,也是最真实的历史见证。故而引录读颂于此,以表我追念封先生之首一点。
  其次,我对他一九三五年精心主持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的大量秦腔唱片,宣传秦腔以及对易俗社剧场仿北京中和剧场的改进并实行对号入座,让监场(管前场的)人穿上蓝色红边工作服和让“龙套”脸上涂彩及穿衬滚衣,这对美洁台风,都是空前的改进。
  在抗日战争时期,封先生为了防空,在东关一家花园窑洞住,还在树荫下,草坪上为宋上华、伍庶民、桕令俗、雒秉华排导了《拷红娘》、《龙门寺》、《邓伯道》、《渔家乐》等戏,使这些演员艺日增进,享名西北,除了个人努力,于封先生指领有方分不开的。还有从一九三八年后连续创办的夏声剧校、戏曲专修班,上林剧院所编的《陆文龙》、《薛仁贵征东》等在艺术上的革新创造也是记忆犹新的。值得赞颂和缅怀的是他经过这些戏曲团体的创办,培养了大批的戏曲人材,就陕、甘两省谈:像宋上华;陈幼韩、杨令俗、刘文中、庄正中、刘清华、谢蔚沛、胡文藻、徐抚民、刘茂生、吕凝馨、王嘉模、马兰鱼、李继祖、肖若兰、张咏华、陈妙华、王保易、王定乾、赵晓兰、栗怀印,赵永德等,都受过先生的教诲。用桃李满天下形容他,绝不过分。
  解放后,封先生无论在西北文化部艺术处或戏曲研究院,从他的艺术实践说明他才高且逊,拥护党,接受党的领导,和党的新文艺工作者马健翎、黄俊耀、史雷等互尊互敬,团结共事,还和袁多寿、王绍猷、邴少霞、韩盛岫、章云刚、陈幼韩等艺友也合作的好,共同为党的“剧改”建树了历史功绩。在一九五二年会演前的排导上,他亲自为刘毓中改编排导《卖画劈门》为苏育民排导《打柴劝弟》,为孟遏云、刘易平、萧若兰、张新华、杨金凤、余巧云、李应贞、尹良俗等排导《游龟山》,既能尊重这些秦腔界有声名的老演员的艺术见识,也能坚持个人艺术革新的见解。所以共同砌磋,边排边改,统一艺术思想。把这些秦腔传统戏子以新貌在京演出,得到了表演和演出全国一等奖。这里边都有封至模先生的血汗啊?我当时是参加者,虽说是小演员演的小角色,但我是问台同场人。封先生的艺术民主作风和识人善用、团结人的作风,堪称得:“识骏马的伯乐”。伯乐识马,马驰新程,共为秦腔争得了全国解放后首打擂台的锦标!载誉归
  来,光耀秦中。当然除马健翎、杨公愚、黄俊耀、史雷等当时参与者均有辛劳外,封至模先生亦当不愧功垂于世。
  封先生的艺术活动及功绩之多之巨,不是我管识拙笔所能表达完的。
  在“文化大革命”中,封至模先生,由于老病及“劫祸”的双重摧残下,永眠于钟山之下、长江之滨的南京。当时闻耗甚为惋怜:秦腔界又走了一位专家,这是秦腔界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啊!但又想:“生自古谁无死,长江啸声为君泣!”封至模先生对易俗社艺术改革和把秦腔艺术推进时代高峰的功绩,将和涓涓长江一样千古永流!
  出处:当代戏剧. 198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