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戏曲锣鼓要敲打出剧种特色


  如今打开收音机,单凭一、两阵急促、喧闹的戏曲锣鼓的直觉,简直叫人难辨其究竟是何剧种,它到底姓京、姓昆,是晋、是豫,还是秦腔、还是河北梆子……
  目前,好多地方戏曲都在蓬勃地发展,可是在锣鼓方面却一味地走横向借鉴之“捷径”。尤其是对京剧舞台积多少年来实践之大成的“锣鼓经”,随意地搬来我用。譬如把京剧武场中“钮丝”“凤点头”、“走马锣鼓”、“四击头”、“水底鱼”等等锣鼓点子直接地套在自身的打击乐里,开唱又往往用“长缒”、“夺头”等那些习已成俗的东西。至于对剧情、戏性、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未曾加以严格地注意和区分。也就是在吸收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与本剧种的“同化”问题。因而,演出敲打的锣鼓对渲染舞台应有的气 氛,在好多地方戏的舞台上显得极为单一与类似。总的来说,锣鼓在地方戏曲的舞台上没有打出特色来,听了锣鼓声相反地让人感到掩盖了它应有的地方色彩。
  诚然,京剧艺术有其悠久的历史,所以它的打击乐与其它剧种相比,无可否认是高出一截的。往往在演出中能表现出它铿锵有力、张驰有度、声响丰富、衍接自如等特长。鼓佬手中双槌在单皮鼓上能得心应手地击出一套又一套的锣鼓点,大小锣及饶钹在其指挥下应声而来,为剧中环境变换的烘托、人物感情的起落,以武乐造就出声势,同时为角色的开唱预先定下节奏与线索,同一本戏,锣鼓也并非“千场一律”,特别是在名鼓师别出心裁的处理下,往往能打出令人叫好的“绝活”,顿使全台为此而触情、生色。同一京剧舞台,由于戏性的各异,锣鼓的风格亦就此而不同,武戏讲究打得气势雄浑与炽烈,文戏则讲究打得典雅与清柔。倘是悲剧要打得沉稳与凄沧,喜剧则要打得轻捷与明亮。
  现在地方戏曲的板鼓功夫当然还不能与京剧艺术来争短长,可是,在它今后壮阔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如何运用锣鼓的声响来收到应有的舞台效果,为演出添色放彩。一个剧种,文武场拉、弹、吹、打的旋律与音响,应当是一个极为协调而相互映衬的整体,以求得音响与情景的统一与交融,更要显露出此一剧种独到的可贵风貌来。让本地观众觉得格外亲切,外地观众听来倍感新奇,从某一角度上来讲,也许有利于独树一帜,自立于全国剧坛。
  出处:当代戏剧. 1987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7 

您是第 位访客!