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加强尖子演员的培养


  尖子人才在文体表演中的显著作用是不可否认的。秦腔艺术团体如何培养自己的尖子人才呢?    
  一、精心选苗,格严育才。戏曲演员是以自身的声音、形象、形体动作、技巧等作为创造人物形象的材料和手段的。秦腔艺术团体在物色苗子时就要严格把好这一关。以陕西省艺术学校八O级招生为例,各专业分别在咸阳、渭南、三原、长安、户县、西安设立招生点,各招生点又分赴辖区重点中小学和文艺宣传队进行初选,最后集中来西安复试、选拔。从八万多名预考对象中选定学员120多名。此外,还从各县剧团及戏校招收了一部分学员。实践证明,这些学员学艺心切,肯下功夫,又经过多次竞争,有一定实力。进校后,学得快,效果好,成才率比较高。苗子选完后,还要慎重地按行当仔细划分和挑选。因为戏曲各行当都有各自的专门要求,入选某一行当的苗子,必须适应这一行当的要求,否则会造成人才的特长得不到发挥的失误。
  良好的天赋、高超的技艺是尖子人才构成的基本成分。优异的才华、非凡的艺术气质则是尖子人才达到一定高度的要重标志。因此,我们采用了“声貌并重、以声为主”的专工招生方法。真正选择了天赋条件优,适合专工要求的苗子进行培养。既分行当,又不分死,以便老师反复观察,及时调整,扬其所长,补其不足,使学员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在选才严、识才准的基础上,育才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二、早试身手,早显锋芒。旧戏班培养“名角”非常讲究“幼功”,即从小加强对有培养前途苗子的功夫训练。著名京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李维康十一岁就轰动校园。秦腔界的“七龄童”、“八岁红”、“科里红”、“红领巾”、“胎里红”等也都是少年时便有声誉。从生理学角度来分析,幼童具有模仿性强、掌握技能快的特点,这时是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再好不过的时期。国家体委训练体操和游泳运动员,都是从少年开始的。河北省艺术学校十三、四的小学员出国演出的《挡马》、《哪叱闹海》,是在不带乐队、全凭放录音来配合的情况下演出的。他们的表演整齐划一,技巧过硬,演出极为成功,小演员们适应节奏变化的能力简直达到令人惊奇的地步。从事艺术教育的同志应该为有培养前途的小“苗子”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促使他们早显锋芒。
  三、多人施教,适当照顾。对于认准了的苗子或尖子学生,应选派技艺精、造诣深、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教学得法的教师抓紧培养。可采用多人包一个,各负其责。培养要有具体计划,还要及时检查计划进展情况,妥善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尖子学员要提出较一般学员更高的要求,在训练上也要敢于打破常规,给他们吃点“偏饭”。包教老师可用课余及星期天的时间给他们加课,扩充学习内容,加强个别辅导。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营养“调配”,避免“填鸭”、“偏食”,以便使学员更多地吸收到艺术养分,学到真正本领。
  四、安排重点剧目,组织专场演出。让学员在舞台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见见观众,听听反映,有利于巩固课堂的训练成果,使学员逐步掌握舞台规律,增强舞台感觉,激发角色激情。培养秦腔小生行当学员可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演出《坐窑》、《拷寇》、《悔路》、《回府》、《黄鹤楼》等戏;武生行当学员可安排演出《反西凉》、《八大锤》、《夜奔》、《马超哭头》等戏。有官衣,有箭衣;有短打,有长靠;有重唱,有重做。把三、四个折子戏集中到一场进行演出,为尖子学员的迅速成长创造条件。
  出处:当代戏剧. 1988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