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男声“音域”谈———与肖炳同志商榷





  读了肖炳同志的《秦腔声腔改革尝试》一文(见《陕西戏剧》1984年10期),颇受启发与教益。但是,也不乏值得商榷之处,如对秦腔男声“音域”的看法,我就不敢苟同。 
  在解释何谓秦腔男女声“同腔同调”时肖炳同志说:“就是男声用高八度与女声在同一调性上,用基本相同的唱腔旋律进行演唱。”为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又列出男女声总音域与常用音区对比表,说明男声演唱的音域,确实“比女声高出一个八度”。
  然而通过这个男女声音域的对比,非但没有证实肖炳同志的看法是对的,反倒说明他对歌唱演员(当然也包括戏曲演员在内)的声区分类或者说起码是男声的音域位置并不了解。否则,是不会闹出这个“是非颠倒”的笑话来的。按说,根据人类性别的不同,以及各人生理、音色、音区和风格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和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的音域位置一般都是这样划分的:(由于女中音、女低音和男中音、男低音与本文无多大牵扯,故从略):
  从上面的部分人声分类就可以看出,花腔女高音与抒情女高音的音域区为最高,戏剧女高音次之。再下来(除女中音之外),才是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的音域区。也就是说,抒情男高音与戏剧男高音,分别比抒情女高音与戏剧女高音低一个八度。按秦腔演员的普遍噪音条件与发声方式,应当归入戏剧男女高音类。由此,我们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男声不仅无法“比女声高出一个八度,而且,与女声唱同样音域高也是根本办不到的。那么,肖炳同志错在何处呢?我认为有两点,一是他忽视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在男女声的各自三个声区(胸声区、混声区、头声区)中,“胸声区和混声区的最低的几个音部要求声门全长的震动,音的逐渐升高使得软骨部分越来越靠近。当软骨部分完全靠扰时,继续振动的只有声带部分了;这时男高音在e1到c2之间的音就具有一种特点,某些音乐家称它为混声区,女声的这类音比男声高一个八度,叫做‘头声区’。”(见《歌唱艺术》第86页。N·H·那查连科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个高八度的“头声区”,则是由于受性别与生理条件所限的男声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二是他在记谱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认为男声的音域记谱与女声在同音域区,所以,不但能与女声争分秋色,而且“比女声高出一个八度”。实际上,因为男声的音域处在键盘的大字组部分、小字组、小字一组及小字二组部分这低、中、高三个区内,若按实际演唱音高记谱,就会与女声音域的记谱发生冲突。为演唱、演奏中使用方便,人们便将男声音域移高了八度记谱,(有关音乐工具书介绍人声分类均这样记谱,但都注明高于实际音高八度)而实际音高却是不会变的。可肖炳同志竟然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失误,的确是不应该的。
  谈到这里,该追寻造成秦腔男声演唱“喊”之根源了:
  从上面的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的音域同秦腔男声演唱音域对比中不难看出,“C2”一般是抒情男高音的极限音,“a1”是戏剧男高音(也应该是秦腔男声)的极限音,然而长期以来,秦腔男声唱腔音域不仅超越了戏剧男高音域的三度到“c2”,甚至还超过抒情男高音的音城高达至“e2” (这是在演唱G调时的情况)即使降为“#F调”或“F调”演唱,仍然和抒情男高音音域相同或者还要稍高一些,这样的音域对秦腔男声来讲不能说是正常的和有益的。试想想,作为唱歌的声乐演员,均以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并每日都进行着正规而严格的训练,就这样女声能轻松地唱到“c3”、男声能自如地高至“C2”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嗓音条件参差不齐,同时大都没受过科学发声方法训练的秦腔演员,却要唱比他们音区还高的音,怎么能不声嘶力竭而给人以“挣破头”之感呢。即使嗓音条件好的,长期处在超负荷的演唱状态,过度的张弛疲劳,自然而然也会过早地断送其艺术生命。这,就是造成秦腔男声“喊嚎”演唱的主要根源。
  出处:当代戏剧. 198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