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小有小的妙处


  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小剧场戏剧演出。高行健的剧作《绝对信号》,就是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小剧场演出的。该剧取消舞台,利用灯光效果,在表演区制造酷似列车守车的幻觉,使观众感觉到自己也同剧中人一道,正经历着守车上发生的事情。北京人艺先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仿效。一时间,伸出式舞台出现了,仿生活剧场出现了。    
  演出场所的变革看似形式问题,其实却有极为深刻的质变意义,那就是戏剧已经注意到自己还有个重要的因素——观众。戏剧摆脱幼稚阶段后,人们将其送进艺术殿堂,创作与欣赏开始相互分离。观众从这时起,只是作为消极被动的观赏者。以往崇拜明星的时候,观众没有多少自主权。对于大艺术家的表演,报章常载:“折服了若干观众”云云,很少讲观众如何参与了剧情发展。若是有观众干预,便是《罗成戏貂婵》、 《关公战秦琼》等一类笑话。
  最近几年,人们在戏剧危机中探索。不少同志认识到,戏剧离开观众等于失去自己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因此,剧场变革事实上是戏剧创作主体队伍的扩大。戏剧发展到今天,崇拜明星热潮已经成为历史。人们欣赏戏剧,不再象过去那样,一味相信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过去舞台与观众相距较远,观众只能偷看剧中的生活,难以进行较为直接的体验。现在的观众,在戏剧欣赏过程中,总是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思索,贴近的体验。因此,今天的明星,其主要任务不是迷惑观众,让观众相信所表演的事情,而是要调动观众的想象,让观众积极思索,参与体验,在观众的协调下,共同完成戏剧艺术的再创造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艺术家是创造艺术的组织者、引导者。目前小剧场演出,正是代表一种戏剧接近观众的趋向。它的优点在于:
  1.自觉地把观众引入创作主体,弥补了戏剧史上创作与欣赏分离的缺陷。尽管历史上也有人讲过,戏剧所有因素,一项一项地往下减,最后只剩下演员和观众。这可谓从理论上把握了戏剧之精髓。然而,我国戏剧在实践中自觉应用这一带有根本性原理的,可以说是从《绝对信号》等探索性戏剧开始的。
  2.调动观众,培植艺术土壤,增强了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竞争能力。其他艺术形式无论是小说、电影、电视,都会给欣赏者造成体验上难以逾越的鸿沟,人们无法跳进书页、银幕、荧光屏,但可以直接进入戏剧。   
  3.积极启发观众的创造力,激发观众的创作热情,诱导观众的欣赏情趣,始终让观众处于主动地位。这就增加了人们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不只是依赖艺术家去“喂”,甚至吃人家嚼过的馍,近年来有些小剧场演出的剧目,演员使用即兴台词,观众可以插话,这实际是把观众也吸引到创作活动中来了。
  4.与观众建立最直接的联系,促使戏剧迅速、健康地发展。演这种戏,可以根据观众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艺术生产者和艺术消费者达成默契,互相促进,使戏剧艺术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剧场变小,生机更大。小剧场演出既是吸引观众,扭转戏剧“不景气“局面的一个良方,又不失为繁荣戏剧艺术的一条途径,愿更多的探索者涉足其间。
  出处:当代戏剧. 1988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