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改革——只能为具备改革意识的人所掌握


  《来自剧团的报告》,是一篇真实的反映当今剧团改革沉浮和改革者命运的颇具代表性的戏剧报告文学。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地(市)县剧团的改革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许多像苟明文同志这样的年轻人跃上了戏剧改革的历史舞台。他们有胆有识,有魄力有作为,以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担当起了本单位改革的重任,挽救和搞活了一些面临演出、经济都将处于困境的剧团,并促令其经济效益和艺术的社会效益得到同步发展和相应提高。    
  但是,等待和报答他们的又是什么呢?—一不是赞誉、不是奖尝、也不是报酬;恰恰相反,他们所得到的“报应”却是指责、咒骂、罹难,以至于挨打、遭暗算,直至被罢免职务。
  苟明文同志从1984年冬至1987年底承包了旬邑县剧团。宏观上注重解放艺术生产力,力争提高艺术质量和全团经济收入。微观上着手于改革剧团部分人那种长期不劳(不演出)而得或少劳多得的大锅饭分配方式;改革老戏老演的传统观念;改革剧团单一形式的演出为多形式的演出,扩大了演出阵地,调动了全团演职人员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艺术生产力的解放。
  经过三年的奋发努力,全面和超额完成了与县文教局签订的五项承包合同指标。无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团同志艰苦奋斗应得的报尝,也是苟明文同志的汗水和心血的结晶。为此,曾得到咸阳地区有关部门鼓励和表彰。但是,如此正义的行为在本地却得不到应有的比较公正的评判和对待。据我们了解,县委宣传部、县文教局以至县上大多数领导对苟明文同志三年来所付出的劳动和所取得的成就是予以肯定的。县文教局的负责同志心有苦衷地说:我们也不愿苟明文同志下台,他承包三年,指标任务都完成得不错,但是内外干扰太大,只好免了他的职。    
  如此结局,其因何在?据我们所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象上看,主要来自剧团内部凭借老资格、依赖大锅饭、不愿再前进那部分同志的反对;来自一些盲目受人怂恿的青年人的喧器;来自剧团外部上下左右那些有关系有权势人物的干予;来自个别领导的官僚主义或不正之风的阻挠,等等。总之,在诸多矛盾的冲击下,一个刚刚坠落于大千世界的“新生儿”,是很难逃脱其悲剧厄运的。从本质上看,我们以为主要是旧思想、旧意识、旧观念、旧习惯在作祟。其中,领导的思想解放程度,将是这场改革成败的关键。众所周知,在今天改革大潮的冲击下,绝大多数领导同志对改革和改革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不是无动于衷的。但是,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缺乏应有的魄力和胆识。他们也能分清是非,但无勇气扬贤抑恶,不敢抵制和反对那些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恫吓;相反,对这些不正之风,则容忍、迁就、退让,以至于忧心忡忡,在客观上起到了扶邪压正的作用。旬邑县剧团的改革,正是其中之一例。县上有关领导一方面同情赞赏苟明文同志的改革和其成果,一方面还是免了他的职。致使一个曾红火热闹、刚刚迈出改革第一步的艺术团体,如今却冷冷清清完全瘫痪了——剧团几个月不发工资,大多数同志生活无着落,无法在团里继续呆下去,有的只好四处奔跑。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如此荒废下去,令人实感不安。那么怎么办呢?摆在我们领导者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立志站在改革者一边,敢于面对现实,在行动上坚决积极地支持扶植改革的人和事,勇敢地抵制那些拖拉改革后腿的错误行为。只有这样,改革才有希望;否则,改革者纵有回天之力,也绝难挽回失败之命运。当然,作为一名改革者,也不要因之而丧失信心。人生道路,从来不是笔直的,很难避免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撞,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如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如何为剧团的开发和戏剧艺术的前途踏着时代的节拍,团结大多数同志,继续探索,不断前进。
  出处:当代戏剧. 1988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